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與理——非遺保護標準
摘要:本期專題討論的是一個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非遺保護的中國標準研究”的核心概念:非遺保護標準。這個項目的研究內容有很強的技術性和操作性,同時又是一個具有深度學理意義的問題。所謂“標準”有尺度、規范、路徑之義,當然要以科學嚴謹的概念、方法和數據為根據。但僅憑技術基礎尚不足以言“標準”的真義。《莊子·天道》中輪扁給齊桓公講斫輪的道理,制作車輪是個有嚴格要求的技術活,“有數存焉于其間”就是有尺度標準的意思。但這種標準卻不僅僅是個可量度的技術標準,他稱自己“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其中的技術有超乎客觀量度標準的奧秘。工匠技藝的標準尚且有如此深奧的義理,對傳統文化的活態保護標準涉及活的文化內涵和多樣表現形態,當然更加復雜精妙。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文化遺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