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分析與提升對策研究
張立東1,王一2
摘 要: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信息無處不在,信息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重要資源。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素養已經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本課題的研究為大學生信息素養的相關理論研究提供參考,同時對于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提高,同樣也是高校教育水平的體現,積極開展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才能為社會培養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各方面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信息素養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1974 年,第一個對信息素養進行定義的是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他認為信息素養是一種技能,并且把解決問題看做是信息素養的關鍵,Paul Zurkowski的定義為以后的信息素養的定義奠定了基石。美國信息產業協會在1979 年對信息素養下的定義是“人們知道在解決問題時利用的技術和技能”,該定義是對上述Paul Zurkowski提出的定義的補充。1989 年,美國圖書館協會首次提出信息素養與終身學習的關系。美國圖書館協會發布的關于信息素養的定義,是最為廣泛引用并被接受使用的。1990 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Mike Eisenber博士和BobBerkowits博士認為提出“信息素養的六大技能”,簡稱“Big6 技能”,其主要包括確定任務、決定策略、搜索獲取、加工利用、合成展示、鑒賞評價。美國學者Doyle在1992 年的《信息素養全美論壇的終結報告》中指出,一個具有信息素養的人是能夠認識到信息的需要;認識到正確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決策的基礎;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問題;確定潛在的信息源;展開成功的檢索策略;從計算機的和其他技術來獲取信息;評價信息;組織信息用于實際應用;將新的信息綜合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在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中使用信息。2003 年9 月,來自全世界的40 位代表在布達拉格會議上進行了關于信息素養的討論,并發表了《布達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養社會》。會議宣布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人權,并將信息素養定義為一種能夠確定、查找、組織和有效地生產、使用和交流信息來解決一個問題的能力。會議指出,信息素養是人們投身信息社會的一個基本條件,如果沒有信息素養,信息社會的全部潛能就不能得到有效發揮。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信息素養的研究相對較晚,90 年代起,國內出現了關于信息素養的研究。1997 年,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馬海群的《論信息素質教育》將信息素養定義為“在信息化社會中,個體成員所具有的的各種信息品質,包括信息智慧(涉及信息知識與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覺悟、信息觀念、信息潛能、信息心理等等”。該定義被廣泛引用,它基本確定了國內信息素養概念的框架。2000 年,謝立虹認為“信息素養是在各種信息交叉滲透、技術高度發展的社會中,人們所具有的信息意識、信息處理的各種能力或技能,包括信息搜集(開發)、鑒別、綜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以及積極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2003 年,皮介鄭認為“信息素養是信息主體在信息行為中認識和表達信息需求,并利用適當的信息工具從各種信息源查找、獲取、組織和利用信息的技能以及此過程需要的信息觀念、意識、知識、態度、習慣和應遵循的倫理道德等因素綜合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能力和品質”。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對策
(一)開設信息檢索課程
有絕大多數同學不會或者不愿使用高級檢索,要想改變現狀,學校就需要開設信息檢索課程。通過老師講授,同學們會明白要想利用好浩瀚如煙的信息,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其中,高級檢索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因為高級檢索所獲取的信息更為準確、精簡。通過信息檢索課程的學習,大學生會掌握信息以及與信息有關的概念,并且會熟悉常用的檢索工具、檢索系統、搜索引擎,同時還會了解國內外主要數據庫,這能夠幫助學生們輕松獲取與本專業相關的信息知識。
(二)加大英語教育力度,鼓勵大學生使用英文網站
大學生對英文網站的了解和使用程度較低,所以要加大英語教育力度,并鼓勵大學生使用英文網站。通過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舉辦英文電影片段配音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學生知識面,從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同時邀請一些英文水平較高的學生開展英語學習交流會,在交流會中互相分享自己學習英語的方法,吸取他人的長處,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開設專業英語課程,讓同學們了解與自己本專業相關的英語專業術語,以便于更方便地使用英文網站查閱與本專業相關的信息。在舉辦的各種英語活動和開設的專業英語課上要積極鼓勵、引導大學生使用英文網站。
(三)建立信息備忘錄,提升大學生的信息記錄與存儲能力
大學生不能有效的將信息進行保存、分類,所以高校要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信息記錄與存儲的管理能力。高校可以通過建立校內大學生信息備忘錄,引導大學生使用各種信息記錄與存儲的設備和軟件,這不僅可以保障大學生所需的各類數據及時有效的存儲,并且能夠達到在需要時進行及時的調用和更新,同時又讓大學生養成隨時保存、隨時分類信息的良好習慣。
(四)加強對信息道德宣傳力度,注重網絡道德建設
大學生的信息道德較低,所以要加強對信息道德宣傳力度,并注重網絡道德建設。首先,校園內要積極開設關于綠色上網的講座,并舉行網絡安全競賽等相關活動,鼓勵大學生使用正版軟件且做到在引用他人文章時標明作者,倡導大學生不瀏覽黃色網站,并告知大學生對他人發表人身攻擊的言論和制造、傳播虛假新聞是網絡犯罪行為,讓同學們了解其害處,并讓同學們意識到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以便促進同學們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識,能夠準確合理地辨別、使用健康的信息資源。
另外,政府可以開設網絡監管員。網絡監督員負責在網上查詢黃色網站和盜版軟件,并且將網站和軟件反饋給網警,以便于網警能夠進行精準、有效地打擊違法網絡道德的行為。
最后,國家也要繼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于違反網絡信息道德的行為要嚴厲打擊。只有懲罰力度強硬,才會起到警示人們的作用。
正確看待信息道德的重要性,嚴格控制自己的網絡行為。大學生要充分重視網絡信息道德的重要性:遵守信息道德,有利于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這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未來、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個人的發展。在“互聯網+”的環境下,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需要每個人的配合,首先從自身做起,遵守互聯網規則,規范自己的行為,堅決不做違反信息道德的事情;然后履行自己的監督義務,對違反信息道德的行為進行制止,與違法行為作斗爭,并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結語:信息素養是未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在教育改革中要充分重視大學生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的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是當今教育的當務之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高低決定了國家未來未來的發展。所以,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對國家來說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