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女大學生就業觀的問題淺析
陳衛群;張洲陵
摘要: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社會環境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相對男生,我院的女生在就業選擇上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學院女生就業觀的調查問卷,試圖找出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途徑。
關鍵詞:女生;就業觀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具有系統性、復雜性、綜合性的大課題,既牽涉到全球化的國際背景,又受到宏觀經濟發展形
勢和政府就業政策導向的影響;既受到社會文化觀念的制約,又同青年自身素質及價值理念緊密相關。其中,女大學生由于心理、生理上與男性的差距,以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使得她們在就業上與男性比較而言,更加難以適應。針對這種現狀,我們面向我院的四個系部的大三女生展開就業調查。本次問卷共發出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5份,回收率為97.5%。
經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目前在我院女生在就業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現象:
一、大部分的女生了解職業生涯設計的概念,但自身缺乏規劃
在回收的 195份問卷中,有 95%的女生接受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有 89%的女生接觸過相關的就業知識的講座或者培訓。但是絕大部分的女生把這些當做是在學校所受的一種教育,而不是將自己的個性傾向、興趣愛好和專業素養與自己的過去、將來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合理地評估自己,為自己建設設計將來。在這個方面做過理性思考并且腳踏實地施行的僅占被調查人數的35%。更有3.6%的女生從未考慮過職業規劃與設計。
二、在就業單位的選擇上,更多是考慮經濟因素,個人價值的判斷標準僅以掙錢多少為衡量指標。
調查結果表明,有47.7% 的女生選擇去三資企業工作,有21%的女生樂意去政府機關工作,僅有15.9%的女生愿意到普通的事業單位就職,問卷設計中問是否愿意去基層例如擔任村官一職時,竟然沒有一個人表示愿意。這種選擇高薪、高地位的工作的傾向與現實當中就業形勢嚴峻的現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調查當中,有的女生認為人生的理想在于個人價值的實現,而個人價值的實現取決于經濟收入,這與當今社會以收入的高低來衡量個人價值的高低有相似之處。。
三、大部分的女生對于就業普遍存在焦慮和擔憂、自卑的心理
有65%的女生認為企業在聘員工時,更加愿意選用男生,也就是她們認為絕大部分的企業在用人上存在性別歧視,尤其是在當前這蕭條的經濟狀態下,女生們無法對自己產生正確的認知觀念,大部分有自卑、擔心、悲觀的情緒。有60% 的女生贊同女孩子找工作以穩為主,在問到女生對待事業和家庭的關系時,有58%的女生認為女孩子應當以家庭為重,這無疑是受到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封建思想的束縛。通過各個班級男女生的對比可以發現,事實上,很多女生的綜合素養高于男生。
四、絕大部分的女生為就業作了準備,包括專業知識、個人素質、職業證書等方面,但是準備得不是足夠充分。
在這次調查中,關于用人單位招聘人員首先會考慮哪些因素的問題,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 學業、專業能力和個人的品質,這表明我院的女生認同個人的基本素質因素是畢業生應該具備的條件,有68%的女生認為自己基本符合;在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方面,各系女生的情況不同,擁有一種與本專業相關的資格證的比率,環境工程系為99%,生命科技系為 98%,計算機信息工程系為80%,現代管理工程系為80%:而擁有一種與本專業不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的比率,環境工程系為 40%,生命科技系為 32%,計算機信息工程系為30%,現代管理工程系為 55%,這表明生命科技系的、環境工程系的女生在擁有本專業資格證書的百分比大大超過了平均水平,但是在專業之外的職業資格證的考取上則不太熱衷;而現代管理系的女生更愿意擁有一種以上的職業資格證。總的來說,一部分的女生還沒有意識到多擁有一種職業資格證書能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 針對我院女大學生在就業當中凸現的觀念,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學院加強就業指導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在建立和完善職業指導工作機構的同時,面對女生就業的特殊性,可以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女大學生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卓絕的系統性工程,不能僅憑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取得成效,建議從女生入校的第一個學期開始至畢業,逐步的、循序漸進的進行就業教育及指導。例如在入學教育時可以揉和形勢分析、經濟趨勢等在學生的大學規劃中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心理上的準備:第一個學年度即開《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女大學生初步樹立職業生涯的觀念,并且能夠與自己的大學生涯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將來的順利就業制訂正確的規劃。大二和大三階段應該采取多種形式的職業講座、邀請往屆畢業生回校作報告等進行就業咨詢和服務,特別是邀請往屆畢業生當中的成功人士進行現身說教,其效果明顯高于學院的老師、工作人員的單純說教,往往對女大學生的觸動很大。在畢業前期還可以動員畢業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涯進行自我總結,測試自己對就業的準備程度。
女生在學習、就業過程當中相對于男生而言,更加容易產生自卑、無奈的心里,學院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搭建就業指導和咨詢的平臺,建立廣泛的就業聯系網,鼓勵女生在校期間嘗試各種兼職,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派遣專職人員有序地組織女生到公司、企業或者其它單位部門任職,促進她們課外加強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知識的訓練,幫助她們成為專業技能和特長型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
通過心理咨詢機構,幫助女生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理。
和男生相比,女生常常會產生一些心理特征,這些心理特征表現在就業過程中,如果處理不好,會對女生的求職造成消極的影響。其中比較常見的心理障礙一是“嬌氣”、“驕傲”的心理,這會導致女生拈輕怕重,缺乏艱苦奮斗、持之以恒的精神:二是自卑與依賴的心理,這會導致女生缺乏競爭的勇氣和獲勝的信心:三是從眾和攀比的心理,這會導致女生人云亦云,缺乏主見,難以確立正確的職業觀。通過心理咨詢或者心理指導,通過職業傾向量表的調查分析,使得女生在現實的環境中客觀冷靜地分析、評價自我,分清楚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坦然面對現實,接受自我,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和焦慮情緒。在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的同時,引入反饋機制,建立典型案例的跟蹤服務體系。
加強兩課的教育,使得女生的職業觀念與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緊密結合。
職業價值觀實際上是人生觀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職業地位觀、職業苦樂觀、職業待遇觀三個方面,它與個體的世界觀、道德意識以及心理認知水平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反映的自卑、功利、個人利己等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她們將來的職業發展。因此,要以“兩課”為突破口,把職業價值觀的教育納入德育內容體系,加強理想和信念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正確處理好國家、社會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形式上改變一成不變的說教模式,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德育,注重德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加強與職業技能鑒定部門的合作,鼓勵女生在獲取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之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1-2種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資格上崗證,拓寬就業門路。
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之下,職業證書是勞動者就業的入場券,并且是勞動者職業能力的有力證明,女生同時擁有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無疑比其他僅僅獲得文憑的勞動者更有競爭力。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講,就業往往不是一勞永逸的,取得多個職業資格證書,不但能增加就業機會,還能使女生具備轉變崗位或跳槽的能力,更多的單位往往更加青睞復合型的人才。作為學校,首先要在女生當中大力普及職業技能鑒定的知識和觀念,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幫助女生明了職業證書對就業的重要性,其次要與政府、行業、企業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廣大女生獲取職業證書提供服務平臺;再次加強校企合作模式,促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1]《就業創業與當代青年-2007上海青年發展報告》2008年11月
[2]黃愛玲《大學生擇業心理與職業價值觀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3,12
[3]姜小清,《就業與創業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