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與研究投稿地址
教學與研究詳細信息
教學與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教學與研究投稿要求
一、本刊是教育部委托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1953年創刊,辦刊宗旨是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服務,同時兼顧相關領域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本刊秉持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思想性、理論性、學術性、前沿性、創新性”的學術品位、學術風格、學術特色。
二、本刊鼓勵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倡導扎實和嚴謹的學風,注重學術規范。來稿如出現學術不端現象(如侵犯了他人著作權、一稿多投、抄襲等),其所產生的一切后果,均由作者自負。
三、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來稿時請作者將姓名、所在單位、職務、職稱、研究方向、通訊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單放一頁,正文中不得出現任何反映以上個人情況的信息。
四、來稿以10000字為宜。來稿請附:中英文論文題目全稱,要求中文題目用漢語,不得用英文及縮寫。中英文摘要(200字以內),要求客觀闡釋論文的主要觀點,不加主觀評論和價值判斷。最能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中英文關鍵詞3-5個。
五、來稿如系課題基金資助的研究成果,須列示課題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采用統一標識格式示例為: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中國成立60年基本歷史經驗研究”(項目號:08ADJ003)的階段性成果(或“結項成果”)。所列示的基金項目不得超過兩項。
六、文獻采用頁下注格式,文獻出處必須是正式出版物。引文文獻格式:正文中格式,①每頁編排序號,一般用①、②…;同頁文獻重復的羅列,如①②③。
(一)中文頁下注
1.著作
①趙曜等主編:《科學社會主義新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第5頁。
2.雜志
②張鳳陽:《在“民主”與“共和”之間——關于現代西方政制模式的一項邏輯分析》,《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3.報紙
③《彭真闡述理想、民主和法制》,《人民日報》1986年11月27日。
4.論文集
④里查德·達格:《共和主義公民權》,載[英]恩靳·伊辛、布雷恩·特納主編:《公民權研究手冊》,王小章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0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7頁。
⑥《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
⑦張三:《…》,中國人民大學學位論文,2016年。
(二)外文頁下注
1.著作
①AlastairIainJohnston,SocialStates:ChinainInternationalInstitutions,1980-2000,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7,pp.24-25.
2.雜志
②MarthaFinnemoreandKathrynSikkink,“InternationalNormDynamicsandPoliticalChang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1998,52(4):887-917.
3.論文集
③PeterGourevitch,“DomesticPolitics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inWalterCarlsnaes,ThomasRisse,BethSimmons(eds.),HandbookofInternationalRelations,Sage,2003,p.318.
(三)電子文獻
①徐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2012年11月12日,http://www.zhb.gov.cn/zhxx/hjyw/201211/t20121112_241815.htm.
②ThePewCenter,“FaithontheMove:TheReligiousAffiliationofInternationalMigrants”,March8,2012,http://pewresearch.org/pubs/2214/religion-religious-migrants-christians-muslims-
jews?src=prc-newsletter.
