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管理文
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遷,戶籍制度在當前城市化進程中已經暴露出種種弊端,其弊端主要表現為“黑人黑戶”、“常住城市里的暫住人口問題”等;前者直接損害了戶籍制度的人口統計功能,后者則造成社會不平等而損害了戶籍制度的社會控制功能。從經濟法學視角考察我國戶籍制度弊端產生的根源,首先是戶籍制度與社會福利制度相聯系而使戶口負擔了過多的附加價值而成為一種稀缺性的資源;其次是戶籍管理中的戶口審批模式導致“戶口供需市場”的產生;這兩者相結合就產生了戶籍制度中的種種弊端。為適應我國城市化的需要,在選擇戶籍制度改革路徑時,可以考慮:一是去掉寄存在戶口上附加價值;二是改革政府的戶口管理方式,變戶口審批制為戶口登記注冊制。【關鍵詞】戶籍制度改革;城市化;戶口管理模式【正文】我國現行的戶籍制度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步形成、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基本定型、并一直實行至今;雖然戶籍制度在制度設計上以人口信息采集與社會控制為取向,并沒有以限制社會成員的遷徙自由與社會福利為目的,但是當前戶籍制度所引發或與戶籍制度相伴生的種種弊端已經凸顯,社會上要求改革現行戶籍制度的
中國古代戶籍管理與現代戶籍管理比較——中國戶籍制度的歷史考察與對現狀的簡要分析
類型征賦派役戶籍制世襲戶籍身份制人口統計戶籍制保甲治安戶籍制發展過程萌芽于商形成于西周,以后一直持續發展,以北魏到唐前期為極盛,唐中葉轉衰,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終結。西漢初已出現。至三國時再次出現,爾后迅速擴展,到北魏時達到最高峰,此后逐漸衰落,兩宋時趨于消亡。元朝重興,明朝轉衰,清雍正時滅亡。起源與征兵派役戶籍制同,但一直依附于前者,1772年始自立。始于春秋齊國。此后呈不連續狀。商鞅變法后的秦。王安石變法后的宋。明朝、清朝。典型制度與法律商周畿田、歷代編戶齊民、兩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