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主城區空間形態的歷史建構——明清建成期的階段性研究
摘要:研究一個城市的空間形態,無外乎關注其空間上的演進和功能上的嬗變。自明初以來,合肥城市主城區在空間上就逐步確立了基本穩定的架構和規制,而城市功能分區也根據相應自然人文條件在城市整體布局的基礎上得以確立。在諸多千年古城中,宏觀上看,合肥城市因其近圓輪廓獨具特色,這一受制于南淝河獨特自然地理環境而造就的城市平面使其獨具韻味,甚至于對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環城公園的規劃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微觀上看,明清時期所形成的日益完善均衡的城市功能區,一方面給建國以來直至二十世紀初合肥主城區地理模塊的使用和設計留下寶貴文化財富;另一方面,這也造就了風格各異的城街區景觀,而這些作為物質載體的人文景觀也日益凝聚和固化著老合肥的市民精神。再者說,這些景觀在今天也大多得以留傳和確證,使得合肥主城區的空間形態由表及里都蘊含著經由深厚歷史積淀的現實影像。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巢湖學院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