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易學的旁通說及其仁學意蘊
摘要:清代學者焦循在高度涵化漢易資源的基礎上創造了"旁通""相錯""時行"三大義例,從而完成了《易學三書》的象數建構。其中,旁通說是焦循易學的理論基石。所謂"旁通",是指六爻陰陽截然相反的兩卦遵循"應位"原則、以"升降"形式進行"之正"的過程。焦循相信,《周易》經傳中的重出字詞,即是諸卦因旁通彼此連接的明證。更重要的是,易學之"旁通"與儒學之"仁"緊密關聯、相即不離。唯有徹底理解伏羲設卦的"旁通"規則,才能真切了悟孔子"仁"之本義?;谶@一識見,焦循獨辟蹊徑,從"旁通"這一象數體例切入,揭示出"仁"的雙重內涵:一是對不同學術觀點給予充分尊重,二是謀求自我與他人情欲的契合雙彰。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周易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