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國內近五年高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實踐研究文獻綜述

張惠

摘要:針對國內近五年發表的關于高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研究論文,分析了關于高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內容、特點、研究啟示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高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實踐;研究綜述 引言 專門用途英語,或稱特殊用途英語,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近年來外語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其教學研究尤其受到高等職業院校(以下簡稱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關注。這是由于ESP將英語教學和學生將來的職業聯系起來,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與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和要求十分適應。 為了促進高職院校的專業英語教學,使今后的研究者對當前國內高職英語的ESP教學實踐研究狀況有個大概的了解并進行后續的研究,本文從筆者所收集的相關資料出發,對近五年國內在此主題所做的研究進行綜述,分析了此主題的內容、特點、研究啟示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國內近五年對高職 英語ESP教學的實踐研究 首先,這里的“實踐研究”不是指學術論文分類中的“實證研究”,而是指對教學中的實踐環節的研究。 根據T.Hutchinson和A.Waters的論述,ESP教學的開展包括以下幾個實踐性環節:課程設置、教學大綱設計、教材選取和編寫、教學技巧、學習效果評估和師資培養。對于這些方面,國內學者們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于課程設置的研究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ESP課程設置的出發點,它從實踐上將ESP與EGP徹底區別開來。T.Hutchinson和A.Waters指出:“真正把ESP與EGP區分開來的是對需求的意識,而不是需求本身。”很多學者都意識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強調運用ESP關于需求分析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性教學,改變高職教育中沒有以學生和社會需求為中心的現狀。需求分析包括目標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Needs)和學習分析(Learning Needs)兩方面,而目標情景分析又包括三個因素:社會需求(Necessities)、自身不足(Lacks)及自身意愿(Wants)。獲取需求分析的信息就要進行實際調查。龔兵(2005)從社會需求角度進行了目標情景分析,他采取了收集和研究招聘廣告以及訪談的調查方法,得出關于課程設置的結論:“外語教學更應適應變化,以適合學生需求、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課程設置來取代傳統的設置?!辈⑦M一步提出關于課程設置的具體的構思,對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顧月秋等(2003)從學生需求的角度進行了目標情景分析,重點調查了學生的自身意愿。通過調查,顧月秋等發現學生的愿望與我們實際的課程安排有一定的差距,并指出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文講解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不受到學生的認可,而“以語言實踐為主、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教學法已逐漸占據統治地位。對于高職ESP教學的現狀,幾位學者都指出,其課程設置存在沿襲普通本科院校模式、沒有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體系的問題,因而,培養的學生難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這是教學目標和定位不準的問題,原因在于沒有進行充分的需求分析。葛詩利(2006)總結了高職ESP現行課程設置的三個主要問題,并對如何設置??茖W生后兩年的英語課程給出了四條具體的操作性建議。湯小葉(2007)倡導將英語與專業結合起來,認為專門用途英語(ESP)將是我國高職英語教學改進的有效途徑。他強調需求分析,重視學習者的中心地位,并對用技能法和過程法來設計ESP課程表示贊同,同時建議在課程設計中設置真實的語言環境,并把學習內容分解成真實的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還認為課程設計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張偉、付大安(2007)根據需求分析理論,肯定了許多專家(許小貞等)倡導的3S中心教學模式,提倡創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三個中心,即以社會需求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學習主題為中心(Subject-centered)。需求分析中,目標情景分析考慮的是結果需求,學習分析考慮的是過程需求。學者大都考慮目標情景分析,而較少研究學習分析。 