七、本刊來稿一律不退,敬請作者諒解。若作者投稿之后三個月內未收到本刊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八、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費。來稿一經刊發,即致稿酬及樣刊兩本。
九、本刊對擬采用的稿件有酌情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時特別聲明。凡刊發于本刊的稿件,其著作權均由本刊和作者共同享有,作者著作權的使用費已在稿酬中一次性給付,本刊不再另行支付。如作者不同意刊發的稿件被本刊所授權的相關轉載、摘編、收入論文集以及數字化方式上網、下載、復制、匯編、發行、傳播等用途,請在來稿時作特別聲明。無特別聲明者,作者向本刊投稿的行為,即視為同意本刊上述規定。
教學與研究雜志簡介
《教學與研究》是教育部委托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辦刊宗旨是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服務,同時兼顧相關領域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教學與研究》創刊于1953年5月。其創設的一個重要歷史背景,就是此前一年中共中央做出了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主要基地,重點培養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師資的決定,同時,開始在全國高校中正式開設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對高校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所以,《教學與研究》一創立,即確定了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服務的辦刊宗旨,為馬克思主義在新中國的普及以及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確立和鞏固,為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高校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建立和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學與研究》在當時還組織并刊發了一系列產生了重大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的學術論文,如關于“邏輯”問題的大討論,就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重視和贊賞。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教學與研究》在1964—1978年間被迫停刊14年。從1979年開始復刊。1980年,教育部做出決定,正式確立《教學與研究》為教育部委托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服務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在新時期,《教學與研究》恢復并繼續堅持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服務的辦刊宗旨,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紀“05方案”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幾年,《教學與研究》為配合國家實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化”工程,配合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精神,配合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設立,積極投入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相關學科的專業教學、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的建設和發展中,精心組織和大力刊發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努力提高《教學與研究》的辦刊質量和辦刊水平,努力擴大《教學與研究》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日益成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的輿論陣地和學術交流平臺,成為高校馬克思主義類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中的一面旗幟。
近幾年,《教學與研究》始終堅持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服務的辦刊宗旨,堅持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思想性、理論性、學術性、前沿性、創新性”的學術品位、學術風格、學術特色。堅持以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關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新成果、新進展,關注當代中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相關學科專業教學、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的新成果、新進展,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意識、學術意識、問題意識、前沿意識,力求所刊發的文章可以及時而準確且全面、系統、深入地反映當代中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相關學科之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和思想流變,反映當代中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相關學科之專業教學、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和改革的最新形態和信息,并努力嘗試著對其中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討和闡釋。
《教學與研究》目前的主要欄目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經典著作研讀、哲學問題探索、政治經濟學前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研究、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當代中國與世界、西方思潮評介、研究述評、教學難點解析、動態?信息等。
《教學與研究》早在1996年即建立和制訂了比較健全的各項管理制度及工作條例,并于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內部考評制度。從2004年開始,《教學與研究》創設了特約編審制度,即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擔任《教學與研究》的特約編審,請他們參與《教學與研究》的選題策劃以及疑難稿件的審閱等工作。從2007年起,《教學與研究》又建立了匿名評審制度。目前,為保障發表論文的學術質量,《教學與研究》對所有稿源實行嚴格的內部三審制和稿件的外請專家匿名評審制。
《教學與研究》是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2005年,《教學與研究》的“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研究”欄目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首批名欄工程 ”。在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發布的1999年、2000—2002年、2003年、2004—2005年、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的CSSCI來源期刊目錄公告中,《教學與研究》在馬克思主義類排名分別為第八、第五、第五、第五、第三、第二、第一。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并發布的“《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排名”(后改稱“《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學術論文指數排名”)中,《教學與研究》在2007年《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排名→學科分類(馬克思主義類)排名(按全文轉載量)中位列第五、2008年位列第二。在2009年《復印報刊資料》綜合性學術期刊按全文轉載量總排名中位列第十、按全文轉載率總排名位列第十三;在2009年《復印報刊資料》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分類期刊按全文轉載量和按全文轉載率總排名均位列第十。在2010年《復印報刊資料》綜合性期刊按全文轉載量總排名位列第六、按全文轉載率總排名位列第七、按綜合指數總排名位列第四;在2010年《復印報刊資料》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分類期刊按全文轉載量總排名位列第七、按全文轉載率總排名位列第二、按綜合指數總排名位列第五。在中國學術期刊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所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中,《教學與研究》2005—2010年的總被引頻次分別為497、628、777、602、2687、2182,影響因子分別為0.515、0.62、0.74、0.446、0.601、0.514。
《教學與研究》不收取任何版面費,不涉及任何具有商業性質的活動。
教學與研究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教學與研究參考文獻
馬克思美德倫理思想探賾
以艾倫.伍德為代表的英美分析學者斷言馬克思理論缺乏道德基礎。然而,從實存論路向去考察馬克思的理論,我們可以揭示出馬克思理論蘊含豐富的美德倫理意蘊。對馬克思而言,人的本真性的實存就是追求一種內在超越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的美德生存。作為合目的性行為,美德生存不僅是克服資本主義異化生存境遇的根本途徑,而且是人之為人的本真生存...
