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性原則探索
楊嬌 黃辟芳
論文關鍵詞:學生的主體性情感教育整合內容優化方法
論文摘要:面對高職的課程改革,高職數學課堂存在時間減少,學生基礎差,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要求高,學生對數學學習沒信心,沒興趣等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法:將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落到實處,激活數學課堂,根據學生的基礎優化整合教材內容,結合專業特點優化教學方法,并注重學生全體參與課堂的思考和練習。
一問題的提出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兼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它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目標,教育部的有關文件明確指出:“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應著重解決以下問題: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更加重視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大學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關系上,樹立大學教育要重視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繼續發展奠定基礎的思想。”當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和各專業全面的課程改革正火熱進行中,高職院校的兩年理論學習,一年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廣泛地實行。由于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的時間減少了,出現了壓縮高等數學的教學時間的現象。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對思維能力的高要求,而高職學生大多是中學數學學習的學困生,數學的知識基礎和數學的能力基礎都很差。出現老師費了很大的力氣組織教學,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興趣,打瞌睡的,看課外書的很多,而認真聽課,積極參與數學思維訓練的很少的現象。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數學很難且又沒用,完全是為了拿畢業證而學的。
怎樣教才能使學生有興趣?怎樣教才能使學生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為專業服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基礎的理想目標?確實對廣大高職的數學教師來講是一個大的挑戰。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法就是將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落到實處,根據學生的基礎優化整合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全體參與課堂的思考和練習
二什么是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是指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的手段,以達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學好知識和提高能力。把握學生主體性原則的關鍵有兩點:一是面對全體學生;二是要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將能力訓練落實。所以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考慮全體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和心理基礎,通過挖掘各專業必需應用的高等數學內容,在做中學,用成功教育的思想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和探索,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的素養,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三在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性原則
(一)要倡導一種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所謂課堂中的“民主”就是要改變老師“絕對權威”,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人格上要特別尊重學生。第一、課堂中要以理服人,注重課堂中用積極和諧的情緒影響學生,充滿對學生的愛,言語上不傷人,對學生多用鼓勵和贊美的語言,在這種民主的氣氛中學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因高職高專的學生一般是高考的不如意者,有著深的失敗的心理,特別對數學學習的失敗經驗更多,所以老師如果帶著認為他們是差生的心理,哪怕是不經意的一個玩笑都會刺傷學生。第二、多理解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處理突發事件既要有原則又要充滿人情味。例如課堂上如何處理學生的手機響的問題,我和學生約定:課堂上誰的手機響,就下課后給大家唱首歌。后來計算機網絡0801班的譚強的手機響了,大家都望著我看我如何處理,我宣布按我們的約定由譚強為大家唱支歌,下課后我督促他唱歌,大家也很積極配合要求他上臺表演,氣氛很熱烈,他不唱是難已交差,所以他還是紅著臉上臺表演了。后來幾乎在課堂上沒聽到過手機的響聲了。后來有一次我的手機忘記關了,也被學生要求下課唱歌,學生下課后使勁的吆喝我唱歌,最后是我唱了一支后才罷休。同學們的情緒很高漲,完全是一種真情的釋放,學生和老師的心里更相容了,大家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更加有效了。你對學生的尊重和愛,換來的是學生對你的親近和喜歡。有道是“親其師,信其道”,在這樣和諧,親近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大增強。
(二)要優化組合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基礎。注重用數學思想方法等美的因素吸引學生
數學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學習和理解這些知識必須要有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有些學生本身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不行,在開學初我就對學生進行了關于對數學的學習情況的摸底調查,發現55%的學生是職高對口招生的,45%是普高生,他們中高達70%的學生在中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有過很多的困難,還有,高中數學基礎很不扎實,在心理上已形成對數學的恐懼,對數學學習的厭惡,為了拿學分被迫而學。面對這~情況,我們要將教學內容精心組織,對教學內容從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挖掘,進行通俗化的轉化,架設學生理解的階梯,對難度大的定理的證明不作要求,只用實際的數據進行驗證,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信心和興趣;例如:要求只結合具體函數的圖象學習描述性的定義。例如:考察用圖表表示,從具體到抽象進行學習,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就容易多了。盡量結合具體專業內容設計一些數學與專業的結合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工具作用。例如:“矩陣”的內容,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聯系他們的專業課“數據庫結構”的“二維數組”的內容來講,學生就會覺得數學對專業還是很有用的,還要找出學生對該知識的興趣點,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關注,不能為教知識而教知識,既要將數學知識的產生歷史用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又要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專業的結合點很好的挖掘J,還要結合當今的職業要求,將教學內容優化組合,將數學課堂激活。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有收獲,有滿足感,了解了他從沒有學過的知識,就會被課堂吸引,希望作進一步的學習,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心,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要,使學生對數學充滿了興趣。例如在學習微積分的第一節課時,我加入了微積分的創立的有關的數學家和哲學家爭論的趣事:如著名的哲學家芝諾的詭辯“飛矢不動”,箭在每一瞬間都要占據一定的空問位置,也就是說每一瞬間是靜止的,既然每一瞬間是靜止的,又怎么可能是動的呢?當時的數學界確實不能說清楚這一問題,只能說明平均速度,還不能解釋某一時刻的變速運動的速度,即“瞬時速度”的問題,當時引發了數學界的第二次危機。當時的數學家牛頓,萊布尼茲等投入了這一工作,牛頓的工作正是直接從瞬時速度這一概念人手的。學生聽得很入神,對微積分的知識也就接受起來沒那么高不可攀了。在講課的過程中盡量回顧復習有聯系的中學的知識,要不厭其煩,因為學生的數學知識有缺陷影響新內容的學習,所以要幫學生把窟窿補上,學生能理解了也就對新學的知識感興趣了。所以數學課堂必須要注重學生的基礎,讓學生能有興奮點,有思維的興奮點,有知識的興奮點。有學生下課了很高興的對我說:“老師我終于聽懂了,以前由于沒聽懂,就覺得沒味,就不喜歡上數學課了,現在我感覺很想上數學課”。
