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戰略
淺析新疆發展可持續旅游的意義及其戰略
摘要:新疆地域遼闊、少數民族眾多、化積淀豐厚、旅游資源天時地利、有著旅游業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因可持續發展觀念淺薄,一些單位和個人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盲目開發,濫用旅游資源,因此在新疆頻頻出現沙塵暴,旅游景區環境惡化,民族文化淡化等一系列問題。旅游業本身的“朝陽產業” 、“永續性產業”、“旅游業的周期性”等決定了可持續性旅游是新疆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關鍵詞:新疆;可續續旅游;戰略在全球人類面臨生態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可持續發觀念已經迅速普及到全球領域及各行各業。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有許多種,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產生不同的認識,給予不同的定義。但是1987年聯合國世界與環境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而可持續旅游是可持續發展觀在旅游業的應用,它注重社會、環境、經濟的協調發展。到目前為止人們所認可的、唯一的可持續旅游的實現方法是生態旅游。生態旅游偏重于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近年來,隨著生態旅游的發展可持續旅游也引起許多學者與旅
戰略突圍:新疆地產酒的必由之路(1)
1998年底,全國白酒市場銷售下滑,市場競爭出現了全新的格局。2005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全國白酒產銷量不足600萬噸,而且市場仍然處于疲軟狀態中。白酒產業發展的狀況令業界十分擔憂。為此,國家輕工總會,國家食品工業協會,國家釀酒工業協會等權威組織,每年都進行調研和召開行業戰略發研討會,試圖扭轉8年來一蹶不振的產業發展現狀,但是收效甚微。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間,隨著農村糧食生產結構的不斷調整,生產技術和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創新,白酒的工業化生產水平日漸邁上新的臺階。特別是城鄉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使消費能力逐漸提高,以傳統文化為特征的白酒消費市場日漸繁榮起來,這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由于各地主管部門有意無意間放寬和放低了市場的準入門檻,種類資本介入白酒生的后使產能迅速增加,與市場的消費需求產生了矛盾,直接導致了白酒產業在各個環節的無序競爭。市場經濟的特征在于理順平等條件下的競爭格局。由于企業間在質量控制,品牌塑造,市場營銷推廣及其它各個環節產生的費用不同,生產成本也出現很大的差異。
淺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戰略作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分布在東起東經 95°34',西到東經 75°50',南起北緯 35°30',北至北緯 48°34'的廣大地區,東西和南北相距各1500千米。兵團所轄邊境墾區與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接壤,管轄的國界線共計有2 019千米。其中,與蒙古國交界571千米,與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1448千米。兵團的邊境農場,絕大多數分布在北疆的中哈、中蒙邊境一線的中國領土上,歷史上長期擔負著守衛中國西北邊疆的重要戰略任務1。這是一支由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延安保衛戰、解放大西北的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的第二軍、第六軍、原新疆三區革命中的民族軍和由陶峙岳將軍率領的原國民黨新疆駐軍起義官兵組成的部隊。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軍墾戰士忠實地履行著黨和國家所賦予的屯墾戍邊神聖使命,以黨、政、軍、企合一的形式承擔著「生產隊」、「工作隊」、「戰鬥隊」三大戰略任務,成為一支不穿軍裝、不拿軍餉、永不復員的特殊部隊。為新疆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隨著中國西部
美國的石油地緣戰略與中國西藏新疆地區安全
注釋: [1] 《1995年美國國防部中東戰略報告》。 [2]Balkanization ,巴爾干化。帝國主義國家為了推行侵略政策和殖民主義,把某一地區分裂為若干對立的小地區,使其相互牽制。第一次大戰前西方強國就是這樣在巴爾干制造對立并長期從中漁利的。 [3] 此處采用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劉峻同志“大西南石油運輸線”的見解。 [4] 這條線路已為大國關注。1995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日本,日本承諾投資10億美元解決石油加工運輸問題。日本三菱財團與美埃克森石油公司聯手,致力于推進“跨世紀工程”一橫跨亞歐大陸、長8000公里的“泛亞石油大陸橋”。這是一條連接中亞和遠東的天然氣管道,它西起土庫曼,經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橫貫中國北方,最后一直抵達日本。它在逶迤東去的路上匯集土、烏哈三國和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的天然氣,集中向東亞地區輸送。據日本外交官披露,這項巨大工程將耗資220億美元,日本三菱財團會同土庫曼及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等“正在研究其路徑”,估計從土庫曼到中國沿海地區的那一段管道需要120億美元投資;然后,能源管道將從海底下通日本,約需1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