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論職業指導對高校就業困難群體的促進作用

闞興輝

【論文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職業指導作用重要性

【論文摘 要】在近年高校畢業生數量急劇膨脹的形勢下,高校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本文闡述了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和職業指導的概念,分析了就業困難群體形成的原因,并論述了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是社會中最有朝氣、活力和創造性的群體。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過渡的發展趨勢。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逐年遞增,據人社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的畢業生人數達到680萬,比2011年增加了20萬,在近年高校畢業生數量急劇膨脹的形勢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1.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現狀

人社部在2012發布會上指出:201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0.7% ,即2011年有將近121萬大學生仍然沒有找到工作,在今年高校畢業生的規模持續擴大的情況下,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將日益激烈。加之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特別是今年以來,受國內宏觀經濟調控的影響,中小企業發展遇到了種種困難,社會新增就業崗位增速緩慢,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尤其是高校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成為當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2.就業困難群體的概念

就業困難群體的概念根據《就業促進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就業困難人員是指因身體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以及連續失業一定時間仍未能實現就業的人員。在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現狀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強大的就業壓力,有的學者認為高校就業困難群體是指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及自我認識不足或者自身競爭力不強等原因造成就業困難的學生群體,包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理存在缺陷學生、學業困難學生、不善交際學生、心理障礙學生等在就業時相對困難,造成了短期或長期的失業(1)。

3.就業困難群體的形成原因

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從大學生自身主觀原因和外在客觀原因兩方面闡述:

3.1 大學生自身主觀原因

3.1.1綜合素質較弱。部分高校畢業生,因專業知識技能欠缺,實踐動手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不足,職業意識淡薄,職業目標模糊,溝通能力不強,心理素質欠佳等原因,不能滿足招聘單位的要求,往往造成就業困難。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較弱是造成就業困難的根本原因。

3.1.2家庭經濟貧困。由于近年來我國物價的不斷上漲,學生學習生活成本不斷增加,使得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就業中存在自卑心理、缺乏社會資源、缺少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機會、就業成本受到限制的就業劣勢,使得他們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

3.1.3身體存在缺陷。如因心理和生理等原因,部分大學生身體存在缺陷。當前,用人單位在選聘人才時越來越挑剔,他們在招聘人才時經常從自身角度出發,在設置門檻時對身高、形象等給予一定附加限制,使那些身體上有缺陷的同學望崗興嘆,因此導致了部分畢業生錯失了就業機會。

3.1.4就業期望值脫離實際。許多畢業生在擇業時往往不結合自身條件,盲目追求高工資、大單位,擁擠在大城市、大企業,求職的思想觀念滯后,這就容易造成在就業時自我定位不準確,擇業期望值過高,無形中抬高了自身的就業門檻,成為就業困難群體中的一員。

3.2外在客觀原因

3.2.1 就業市場因素。一是人才市場供求失衡。隨著高校的擴招,市場尚需一定時間才能消化快速增多的高校畢業生,勢必造成一部分畢業生就業困難。 二是就業市場機制不健全,完全自主擇業的社會環境還不成熟,缺乏及時準確的人才供求信息收集、發布、檢索和交流的權威機構和通道。 三是人才市場管理機制不規范,缺乏對用人單位的激勵、保障和限制機制。

3.2.2 高校教育因素。目前,高校教育模式對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 一是高校教學規模擴大,教學質量明顯下滑。 二是專業設置、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錯位。 三是高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和服務缺乏針對性。

3.2.3 用人單位因素。一是單位的用人標準盲目提高,造成了人才的浪費,給畢業生就業帶來難度。二是用人單位缺乏人才培養機制,不愿意接受應屆畢業生,不想把時間花在對畢業生的培訓上。三是用人單位存在性別歧視,不愿意招聘女性,導致女性就業困難。