關于教學大綱設計的研究教學大綱是關于教學內容的簡要說明和介紹性文件,在開展ESP教學前要事先設計好教學大綱,然后在具體的教學中貫徹執行。教學大綱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湯小葉(2007)指出,制定教學大綱首先應對教學對象進行仔細的分析,主要分析項目包括年齡、一般知識水平、專業知識水平、英語基礎、學英語的目的和動機、學習要求、學習習慣等;然后進行“需要”分析,因為ESP需求分析實際上就是對學習目標的確定過程。章文君(2007)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做法,分學期對教學任務內容作了劃定。關于教學大綱的使用,筆者所收集的研究論文中還沒有涉及。 關于教材選取和編寫的研究對于國內現在使用的高職專業英語教材,有學者指出了它們存在的缺點,主要是認為這些教材在包括交際能力在內的專業英語實用能力培養方面不能令人滿意。同時,國內專業英語教材還存在其他的不足,郭曦(2003)指出:現在的專業英語教材基本上都使用真實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即采用英美原文,同時為了配合專業內容的需要,以專業內容難易程度為標準來選擇并安排相應的文章順序。這樣一來,就很難保證教材前后文章語言難度的合理梯度分布,對學生在課文理解上造成了很大困難。另外,專業英語教學素材的有些內容與基礎英語教材內容相重復,沒有突出專業特點也是問題之一。根據現狀,一些學者提出了教材選編的建議。在選編方式上,葛詩利(2006)建議引進原版教材或教研組自己改寫或編寫教材。盧艷華等(2006)認為加強ESP教材建設必須用正確的語言學理論與教學大綱作指導,選用ESP教材應建立在對相關教材的評價之上,充分考慮到使用對象、目的、內容、教學法等的具體要求。在選編內容上,郭曦(2003)提出教學素材的編排應該注意語言難度的梯度和材料的趣味性。盧艷華等(2006)認為一套教材能夠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除了要包含某專業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做到選材和練習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課堂教學的可操作性相互銜接。在內容的編排形式上,郭曦(2003)給出建議,認為專業英語教材在選材和體例上,應突出交際性原則,其設計應有利于在課堂上開展交互活動,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活頁講義的形式,作為固定教材的補充。 關于教學方法與技巧的研究教學方法與技巧是英語教學中的熱點,國內外學者沒有中斷過對這一主題的討論和探索。目前,高職ESP教學中普遍運用的方法與技巧是令人不滿的。龔兵(2005)認為,我國的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關鍵問題上,仍然缺乏自己的特色,定位不準。湯小葉(2007)指出,長久以來,人們對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的理解僅限于專業詞匯和翻譯大量的文獻。這種理解方式不僅沒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張偉、付大安(2007)調查得出結論,課堂教學手段嚴重落后,僅不到1/3的學生能使用多媒體上課。教育經費不足,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速度跟不上大學生擴招的速度,尤其是在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在目前條件下,這也是普遍現象。另外,龔兵(2005)對收集的招聘廣告進行研究后發現,所有的廣告中沒有一個崗位要求非英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英語翻譯能力,由此對傳統翻譯教學法提出了質疑。針對現狀與問題,不少人提出了建議,其中不乏可以一試的方法。郭曦(2003)給出關于詞匯教學的建議:“對于詞匯的處理,就應側重于幫助學生掌握接受性詞匯(Receptive Vocabulary),而不是能產性詞匯(Productive Vocabulary)。這是由于高職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來能閱讀一些英文技術資料,而不是利用英語來撰寫學術論文?!睂τ诟呗殞I英語課的實施,他認為不應是一種以傳授語言知識點為中心的“精讀型”的模式,因為,這種模式必然會造成“滿堂灌”的現象。而應該圍繞語言交互活動為中心來開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形式來訓練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如會話、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秦茹萍(2005)對加拿大約克大學英語語言學院的ESL課堂教學方法作了研究,也贊成以學生為中心和采用交際法教學。她還介紹了加拿大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的一些具體做法,值得國內教師借鑒,課上交際活動包括:比較圖片,找出異同;根據圖片編故事;發現圖片或地圖所缺信息;兩人一組,通過一人語言描述讓另一人畫圖;根據所提供的線索解決問題;交談、討論、對話、角色扮演等。盧艷華等(2006)提倡進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改革,提出要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新模式。教師要靈活地采用啟發式、研究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訓練,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提高教學效果。桑蘭(2002)提出,將因特網引入高職院校的專業英語教學中,但具體的操作模式還有待探索。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