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開設活動課的實驗報告
未知
一、問題的提出: 九年義務教育英語新教材的使用,打破了老一套的教學模式,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旨在通過聽說讀寫 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的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想實現這一目的,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 ,加大聽說讀寫的力度,增加語言實踐,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和環境。這些任務的完成,單 單依靠課堂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 英語活動課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能夠為教師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的提供實踐場所和環境,更有利 于發揮學生特長,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 上述情況,在縣教研室的指導下,我們從1994年秋季開始,在我校著手進行了開設英語活動課的研究。 二、實驗的目的和原則: 實驗目的:創設語言環境,為實現交際而初步運用英語。以新教材、新大綱和新《課程計劃》為指導,探 索英語活動課的性質、內容和活動方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聽 說、閱讀及書面表達能力。 實驗原則: 1.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活動課是對階段教學活動效果的展示,它被作為常規教學的范 疇,但又有別于普通課堂教學活動。它主要以培養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目的,也必須為課堂教學服務 。 2.注重知識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注意發揮學生的特長。開展活動課,是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思、樂中用 ,讓有才華的學生有展示自己的場所,讓他們體驗到學英語的樂趣,感受到所學知識的使用價值。 3.注重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活動課編排體系相適應的原則。初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既不同于少兒期,也 不同于高中時期,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活動課程知識的選編一定要適應學生的認識規律、知識結構和英語 語言的實際水平。 三、實驗的主要做法: (一)認真學習大綱教材,挖掘知識交叉點,確立活動課實施進度。 附:初三上學期英語活動課進度表: 周次 活動主題(內容) 活動形式 教材依據 2 Tcachers'Day 手工制作和慶賀活動 Unit 1 3 A sports meeting 小品表演 Unit 2 5 An accident 作品展覽(寫作競賽) Unit 5 8 Borrow a pan 小品 Unit 8 9 Talk about sb's past 演講 Unit 9 10 Passing on a message 智力競賽 Units 6,7,8,9 13 What did he say? 知識接力賽 Units 10,12 15 A class meeting 班集體活動 the whole units 16 Christmas Day 節日慶賀 Unit 13 (二)制定學期活動課實施方案。對每一節活動課都確定活動目標、活動主題和活動形式,并以課程形式 將其固定下來。 (三)精心設計活動課教案,做好課前準備。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活動前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也需要師生 雙邊的配合。教師提前將主題告知學生并備好教案,深挖教材中潛在的知識,找出教材能力培養方面與活動課 的聯系點,預測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難點和疑點,精心安排活動進程,以防止散亂現象發生。另一方面,作為活 動的主體——學生,也要在知識的反饋方面下功夫。活動課的開展是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樂中學 ,在樂中思,在樂中用。要想很成功地開展好一節活動課,學生必須做好心理上和行動上的準備工作。對于實 踐性強的活動課,如:Make a Teachers' Day/Christmas Day card,學生應該提前熟悉有關賀詞的書寫格式 和內容,預先做好賀卡。對于表演性質的活動課,如:對一篇課文進行改編后的小品、一個專題性問題的模擬 演講,學生須提前復習相關的知識內容,并在各小組組長的督導下分角色記憶臺詞。那些具有競爭性的活動課 ,如智力競賽、寫作比賽、召開“記者招待會”等,要讓學生注意使用所學過的知識和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