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西部新升本科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未知

[摘要]根據教育部2004年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因此,口語技能作為英語應用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能力的培養同等重要,在大學英語常規教學中,也應充分重視口語教學。遵義師范學院作為一所新升本科院校,面臨學生英語基礎差,特別是英語口語差與社會對綜合應用型人才需求的矛盾,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是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重要體現。遵義師范學院大外部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指導,結合我院學生實際情況,積極進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英語口語水平現狀 模塊教學 考核方式

一、口語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在教育部2004年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與以往強調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的大綱相比,在教學目標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是以英語語言知識、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因此,與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相比,口語技能作為英語應用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能力的培養同等重要。

在2004年,教育部頒發《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后,遵義師范學院大外部就一直以此為指導,結合我院學生實際情況,積極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如何提高我院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也是大外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遵義師范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現狀

我院是一所西部新升本科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整體較差,特別是聽說能力。為了對我院學生的口語水平有一個具體客觀的了解,大外部對2005級、2006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進行了測評。

1.測評范圍

2005級:21個自然班,共1146余名學生;

2006級:26個自然班,共1350余名學生。

2.測評辦法

測評針對2005級和2006級47個班級學生,采取測評教師與學生一對一測評方式。每個學生的測評內容包括六個問題,其中兩個問題較為容易,兩個問題難度適中,兩個問題較難。主要測評學生的語音、語調、詞匯量、基本句法結構和對話反應。對學生測評結果作出中、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評定。

3.測評結果

2005級實際參評的學生人數為1051人,達到中的學生人數為410人,占參評總人數的39%,達到合格的學生人數為322人,占參評總人數的31%,不合格的學生人數為319人,占參評總人數的30%。2006級實際參評的學生人數為1349人,達到中的學生人數為762人,占參評總人數的56%,達到合格的學生人數為417人,占參評總人數的30%,不合格的學生人數為170人,占參評總人數的12%。

從測評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口語水平總體比較差,雖然2006級學生的口語水平要好于2005級,但處于不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學生人數仍然占到近一半。因此,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已經成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

三、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2005年以來,大外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認真學習和貫徹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積極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在此思想指導下,致力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模塊教學

從2005年開始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突出語言應用技能的培養,針對聽說技能首先實施了模塊教學。所謂模塊教學,就是把學生的讀、寫、聽、說、譯五大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容入常規教學中。具體做法是:每兩周8個課時中,4個課時是傳統的精讀教學,主要是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傳授,2個課時是讀寫課,主要訓練讀、寫技能,2個課時是聽說課,主要訓練聽、說技能。通過模塊教學把語言知識傳授與應用能力培養結合起來,結合我院學生口語實際情況為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上提供有效的指導,并且在教學時間上給予保證。

2.英語早讀

結合我院實際情況,2006年下半年,我校開始組織編寫《校園英語300句》,并在2007年3月印制了小冊子《校園英語300句》作為學生英語早讀和自學的材料下發給學生?!缎@英語三百句》以學生學習和生活為主要內容,難易適中,貼近學生實際。在學院的支持和各個系的積極配合下,在全院范圍內開展了英語早讀。為了組織好學生進行英語早讀,還為每個班級配備了英語早讀導讀員。僅靠課堂上有限的口語訓練是不夠的,英語早讀是課堂口語教學的延續和補充。由于薄弱的語言基礎和欠缺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早讀導讀員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學習上的困難。參與早讀的學生很多,在校園中形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3.改革考核方式,把口試納入期末考試

從2006~2007第二學期開始,大外部開始實施聽力單考、口語必考,把口試納入期末考試,把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作為重要內容來進行考核。如果說,通過模塊教學和英語早讀使學生慢慢掌握了英語口語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那么,把口試納入期末考試,把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作為重要內容來進行考核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校園內隨處都可看到朗讀英語的學生。

4.英語口語技能培訓和英語口語技能大賽

(1)英語口語技能培訓和大賽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積極性,作好口語技能培訓工作,大外部組織了全院范圍的英語口語技能培訓和大賽。

從2007年9月至2007年11月,我校對學院2004級、2005級、2006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大規模的英語口語技能培訓。為了檢測培訓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2007年11月,我校針對參加培訓的2004級、2005級、2006級三個年級的學生舉行了三場英語口語技能大賽。

(2)英語口語技能培訓和大賽的創新性

第一,培訓內容符合學生實際。結合我院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實際情況,在自編的《校園英語三百句》的基礎上自編了《英語口語培訓材料》,內容包括自我介紹、短文背誦、主題對話三個方面,內容從易到難,從簡單的自我介紹到比較流暢的自主表達,學生能循序漸進地學習,逐步提高水平。

第二,培訓方式新穎。采取常規口語教學和口語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口語水平,從2007年9月至2007年10月對學院2004級、2005級、2006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大規模的英語口語技能培訓。此次培訓規模大,方式新穎。規模大是指針對三個年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全員培訓;方式新穎是指為每個培訓班級配備一個專業教師和多個作為英語口語小助教的英語專業學生,基本上到了面對面的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困難,收效顯著。

第三,比賽方式新穎。2007年11月針對參加培訓的三個年級的學生舉行了三場英語口語技能大賽。此次比賽規模大,要求參加培訓的全體學生參加;比賽方式新穎,采取現場抽取參賽學生名單,現場抽取命題對話題目,真正作到全員參加比賽,公平競賽的目的。

(3)英語口語技能培訓和大賽的效果

此次比賽在全院學生中凡響極大,比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由于比賽是全體學生參加,因此學生都必須在比賽前作好充分地準備;第二,由于比賽是當場抽取參賽學生名單,因此比賽氣氛非常緊張、激烈;第三,在自我介紹環節,90%以上的學生都能開口介紹自己,有些同學的介紹非常幽默生動;第四,在命題對話環節,90%以上的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圍繞主題完成對話,有些同學還能緊扣主題作適當的擴展;第五,比賽在每個年級都評出了一、二、三等獎,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取得的效果

通過幾年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隨著各種口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口語水平的逐步提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2.在校園中形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隨著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大大增強,在校園中形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3.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了大副提高

通過常規模塊教學、英語口語期末考試、英語早讀、英語口語技能培訓和英語口語技能大賽,我院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大副提高。2007年10月,在大外部教師的輔導下,我院學生了參加CCTV杯英語口語大賽貴州賽區的比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參賽的4名選手均獲獎,其中一人獲得二等獎,三人獲得優秀獎。在教育部專家2007年12月來我院進行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期間,對于學生英語口語能力進行了測評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

4.逐漸養成開口說英語的良好學習習慣

由于我院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特別是聽說的能力,學生都不愿開口說英語。通過常規的口語教學和口語技能培訓的方式相結合,學生掌握了口語學習的方法,口語表達能力獲得了大大的提高,學生逐漸養成開口說英語的良好學習習慣,校園里經常可以看到學生朗讀英語的身影,課堂上學生發言踴躍,參加英語角的學生也多起來。

[1]胡卉.口語教學方法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5,(16).

[2]王麗.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07,(10).

[3]楊靜.外語教學中學習者消極情感消除及積極情感建構之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2.

[4]趙樹平.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我校應用的初探[J].大眾科技, 2005,(01).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