(三)要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注重學生從做中學
對“教學方法”這個概念的含義,李求來教授認為:“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師的方式和教師指引下學生學的方式,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與教學相關的其他活動方式,衡量一種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劣,最根本的是看它在既定的教學條件下,能否用最短的時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達到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對于高職數學教學方法,還沒有學者進行系統的歸納,筆者初步歸納認為有講授法,啟導式問題探索法,練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談話法,數學實驗法。 筆者認為:教無定法,只要是能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力,受到學生的喜歡的教法就是適合學生的好方法。單一的教學方法的使用沒有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好,教學方法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
現在高職的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大部分還是講授法,高等數學一般都是在大一第一學期就開設,大~的新生對老師的心理依賴性比較大,加上高職學生的數學的知識基礎和數學的能力基礎都比較差,而講授法比較適合數學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它能給基礎差的學生講細,講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能很好的駕御課堂,能提高課堂的知識容量。但單一的講授法不利于學生的能力的提高,過多的由教師講會使學生形成思維的惰性,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使教師的教學思維呆板。要優化教學方法要做到:
第一,要將講授法和啟發式問題探索法,談話法有機結合。靈活的將多種方法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為學生的積極參與創造條件,提出的的問題要考慮各個層次的學生,要設計實際情景初步進行數學建模的訓練,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盡量能面向全體學生,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思考就是成功的教學方法。
第二,還要將講授法與任務驅動的練習法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在做中學習。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要在真實情境中的任務驅動下,在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在討論和會話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活動,并進行學法的指導。學生僅僅只聽課還不能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必須要學生的親身經歷數學的解題運算,思維的探索。所以結合對難點知識的講解,設計一定的練習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在做題中可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分學習小組進行練習,然后讓學生代表上臺演示,講解,從解題的格式,思路等方面,由學生評價,促使學生必須要學懂,特別是大學生很愛面子,就會想辦法好好學。也可留一些課后題,然后指定幾個同學在第二天上課時上黑板講解,學生課后就會討論做題,否則第二天交不了差的,我曾經就布置了幾道題給當堂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學生,要求第二天上數學課前在黑板上做好,結果第二天上數學課時學生已將幾道題很好的在黑板上寫好了,并能講出做法思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任務驅動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式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做中學習,鍛煉了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恰當使用多媒體上課。多媒體可利用數學軟件畫圖,動畫演示幾何圖形的形成,將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不能直觀表示的抽象的概念、定理等通過圖表、圖像、動畫等多媒體生動地表現出來,從而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過多使用多媒體會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而且多媒體教室的光線比較昏暗,不利于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流互動。而且有的數學內容用講練結合的方法就可達到很好的效果,不需要多媒體的演示,有的內容花很大力氣制作成多媒體的課件演示,還不如拿一個實物教具的效果好。所以多媒體課件用于數學教學要選擇恰當的內容,不能濫用。
第四,適當增加計算機的數學應用軟件為主的數學實驗。所謂數學實驗課,就是教師指導學生應用數學軟件及計算機工具解決一些數學和實際應用的問題。常用的數學軟件有Mathematica和maflabMathcad,Maple,Lindod等,其指導思想是以數學實驗室為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目標來組織教學。通過教學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能將數學、計算機有機地結合起來,更科學、更便捷地去處理各種問題。目前,許多本科院校已經開設了數學實驗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高職院中開展數學實驗課的并不多,還處于實驗階段,數學實驗課不同于一般的數學理論課,我們應該采取以實踐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多層次的教學原則。這種課堂對有效地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培養高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很有價值。
要提高高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就要在高職數學課堂落實學生主體性原則。在高職課堂落實學生主體性要注重情感教育,倡導民主,和諧課堂氣氛,要關注學生的基礎,優化組合教學內容,要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從做中學,恰當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通過以上教學實踐,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課堂滿意率達到了94%,數學課堂的學生出勤率均為98%。學生對數學的感覺越來越好,學生越來越喜歡上數學課。可見要提高高職數學課堂的效率,改變學生厭學的情況的重要措施是落實學生主體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