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應結合日本的實際經驗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2-10-10 10:00:11
1.日本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
日本農業自然資源稀缺,人均耕地不足0.05hm2。農業經歷了從傳統向現代化的漫長過程。二戰前,農業土地占有制度和農村產業結構略有變化,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較低。二戰后,日本國民經濟快速增長,農業經濟增長,農業經濟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農業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經濟實力為農業機械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日本高度重視生化技術,廣泛推廣優良畜禽品種,大力發展農業人才教育,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1]。日本農業在長期發展中逐漸適應國情特點。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經營規模小、專業農民少、農業集約化水平高、單位耕地面積固定資本大、農業基礎設施好、農業生產向工業化發展等。農民平均擁有農業固定資本的快速增長,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用地改善。許多農村地區已經實現了田園、高土地生產率和良好的農產品質量。農民與產前和產后部門密切相關,可以得到相關生產機構的支持。日本建立了各種農業合作組合,為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促進農業現代化。
2日本農業經濟發展的做法。
日本農業發展的主要政策包括貿易保護政策、價格支持政策、財政支持政策等。20世紀50年代初,日本農業進口數量逐漸增加。政府采取保護農產品生產的政策,將重要農產品指定為國家貿易項目,不實行自由貿易,限制農產品貿易項目,嚴格限制進口數量。由于西歐國家農業生產率高,日本農業投資大,只能通過限制進口來保護自己的農業。日本目前的農業價格政策主要包括管理價格體系、穩定價格體系、穩定價格基金體系等。農產品價格體系有許多缺點,但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政府高度重視農業投資。各級財政用于農業支出的增長速度非???。對于農業直接投資,主要發放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等補貼,明確規定不同類型主體的成本負擔比例。對于農林水產金融,日本由農業協會等系統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共同承擔,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融資資金,并對私人金融機構的貸款實行一系列政策性金融。日本的農業金融資金主要來自國家和地方金融預付款、金融投資和農業協會系統金融機構資金。
3日本農業經濟發展經驗借鑒中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市場經濟。為了加強農業的基本作用,市場經濟必須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應結合日本的實際經驗,不能盲目復制,必須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國家糧食價格改革應在價格體系中進行宏觀思考,價格不應過低或過高,以避免妨礙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要保持獨立地位,必須確?;究诩Z自給,但盲目強調自給,拒絕進口也不可取,會導致世界糧食供應過剩,所以通過支付高成本換取糧食自給,最好積極參與國際糧食貿易,確保糧食供需平衡[2]。日本的經驗表明,兼業農民違反了農業規模經營的原則,中國農業要實現規模經營,需要使鄉鎮企業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收,使農業服務組織水平運行,建立城鎮、村各級服務組織。縱向根據生產和銷售的不同階段,在市場信息、優良品種、施肥灌溉、畜禽疾病、加工和儲存等生產過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農業經濟、水電、糧食、供需等部門應建立服務網絡。按照日本農業協會的原則,農業服務組織應注重經濟效益,考慮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以服務組織為主題,倡導國家和個人?,F代農業需要高科技產業??萍荚谵r業中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改變農業生產要素,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果。日本依靠先進的技術,使生產力走在世界前列,為緩解社會對農產品需求的增長與土地資源有限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中國農業資源的人均份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它是一個農業資源相對較差的國家。由于工業產業的不斷發展,非農業占地面積的增加,在農業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按照常規的方式穩定和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力量,加強對農業資源的深入利用??茖W技術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實施科技農業振興戰略涉及各個領域和部門,是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過程。我國農業教育相對落后,農業技術人才發揮作用不足,農民文化水平低。為了改變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我們需要增加農業教育的投資,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調動農民應用先進技術的積極性。
4結束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發展迅速。為了擺脫戰后的經濟困難,建立了農業協會和農業政策金融體系,避免了農業的急劇衰退,以保持國家穩定。日本沒有實施城鄉分割政策,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面對國際市場的影響,日本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國也面臨著人口較多的問題,工業產業的持續發展使經濟快速增長,長期城鄉分割政策導致農村人口比例過高,農村矛盾尖銳,有必要借鑒日本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政策,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建設,建立完善的中國特色農業發展現代化體系,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