天津市初中英語學科素質教育指導綱要
未知
內容摘要:新頒布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與新修訂的英語教學大綱對英語教學評價作了重大的改革,規定評價的內容與目標應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聽力測試是了解學生獲取口頭信息能力的有效辦法和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近幾年中考聽力測試題的分析(命題依據、題型特點 素材特征 試題考點),探討了提高聽力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旨在充分發揮測試的導向作用,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關 鍵 詞:聽力理解 測試 命題依據 題型特征 素材特點 試題考點 技巧點撥 聽能對策
聽力測試是近年來中考英語的新題型。加強“聽力理解”的訓練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他們運用英語語言知識、技能技巧進行社會交際打好基礎。這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聽力理解測試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獲取口頭信息的能力,對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隨著聽力測試的進一步推廣,聽力測試的難度會逐步提高。因此,認識“聽力理解”的測試,探索提高學生的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筆者將對這一問題,談六點認識,供大家參考。
一、命題依據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是“聽力理解”測試的命題依據。《大綱》對英語聽力的二級(學過三年或四年)的要求是:學生能聽懂所學語言范圍內用正常語速談及日常生活的內容,能聽懂沒有生詞、題材熟悉、難度略低于所學材料的語段,語速為每分鐘120個詞左右(聽一遍能理解大意,聽二至三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細節,理解正確率要求達到70%)。
《浙江省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說明》(2001、2002年)中的具體要求也說明:聽力主要是測試考生理解口頭英語的能力,對特定情景中的對話或獨白的整體輸入和理解,有效信息的輸入和準確的理解,以及同時存儲和加工多條信息的能力。筆者對照《大綱》和《說明》,查閱了近幾年本省一些地區的中考試卷,認為基本是與以上文件相符的,以上的文件是中考“聽力理解”的命題依據。
二、題型特征
聽力理解主要測試形式有:辯音;句子與對話理解和反應;短文的理解、判斷和選擇;交際問答;填空聽寫和正確表達等。各地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再確定測試形式。就我們浙江省內而言,主要形式分為兩節:
第一節是10 段小對話,一般為一問一答形式,每段對話后設一個小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從每小題所給的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每段對話的錄音材料僅讀一遍。
第二節是兩段長對話,每段對話后設幾個小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2分),從每小題所給的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每段對話的錄音材料讀兩遍。
對話由一男一女朗讀,談話雙方聲音特點迥然各異,身份明確,朗讀速度約為每分鐘45個詞左右(近兩年的試題情況),學生的實際聽力理解時間為12分鐘左右。
三、 素材特點
聽力理解的語言材料有別于閱讀材料,語言結構不如書面語言嚴謹,較接近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口語表達, 如猶豫、停頓、重復、思考、重音、略音、拖長音、被打斷、語序顛倒等,句子簡短,但內涵信息多。
聽力測試所涉及的常見的日常生活話題有:問候、邀請、看病、約會、購物、問路、打電話、 談論天氣、詢問時間等, 測試內容大致可分為:時間和數碼、地點和動向、價格和數量、人物和事件、情景和背景等。
四、 試題考點
試題總體上可分為短對話和長對話或passage兩類。短對話理解是考查學生在一定語景或情景中所表現出的快速反應、推理判斷能力;長對話或passage理解則是在此基礎上,考查學生對一個結構比較完整、意義相對連貫的場合的理解能力。至于它的考點,根據2001年和2002年杭州、湖州、紹興、金華、溫州等地區的中考英語聽力試題,主要有以下一些:
1、把握主旨大意,概括談話內容。要求學生對聽到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全面的領會。有時主旨大意較明顯,有時則需要歸納、概括。常見的考點話題的問題有: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picture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is Sandy going to do?
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passage?
Which sentence is right?
2、明確具體事實,貫通信息聯系。要求學生聽清、聽懂相關信息,深入理解具體細節、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價錢、數量、原因、目的、結果等,有時還要對聽到的信息做加工處理,如數字運算、時間順序、比較篩選、同義轉換、因果關系等。常見的話題的細節問題有:
Where has Jack been?
What time will they meet?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Who will be in the sports meeting ?
What is wrong with the man?
Why cannot the woman help the man?
How long could she keep the book?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the bookshop?
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How much are all the things?
3、推測談話背景,判斷人物身份。要求學生理解對話地點、背景和對話者之間的關系。常見的考查背景的問題有:
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Which sport will the boy maybe win?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Where are they ?
Where are they talking?
4、領會弦外之音,理解觀點意圖。要求學生不僅能理解所聽內容的主旨大意,而且能通過其中的重要細節、具體事實,揣摩、推斷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等。常見的這類問題有:
What can you know from the passage?
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dialogue?
