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與“力”之美——“風骨”與“崇高”中西美學形態比較
摘要:“風骨”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自南朝劉勰提出并首次進行完整闡述之后,成為了影響后世文學創作與文學評鑒的重要美學標準。“風骨”強調一種剛健之美,推崇“氣”與“力”的壯大,這一點與西方的“崇高”理論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指向作為主體的人的道德精神,這種道德精神不是指狹義的倫理規范,而是指一種植根于人心靈深處的“德性”光輝。但二者在具體的內涵及理論發展上又有明顯差異,“風骨”偏向于古典的和諧美,而“崇高”則強調由“痛感”向“快感”轉化過程中產生的張力。“風骨”論主要運用于人物品評、文學書畫理論、實踐等方面,其美學范式已經定型,而“崇高”論還注重對“自然美”的探討,后現代以后,以利奧塔為代表的理論家還提出了“后現代崇高美學”,使其內涵變得更為復雜。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