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化工專業中職學生就業主要途徑研討
朱義
[摘 要]中職醫藥化工專業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需要應運而生的,目前我國的制藥行業發展十分迅速,急需大量醫藥專業的操作工,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但醫藥化工專業中職學生的就業狀況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轉變學生就業觀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就業指導、強化實踐鍛煉五種途徑對中職學生就業進行了探討,為醫藥化工專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中職學校;醫藥化工;學生就業
中職醫藥化工專業是改革開放以后, 為了迎合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需要而設立的。中職學校的畢業生主要是為生產企業培養一線操作工, 中職畢業生應該是社會上最實用的知識與技能兼具的人才。我國醫藥行業起步較晚,發展得不完善,同時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也相當迅速,每年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在當今整體就業環境不佳的情況下, 中專生就業形勢格外嚴峻,就業壓力就顯得格外加重。因此必須對醫藥化工專業中職學生就業途徑進行探討,以促進醫藥化工專業的健康發展。
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社會認知程度低。由于人們長期以來對化工專業存在偏見,認為化工企業都是污染較大,對人體有一定危害;尤其對現代的醫藥行業認識不足,大部分家長不愿讓孩子學習 醫藥化工專業,即時學習醫藥化工專業也不愿意讓學生去相關醫藥企業就業,所以該專業學生人數及畢業生就業問題就成為突出性的問題。
用人單位對中專生認識不到位
醫藥 企業不切合實際地對一些并不需要大學生的崗位招聘大學生。這種做法即造成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的浪費, 又使從業者覺得大材小用, 怨而不敢言, 使工作情緒受到壓抑, 不能激發專業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潛力。企業用人上的錯誤定位, 使大學生占據了適合中職生的就業位置, 也破壞了人才的流動。另外,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招之就用,注重實用。
學生的就業觀念保守
學生在就業時要求工資高、環境好、單位大。其次是就業范圍窄,習慣在本地尋找就業機會,有守著“家”的觀念。另外強調所找的工作和所學的專業一定要一致,怕吃苦,過于強調自我享受。
自身素質不高
首先是對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的不系統、不扎實,學習存在浮躁的心理。其次是綜合素質不強,交際溝通能力弱,敬業精神、共處協作能力差。另外是動手能力差、獨立工作能力欠缺,缺乏創新能力。 對醫藥化工專業中職學生就業建議
深化教學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程改革,制定校本教材,與生產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修改教學計劃,全面為學生就業服務,是實現充分就業的關鍵。堅持以學生就業為本,創新辦學理念。學校不僅是把學生招進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這就要求學校在人才的培養上要面向人才市場,從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出發,對醫藥化工專業課程設置進行調整,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專業技能是選聘人才的首選因素,是求職者與用人單位實現對接的直接因素,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力對于學生的擇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理論基礎較差,而培養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培訓一線操作工,職業技能對醫藥化工專業中職學生而言是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大技能訓練的力度,強化專業技能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適應企業對學生的需求。
加強就業基地建設,強化辦學模式。將學生畢業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結合起來,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開展多種形式的素質訓練。采取企業和學校聯合培訓的模式,緊貼用人單位和學校畢業生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崗前職業技能培訓。畢業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對企業單位用工制度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有利于畢業生盡快融入企業中去,縮短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磨合期,促使學生早日成才。
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代, 職業的變化也是隨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變化而改變的, 一次就業很難是終身就業,。要準確定位,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要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從低層、一線、基層做起,逐步掌握各項技能,以適應社會對學生的需求。充分認識自我,理性就業。樹立自主創業的思想。
合理規劃,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根據這一規劃,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訓。在計劃的實現過程中及時的修正,不斷的完善,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激發學習的熱情。加強道德的修養,培養良好的個人行為規范。只有高素質、高品位的人,才能得到用人單位的信賴。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夯實理論基礎,提高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扎實的基本技能是中職學生自我發展、生存的基礎。
強化就業工作指導、保障就業信息渠道暢通。就業指導工作是一個綜合性、復雜性、系統性的工程,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的服務。擴大就業指導范圍。就業指導工作現在已不是單純畢業生的工作,因此要從新生入學抓起,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特點,運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分類指導,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針對性。深化就業指導內容,開展就業市場的調研、分析,獲取更多的就業信息。了解用人單位對就業崗位的要求,把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動性。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了解畢業生的工資待遇和福利,掌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質量。
[
(2)潘恒曦,《大中專學生就業指導》,清華大學出版社。
(3)楊傳裔,《中專生就業指導》,重慶大學出版社。
(4)劉先銀,《中專生素質教育與就業指導》,中國林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