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特征研究
溫志 肖涌
[摘 要]基于Oxford提出的學習策略分類,本文以問卷調(diào)查形式,對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和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的720名高職生(其中有效問卷672份)進行了英語學習策略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并用SPSS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高職生在學習策略使用上頻率一般,屬“有時使用”程度;高職生與本科生在使用學習策略方面有較大的共性;高分組與低分組在使用學習策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和女生除在記憶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上存在顯著差異外,在使用其它學習策略上均無統(tǒng)計意義。
[關鍵詞]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學習策略;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Oxford's classific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y, w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learning strategy by the students of Guangzhou Civil Aviation College and Shenzhen Polytechnic. Among the 720 questionaires, there are only 672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 made an analysis of them by the means of SPSS. The result shows: (1) The frequency of strategy used by the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high,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use the learning strategy sometimes. (2) There are some common traits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the students of university in the use of the learning strategy.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score group and the low-score group in the use of the learning strategy. (4)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the use of memory and social-contact of strategy.
Key words:English instruc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earning strategy; use; research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不少業(yè)界人士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是不理想。雖然可能有各方面復雜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1]。
近二十年來,國內(nèi)對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雖然取得顯著成績,但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上,都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2],而且此前相關研究對象幾乎都是普通高校學生,以高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針對高職英語教學,研究高職生的學習策略使用狀況,探求有效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一、 研究設計
1.研究內(nèi)容
本研究以問卷調(diào)查形式,對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和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高職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具體內(nèi)容包括:兩校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狀況;高職學生男、女生使用策略狀況;高、低分組學生使用策略狀況。
2.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一年級高職生為主。受試為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13 個班(一年級9個班,二年級4個班)和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一年級4個班的學生,共720人,收回有效問卷672份。
3.測量和統(tǒng)計工具
采用的測量工具主要依據(jù)是Oxford編制的語言學習策略的多維結(jié)構(gòu)量表(SILL),調(diào)查表首先在小范圍群體內(nèi)進行預測和訪談,然后根據(jù)高職學生情況予以細微調(diào)整,最終確定了測量問卷。調(diào)查問卷除了填寫背景信息(如性別、班級等)外,包括6個分量表,用于測量6大類學習策略,共49個題項,其中,記憶策略9個,認知策略14個,補償策略6個,元認知策略8個,情感策略6個,社交策略6個。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每個子項目采用萊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按5級計分,即“完全或幾乎完全不(1分)”、“通常不(2分)”、“有時(3分)”、“通常(4分)”和“完全或幾乎完全(5分)”。
統(tǒng)計工具采用社會科學方法統(tǒng)計軟件包SPSS 11.0,對不同性別和不同成績組的策略使用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jié)果及討論
按照Oxford提出的學習策略使用頻率標準,平均數(shù)與使用策略頻度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見表1)。
1.兩校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總體狀況及討論
兩校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總體狀況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1)總體策略的平均數(shù)為2.93, 屬于“有時使用”范圍, 說明學生已經(jīng)掌握并使用一定的學習策略,但使用頻率并不算高。(2)6類學習策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補償策略,其次是元認知策略,社交策略居中,使用頻率最低的是記憶策略和情感策略。
影響外語學習者學習策略選擇和使用的因素很多,制約高職英語學習者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的主要因素包括:社會環(huán)境、學習觀念、學習動機、教學模式等。具體到影響高職生策略使用頻率高低的主要原因,可作如下分析:
導致補償策略使用頻率最高的主要原因:高職生由于語言知識和表達水平所限(尤其是詞匯量方面的不足),當遇到語言障礙時,他們便常常有意識地通過上下文理解、借助詞義猜測、手勢語、相近詞語替換等多種方式來彌補在理解和運用目的語知識方面的不足,從而達到克服語言障礙的目的。
導致情感策略使用頻率最低的主要原因:一是與語言學習環(huán)境有關。學生主要的學習環(huán)境是課堂,而課堂上“大學英語教學對情感因素的忽視是造成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3]。二是高職生與本科生相比,由于高考的失利,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較弱,焦慮、害怕、自信心不足等使得很多高職生對英語有恐懼、焦慮感。 記憶策略使用頻率按理應該很高,但事實正好相反。分析記憶策略使用頻率相對也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高職生通常習慣于依靠重復和背誦的方法“死記硬背”單詞,而不習慣于使用問卷中提到的利用節(jié)奏、肢體語言、音形義結(jié)合、卡片、路標、廣告牌的位置等方式來靈活記憶單詞。
