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多金屬結核的礦物學特征與南極底流(AABW)活動
摘要:總結了大洋多金屬結核的形態、構造類型、礦物組合、區域分布等特征,及其對南極底流活動的反映。采用掃描電鏡(SEM)對結核生長過程中構造類型的變化進行連續觀察,結合透射電鏡(TEM)與X射線粉晶衍射(XRD)分析結果對結核的礦物類型作進一步的確定。結果表明,結核的形態、構造類型、礦物組成之間有著很好的響應關系,且受控于南極底流活動強弱的影響,結核形成初期(核心層),南極底流活動強度較強、海水氧化性較高,形成的錳礦物以水羥錳礦為主,構造類型多為斑雜狀。結核生長中、后期(外殼層),南極底流活動較弱、海水氧化性較低,形成的錳礦物以鈣錳礦為主,其構造類型逐漸過渡為柱狀構造及紋層狀構造。此外,多金屬結核的區域分布及元素變化特征與南極底流活動具有密切聯系,南極底流活動區往往對應著多金屬結核的大面積分布區,南極底流活動區和非活動區δCe_N和Ce/La值具有明顯差別。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礦物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