4.職業指導的概念

職業指導是指社會職業指導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運用職業評價分析、調查訪談、心理測試等方法和手段, 按照社會求職者和學生的個人條件、求職意愿以及單位用人要求等提供咨詢與指導, 幫助社會求職者和學生了解社會人才需求狀況、職業結構和有關人事、勞動政策法規, 了解自己的職業志趣、職業能力傾向與個性心理特征, 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良好的職業道德、綜合的職業能力, 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最終獲得職業的成功并實現人職科學匹配的過程(2)。學校職業指導的主要內容有:就業觀指導、就業政策指導、就業信息指導、求職技巧指導、就業心理指導、擇業指導、創業指導、適應社會指導等。目前,全國各地在實踐中探索出職業指導工作的技術與方法多種多樣,經常運用的技術與方法有:咨詢與指導、信息采集與處理、職業素質測評、職業設計、幫助實施等(3)。

5.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中的作用

5.1有利于高校就業困難群體社會化。職業指導幫助就業困難群體了解社會對不同職業角色的具體要求,并從這種需要出發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培養職業角色意識,了解企業文化、價值、經驗和規范,從而確定其職業理想,領悟社會對職業角色期待,增強個人適應能力。職業指導通過協助畢業生解決職業問題,促進個體的職業社會化,使個體獲得一定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生涯管理能力。

5.2有利于高校就業困難群體科學規劃人生和發展成才。職業指導通過運用專業測評工具對畢業生個人興趣、能力、個性特點等進行測評,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素質、專長和潛在資質,對個人職業傾向做出客觀評估,做出恰當的職業選擇,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實現人職匹配,增強自身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敬業、敬業者愛業,

5.3有利于高校就業困難群體走出誤區。通過心理測評、能力測評、咨詢服務、職業信息等方式,幫助求職者客觀分析自己,根據自身條件和未來職業崗位要求,獲取職業信息、學習求職方法、增強就業能力、確定求職方向。使得其在態度上更加實際,在方法上更加科學,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擇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

5.4有利于高校就業困難群體身心健康的發展。職業指導正是通過幫助就業困難群體正確選擇職業、獲得職業、適應職業,使他們不再自卑,不再被歧視和排斥,不再是失業中的一員,從而獲得滿足與幸福。

6.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

6.1有利于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重理論、輕實踐”在許多高校屢見不鮮,培養的學生很難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各高等學校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對專業結構的調整,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職業指導為高等教育反饋了人才市場需求信息,為確定人才培養規格、目標和規模、調整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從而使教育更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6.2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和諧社會的提出實際上是我們的價值理念的一個新的發展,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方面的新意,它又是有針對性的一劑良藥,淡化和逐步地消除長久以來中國社會的劇烈的沖突、紛爭、動亂的后遺癥,妥善地處理社會的不容忽視的各種新的不和諧的因素,努力達到安定、達到團結、達到溝通、達到有序地改革開放和可持續發展(4)。就業是民生之本,在高校就業困難群體身上,寄托著成千上萬個家庭的希望,特別對于廣大農村和城鎮貧困家庭來說,解決了一個高校就業困難學生的就業,就能使一家人脫貧。因而接受高等教育培養的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關系到家庭的和睦和社會的和諧。

6.3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國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具有現代知識和技能的高校畢業生,尤其是基層、邊遠地區和一些艱苦行業,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高覺悟人才。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觀念的束縛,很多人找工作的觀念存在一定的誤區,形成了人才的結構性過剩和令人痛惜的人才浪費現象。他們無法適應市場經濟下勞動力配置規律,要通過開展職業指導,給他們灌輸新的擇業觀念,幫助他們樹立到艱苦、偏遠地區去建功立業的思想,以達到人力資源的再次配置。

7.結語

職業指導工作是一項全面的、系統的社會化工程,隨著職業指導工作的深入開展,職業指導已成為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需要不斷深化職業指導的內涵,充分認識職業指導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大家都來關注、思考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指導問題,力爭形成政策到位、措施得當、機制健全、指導優良的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就業服務與指導新局面,為促進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順利就業和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更大作用。

[1]郭芮.試論輔導員在高校就業困難群體教育中的作用及其發揮[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10):70.

[2]廖軼涵.職業與職業指導概念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研究,2007(5):26

[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4):68,72

[4]張麗妮.貧困生的心理輔導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68.

[5]周濤.淺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J],教育研究,2009(12):217.

[6]楊鳳.關于職業指導與大學生就業的幾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3):4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