2.其他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使用學習策略的總體狀況對比及討論
為了更好了解高職生使用學習策略狀況以及高職生與本科生使用學習策略的差異,文中列出了與本調(diào)查方法相同的,即按6大類策略所作的幾種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并按使用頻率排序加以對照(見表3)。其中, 司建國的調(diào)查對象是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二年級學生[4];李傳彬的調(diào)查對象是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二年級學生[5];李曉莉的調(diào)查對象是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6];候志霞的調(diào)查對象是濟南大學一年級本科生[7];劉振前的調(diào)查對象是山東某省屬師范院校在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和某校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本科生[8]。
從表3看出,本調(diào)查與文獻[4]~[6]的調(diào)查對象都是高職生,但結(jié)果并不一致,這是由于影響使用策略的因素復雜,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如量表設計、受試學生狀況等的差別。因此要得到一致的結(jié)果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從比照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找到傾向性因素。從中還可以得出,目前高職生使用學習策略的頻度以補償策略居首,社交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居中,記憶和情感策略居后。
本調(diào)查與文獻[7]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完全一致,如上所述,影響統(tǒng)計結(jié)果的因素復雜,或許是巧合。因此不能由此而忽視本科生與高職生使用學習策略的差異狀況。與文獻[8]關于對非英語本科和英語專業(yè)本科調(diào)查結(jié)果基本類似,因此,筆者認為高職生與本科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使用上有相當大的共性。這是因為受試者都是中國學生,中學階段英語學習環(huán)境、狀況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的主要差異是英語水平的高低。
3.高、低分組使用學習策略狀況及討論
由于在校高職學生有通過全國英語應用能力A級的規(guī)定要求,因此本次選定A級模擬試題對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和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進行統(tǒng)一考試,按考試成績高低前 60名學生劃歸高分組,后60名劃歸低分組。
表4列出了高分組和低分組使用策略的平均數(shù)、標準差和t檢驗結(jié)果。為了解使用策略水平狀況,對統(tǒng)計所得的總?cè)司鶖?shù)除以該類策略的調(diào)查問卷題項數(shù)(例如記憶策略9 項,總體策略49項等)所得的平均數(shù)列于括號內(nèi)(下同)。
從表4看出,p值均為0.000,表明無論是總體策略也好,還是各類策略也好,高分組與低分組在使用學習策略的頻率存在統(tǒng)計上的顯著性差異,可以確定他們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群體。差異從大到小依次是:認知策略、補償策略、社交策略、記憶策略、元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由于高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注意總結(jié)學習成功的經(jīng)驗,并且成功運用于學習中,而低分學生在這方面則相反,因此高分組和低分組在認知策略反差較大是合乎常理的。高分組和低分組在情感策略使用上差異最小,說明即使是成功的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也存在情感方面的障礙。
盡管目前對使用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習得能力提高間的關系尚未有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使用學習策略對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自學成才能力是有作用的。Oxford(1990)認為,使用學習策略目的是為了使語言學習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快捷、更加有趣、更加便于自學、更加容易適應新的環(huán)境[9]。這也是自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問世以來,學習策略研究一直方興未艾的原因所在。筆者認為,盡管調(diào)查中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狀況并不一定是自覺的、有意識的,但是學習能力與使用學習策略可以相互促進是得到普遍認可的。
4.男、女生使用學習策略狀況及討論
表5列出了男生與女生使用學習策略的平均數(shù)與標準差和t檢驗結(jié)果。
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1)女生使用各學習策略的頻率均高于男生。這與Oxford等人所作的國外語言學習者調(diào)查結(jié)果類似。Oxford指出,女性學習者比男性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更廣泛地使用了學習策略,起碼使用了不同的策略[4]。(2)記憶策略和社交策略的p值分別是0.019和0.036 (均小于0.05),即性別差異在記憶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中的差異除了有描述性統(tǒng)計意義外,其余均無統(tǒng)計意義。女生在這兩方面優(yōu)越于男生,表明女生更積極地運用了上述各種學習方法,這與外語學習中女生的成績往往優(yōu)于男生的事實相符。
三、結(jié) 論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1)高職生在學習策略使用上頻率一般,屬“有時使用”程度。提高學生使用學習策略意識有待加強,提高使用學習策略尚有較大空間。(2)高職生與本科生在使用學習策略方面有較大的共性之處。(3)高分組與低分組在使用學習策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需加強對低分生的學習策略培訓和研究。(4)男生和女生在使用記憶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上存在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程曉棠,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3.
[2]文秋芳,王立非. 中國英語學習者策略實證研究20年[J]. 外國語言文學,2004, (1):39-45.
[3]項茂英.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23-26.
[4]司建國、趙繼政. 中國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diào)查[J]. 國外外語教學,2005, (1):23-27.
[5]李傳彬.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實證性研究[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1):77-80.
[6]李曉莉.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策略的調(diào)查與分析[J].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26-29.
[7]侯志霞.大學新生英語學習策略銜接性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4,(4):15-17.
[8]劉振前,等.外語學習策略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27.
[9]吳增生.值得重視的“學習策略”的研究[J].現(xiàn)代外語,1994,(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