論馬克思詮釋歷史的新視域
正確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必須破除對它的知性解讀,澄清它與以往歷史研究的本源差異。歷史性是事物在歷史中存在的特性,歷史事實是否具有真實性、客觀性問題寓于歷史性問題中。黑格爾以理性精神的辯證法領會歷史性,馬克思對歷史性的探討轉化為對歷史事物真實起源的發現,堅持自然和歷史相統一,歷史研究根基在“現實的自然界”,它是一切科學的源始出生...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的當代重要性再考察
學者們在論爭《〈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的主題時,很少涉及馬克思與黑格爾遺產、與費爾巴哈的根本差異問題。針對文本上的明顯事實,《〈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之于馬克思批判黑格爾法哲學的重要性,至今仍未得到充分確立。在學者們滿足于宣布費爾巴哈人本學哲學對馬克思的影響之后,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新哲學,被慢慢地排除在作為其理論基礎...
高速經濟增長會自動消減貧困嗎?--新中國成立70年取得的減貧效果評價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高增長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減貧成就,為世界扶貧開發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與高速經濟增長相比,我國經濟增長質量不高,還有一定數量的剩余貧困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我國貧困發生率的下降率正在不斷降低,貧富差距在加大,剩余貧困人口的減貧任務極其艱巨。面對新的形勢,"滴漏經濟學"等西方理論所推崇的高增長可以自動消減貧...
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邏輯框架與建設路徑研究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本文旨在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邏輯出發,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邏輯框架和實踐路徑進行系統化、動態化和立體化的剖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邏輯框架分為橫縱兩個維度,從橫向來看,包含現代化生產體系、現代化交換體系、現代化分配體系和現代化消費體系四個維度;從縱向來...
熱門評論
審稿速度很快,內審過了就收了審稿費,之后外審兩個專家,一改后在送審,就退稿了,雖然沒有接受,但是審稿速度確實快,被拒的也很快,不耽誤轉投其他期刊,但是多少感覺白白扔審稿費!
感覺審稿人特別專業,非常仔細和認真,從審稿到錄用差不多一時間,目前已出版,期刊免費頁數是9頁,稿件超過九頁,要交額外費,還好主編全免。感覺能從審稿人的評語學到很多東西,受益匪淺。
內容上看,這本書還是不錯的,專業性強。包裝上看,感覺還行,可能這樣的裝訂方式也是正版的一種新的裝訂方法,整體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
教學與研究審稿速度還是很快的,在我投的幾篇中是最快的,編輯很好,打電話咨詢的時候,態度非常好,還打電話告訴修改的內容。看到其他的說教學與研究的不收,一直擔心被拒,不過結果是好的。
投稿三個多月便收到修改說明,有十來條意見。逐一修改后返回,編輯打了幾次電話確認幾個符號后,再等一個月。個人覺得編輯很負責,也很專業,提的問題也很到位。
9月4號投稿,交完審稿費第二天就送審,因為是簡訊,只有一位外審專家,9月17號就給了結果,小修后當天提交退修稿,10月8號給錄用通知,11月就能見刊了吧,挺效率的,給個贊~值得推薦!
是同事介紹來的,從投稿到收書都很順利,省了很多心思。從投稿到錄用總計2個月,中間修改過兩次,專家給的意見很中肯,按要求修改后錄用,感覺該刊還不錯。
教學與研究是領域內很優秀的雜志。第一次投稿該雜志,感覺編輯部老師答疑時的態度好以及處理稿件時認真負責。8月中旬投的稿件,初審約一個星期,外審約1個半月。我根據返回的外審意見修改,一個月后提交修改稿。很快收到收錄信息!推薦投稿!
10個通知審稿結果,但下拉列表里沒有10個月,很不科學。審稿意見一般,感覺審稿人并沒有仔細看。有的審稿意見稿子里已經體現了但還是作為意見反饋了回來。還有的意見讓人無法實現,事實上讓審稿人實現他自己也實現不了,感覺審稿人就是想卡掉你。
已投被拒,審稿速度較快!意見一個中肯,一個感覺沒有好好看我的文章。感覺像是研究生審的。不過覺得該刊很正規,但是比較難中!大家繼續加油!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