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研究雜志好投嗎?宗教學研究雜志簡介-投稿網
來源:投稿網 2024-07-13 9:30:15
宗教學研究雜志審稿嚴格,投稿難度高。宗教學研究雜志是CSSCI、北大核心、統計源核心、SCD目錄期刊。
宗教學研究雜志簡介
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由教育部批準創建于1980年9月,是中國高校系統第一個宗教學的專業研究機構,以道教學泰斗卿希泰先生為首任所長,繼任所長為李剛教授,現任所長為蓋建民教授,副所長為周冶副教授。1999年,批準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更名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本所現有中國道教、中國佛教、宗教學理論、西南少數民族宗教、基督教五個專業方向,以道教史研究、道教思想史研究為主要特色。截至2015年,全所共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30余項,公開出版學術著作近230部(含合著),發表學術論文近2000篇,有6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部、省級優秀科研成果獎100余次。
我所名譽所長卿希泰教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四卷本),被譽為道教研究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先后榮獲四川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優秀圖書獎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目前,在卿希泰先生主持下,“《中國道教史》修訂工程”已列入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項目,全書增訂本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其余代表性成果還有《中國道教思想史綱》《中國道教思想史》(四卷本)《佛教心理學》《中國宗教思想通論》《道教文學史》《道教美學思想史研究》《道教醫學》《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論:道派、歷史、文獻與思想綜合研究》《文化傳播與儀式象征——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宗教與道教祭祀儀式比較研究》《重玄之道開啟眾妙之門:道教哲學論稿》《<凈明忠孝全書>研究:以宋、元社會為背景的考察》《相國寺——在唐宋帝國的神圣與凡俗之間》《明清之際三教合一思潮》《道教煉養心理學引論》《增注新修道藏目錄》《唐前道教儀式史綱》《近代基督教在華西地區文字事工研究》等等。
全所現有在崗專職科研人員26名,包括正高16人,副高6人,中職4人,有25人具有博士學位。其中,四川大學文科杰出教授1人,新(跨)世紀優秀人才3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社科課題評審委員2人,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1人,博士生導師15人。
自建所以來,本所立足學術前沿,因應國家戰略急需,與國際高水平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學術聯系,成為國家宗教人才的重要培訓基地和國家宗教政策咨詢的智囊庫。
在科研上,本所承擔了一系列的國家級重點課題,如“六五”至“八五”的國家重點項目“中國道教史”;“七五”國家重點項目“中國原始宗教研究及資料叢編”、“八五”國家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與無神論研究”、“九五”至“十一五”的國家重點項目“中國道教思想史”,以及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百年道學精華集成”、國家社科特別委托項目“百年道教研究與創新工程”等等。截至2015年,全所承擔各類項目的總經費將近3000萬元。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個,經費160萬元;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個,經費80萬元;國家社科特別委托項目1個,經費30萬元;25個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經費500萬元;1個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項目,經費10萬元;5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經費106萬元;橫向經費1340余萬元。
本所主辦的期刊《宗教學研究》是全國高校中唯一公開出版發行的宗教學專業學術期刊。本刊創建于1982年8月,并于1985年公開出版發行,自1988年起定為季刊,迄今已經發行108期。本刊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立足宗教學學術研究前沿,推動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學學科的發展”的辦刊宗旨,以“道教研究”為特色,涵蓋佛教、基督教(含天主教)、民族宗教與西部邊疆研究、宗教學理論與其他宗教研究,刊出了大量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尤其在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研究方面,為我國社科學界提供了許多一流的研究成果,成為我國道教研究的前沿陣地和重鎮。本刊依托四川大學以及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術力量,不斷充實編輯和編務力量,提高編輯水平和刊物質量,在學術界贏得了良好聲譽,受到廣大專家學者的支持和厚愛。本刊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2-2013年)來源期刊目錄》(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2年版)》(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中國社科院),2013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本所學術交流活躍,自建所以來就積極展開對外交流與合作,至今已有十余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數百名學者前來我所交流、講學、進修以及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我所亦有百余人次前往十余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參加國際會議、講學、進修以及攻讀博士后。與我所友好交往的大學與科研機構有: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加拿大UBC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東北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韓國江南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臺灣中研院、臺灣佛光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另外還有美國道教協會、臺灣道教總會、香港道教聯合會等團體與我所友好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