五、技巧點撥
聽力能力測試有心理、瞬時、信息三個方面的效應,決定聽力能力高低的關鍵在于能否盡快理解所聽材料的內在聯系,領會其大意,抓住其重點。當然,對待聽力測試也有一些技巧,注意這些技巧上的問題,可以使得考試心態更良好,答題更嫻熟。
1、穩定情緒,集中精力。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聽力的理解。學生應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在聽時必須鎮定自信、頭腦清醒,沉著不亂,全神貫注,凝神諦聽,以積極向上的心理準備,盡快進入答題狀態。
2、審清題意,預測內容。如果學生對題目了如指掌,答題時就會從容不迫,有的放矢,不會因來不及讀題而錯過答題。學生應盡量利用“試卷分發”到“播放試音樂曲和試音材料”之間的時間,及時、迅速地閱讀題目(題干和選項),根據題目中所包含的信息來比較推測對話的內容。
3、捕捉信息,快速筆記。聽錄音時作好筆記,有助于記住所聽內容。特別可防止對人名、地名、數字等聽過即忘的現象,有時即使聽力理解的能力很強,不做筆記也難以記住長段對話或passage中的全部細節,或對短對話中需推理、運算的結果來不及做出反應。筆記還可以抓住人物(who)、事件(what)、時間(when)、地點(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often/soon)等信息,記這些內容可以記關鍵詞或可運用符號記錄。如對話:
A:I think Peter is taller than Jim,isn’t he?
B:Yes,but Jim is taller than Tom.
Question:Who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可做筆記:P>J>T 這樣,進一步答題時就一目了然了。
4、抓住重點,果斷答題。學生答題是切不可因為一個詞聽不清,就停下來琢磨一陣,這樣,等反應過來時,錄音的播放已經過了好幾句,弄得個顧此失彼。學生應知道聽力測試的“時效”性,聽力測試不像筆試那樣,有較長的時間去思考某一個問題,或者有選擇地先易后難,只要錄音一開始,學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跟著錄音往下聽,千萬不可為一個難題冥思苦想,而要果斷地放過去,集中精力應付下一題。
5、分析推理,優化信息。測試時,并非所有的聽力材料中的每個詞、句子都能被學生聽懂的,這時,學生就要根據上下文或根據信息的前后聯系來推理、分析、修正、判斷、猜測詞義或問題的答案。
六、聽能對策
聽的技巧的培養固然是提高聽的能力、取得良好成績的重要環節,但良好的
聽力的訓練不能只局限于聽這一形式。聽必須與平時的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綜合訓練是取得良好聽力的必由之路。
1、了解英語文化,熟悉日常交際。不同的語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而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又給我們的理解造成障礙。由于不熟悉英美人的文化背景,聽力材料中雖無新詞、句,卻不能聽懂內容的例子比比皆是。聽力理解是以人們對語言文化的了解為必要條件的。平時要讓學生重視課內的英語文化的學習。教材中有許多英美文化的傾向的材料。比如英美人姓名的排列順序,禮貌用語的用法,圣誕節等節日的風情習俗。學生要盡可能多了解一些英美獨特的文化,積累一定的英語文化知識。
2、以讀帶聽,聽讀結合。對文字材料的跟讀、聽讀、同步模仿有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聽覺形象,增強語感,識別語流,強化聽力。古埃及學者阿里斯托芬說過,“我們不曾具有的習氣,可以由模仿而來。”在模仿中可以了解外國人發音的特點,知道重讀、弱讀之分,升調、降調之別。
3、以說促聽,聽說結合。聽和說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聽中有說,說中有聽。多題材大容量的口語練習,師生間、學生間的對話操練都必須建立在聽懂的基礎上進行。學生應融聽于說之中,用說來促聽,聽說結合,相輔相成。
4、以寫促聽,聽寫結合。聽寫練習是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環節。限時性強、輸入量大的聽寫能充分調動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聽寫時只有完整地接受和記憶所獲取的信息,才能寫下所聽到的內容,如果學生能完整地寫下所聽到的信息,那么理解也不成問題了。
5、泛聽精聽結合。泛聽時注意力集中在整個內容的大意,表達內容的關鍵詞、關鍵句,重在回答有關中心主旨的問題;精聽時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材料的細節,甚至聽懂一個一個的句子,重在回答有關細節的問題。只有精泛聽并舉,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6、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聽力活動。課內的聽力訓練是培養良好聽力必需的,課外英語活動即第二課堂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和拓寬。第二課堂不受課堂常規的壓縮,可以開展學唱英語歌曲、英語多媒體視聽、英語詩歌名篇朗誦、英語短劇表演、英語角、英語晚會、看原版電影等活動,讓學生在體會到英語學習的無限樂趣時,提高聽說能力。
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貴在堅持,而且在訓練聽力,提高能力時要注意語言能力的培養,講究聽力訓練的策略,探究其內在規律與技巧,認真體會,不斷實踐,筆者以為是完全能夠達到英語教學大綱所提出的要求,順利通過聽力測試這一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