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煤機的輸出受干燥輸出和研磨輸出的影響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4-04-11 10:00:03
引言
快速滾筒磨煤機正壓直吹冷風機系統出力不足。因此,對鍋爐效率的理論計算和粉末制造系統的詳細優化比較試驗進行了試驗分析和總結,重點關注磨煤機出力、煤粉細度、風煤比、磨煤機出口溫度、粉末制造系統泄漏等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負壓直吹式泄漏率過高,不經濟,正壓直吹式粉末制造系統優化后,鍋爐效率提高到93.71%。采取相應調整措施后,磨煤機出力顯著提高,粉末制造系統的負載能力顯著提高。
一是影響煤粉鍋爐制粉運行的因素。
(1)磨煤機通風。
磨煤機筒內的實際通風條件往往會影響煤在筒內延長度方向分布在磨煤處理中的影響。因此,磨煤機內的鋼球也會沿程度方向逐漸均勻分布。一旦通風量小于規定參數,煤粉將集中在筒體的進口位置。如果通風量過大,磨煤粉就會太粗。
(2)筒內鋼球磨煤機功耗。
磨煤機內部磨成包裝后,可進行干燥操作。對于磨煤機,本階段僅包括干燥處理和磨煤輸出。一般來說,磨煤機輸出的設計主要基于煤的實際可磨參數。如果工作燃料發生變化,煤的可磨系數也會發生變化,這將對磨煤機的實際輸出產生很大影響。
二是分析和調查主要故障的可能原因。
(1)風煤比控制不當。
風煤比是通過一次性風壓測量值來判斷和調節的。風壓測量裝置對風煤比控制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防堵陣列磨煤機一次性風量的現場測量數據顯示,磨煤機的實際風量(當循環風機的風量控制滑塊開度為45%~65%時,1#~3#磨煤機的總風量在61.16~81.45m3/min之間)與DCS反饋的風量修正系數基本相同(修正系數在0.987~1.018之間),風煤比控制準確。
(2)對磨煤機出力的影響。
磨煤機的輸出受干燥輸出和研磨輸出的影響。研磨輸出力受爐煤質量和煤粉細度的影響很大。褐煤的可磨性差,含水量高。因此,磨煤機在與褐煤混合后的研磨輸出力降低。朱一飛等[3]研究結果顯示,一臺350MW亞臨界燃煤機組與褐煤混合后,單臺磨煤機的輸出力可達10t/h。煤粉的細度值越小,煤粉越細,磨煤機的研磨輸出力就越小。由于褐煤干燥無灰基揮發性含量高,煤粉燃燒性能好,在與褐煤混合時,可適當粗化煤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磨輸出力。磨煤機的干燥輸出主要受基礎水分、磨煤機進口風溫和風量的影響。由于褐煤含水量高,原煤在磨煤機中蒸發的熱量增加,干燥劑所需的物理熱量增加。對于設計為褐煤的鍋爐,BMCR條件下的熱量約為380℃,而設計為380℃。因此,煙煤鍋爐與褐煤混合存在風溫低的問題,導致干燥輸出下降。隨著褐煤混合燃燒比例的增加,磨煤機的干燥輸出迅速下降。當混合燃燒比例約為50%時,磨煤機的干燥輸出僅為不混合燃燒時的46%。當制粉系統所需的干燥輸出超過磨煤機的最大輸出時,也會影響機組的負載能力。當300MW機組與褐煤混合燃燒比例超過10%時,機組負荷迅速下降。當混合燃燒比例達到20%時,機組負荷僅為276MW。
三、煤粉鍋爐制粉系統相關措施。
(1)優化調整煤粉細度。
棕煤干燥無灰基揮發性含量高,具有良好的著火和燃燒性能。由于混煤的燃燒特性傾向于易燃盡煤,混煤與褐煤混合后具有良好的燃燒性能。因此,可適當調整粗煤粉的細度,有利于提高磨煤機的輸出。600MW機組煙煤鍋爐與褐煤混合后,發現煤粉嚴重細化。經過煤粉細度優化調整,R90值從5%增加到14.6%,磨煤機輸出從50t/h增加到65t/h,基本滿足滿負荷要求。
(2)煙氣惰化和干燥系統。
煙氣惰化干燥系統提取部分中溫,低氧煙氣引入磨煤機入口,改變磨煤機干燥劑成分。通過提高磨煤機入口溫度,提高了干燥劑的干燥能力;通過降低制粉系統的O2含量,提高了系統的防爆能力。馬金鳳等[5]對清河發電廠7#爐進行了改造。在高負荷下,制粉系統末端的氧含量可控制在16%以下,以確保制粉系統不會爆炸。本次改造適用于中儲式熱風送粉系統。如果應用于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則需要增加循環增壓風機。
(3)送風管最低風速對低煤量時風速的限制。
根據《火力發電廠粉末制造系統設計計算技術規定》(DL/T5145-2012)[11]的要求:磨煤機的最小輸出試驗應通過計算得到最小通風量,以確保送粉管道中煤粉不沉積(風量最低的送粉管道速度不得小于18m/s,結合610mm的粉末管道尺寸,磨煤機入口風量不得小于85t/h。
(4)磨煤機。
高含水量的原煤容易附著在磨煤機入口處。當粉末制造系統打開和關閉時,很容易自燃。目前,一些電廠主要通過安裝隔板來改善粉塵混合物的混合程度,減少磨煤機入口處的積煤。因此,可在磨煤機入口處安裝隔離門。入口處還可安裝溫度記錄儀,及時處理風溫過高的問題,防止爆炸。磨煤機入口落煤管采用耐磨材料,適當增加管口直徑,適當增加給煤機出力,防止管道堵塞引起的給煤量減少、送風溫度增加和爆炸。在低負荷下,應確保足夠的風機輸送煤粉,并將煤粉流量控制在16~30m/s范圍內;進一步減少管道折角,確保管道內壁光滑,減少煤粉沉積。
(5)控制風煤比曲線。
通常,在熱工控制過程中,如果負荷是一定的,則確定總風量,有時只能根據煤質的變化進行小幅調整。這種風量配置不僅影響風速,而且影響爐內煤粉的穩定燃燒。因此,更好的風煤比關系可以更好地適應煤質的變化??紤]到各種因素,本實驗修改了風煤比,最低30t/h的通風量為85t/h;45t/h的通風量為93t/h;50t/h的通風量為95t/h。修正后的風煤比可以保證爐內的穩定燃燒和經濟改善。
結語
綜上所述,煤粉鍋爐制粉系統的優化一般涉及很多因素,任何條件的變化都會對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促進煤粉鍋爐制粉系統的正常優化和運行,確保整體工作效率,需要從多個方面逐步實現真正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