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的探討
許冰
【摘要】社會化進程是人類實現社會角色轉變的重要一步,也是體現人類社會屬性的關鍵所在。在當代中國社會加速轉型的過程中,處于這一時代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特別是“80”后的女大學生,在價值觀念、婚戀觀念、傳統道德、職業選擇、心理行為等方面越來越表現出具有這代人個性特色的行為特點,這些也成為在當代大學生管理和引導工作中必須引起注意和亟待探討、研究的問題。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個性化,促使以“80后”為主要代表的當代女大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更加具有追求自我實現的心理動機,通過分析這些動機和表現,有助于理清當代女大學生社會化進程中主要的心理特征及表現,便于科學的開展學生的管理和引導工作,這也是本文的立足點所在。
【關鍵詞】社會化 自我實現 “80后”女大學生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的發展模式和構成在具有傳統特色的若干特征的同時,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一方面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市場多元化帶來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是開放過程中帶來的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特征表現在,人們社會化過程中的社會角色定位和多元價值觀思想選擇的問題。大學生作為社會轉型和發展過程中,最為活躍的一個群體,這一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作為這一群體主要構成的“80后”女大學生,在自我實現和個性展示的過程中,表現的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自我,雖不能說徹底顛覆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形象和概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促進了自我社會化的完成,帶動了女性群體的積極變化。但是,也給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挑戰,傳統的管理和引導模式,在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實用主義、功利意識盛行,個性十足,社會加速轉型的背景下,亟待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實現管理模式和引導方式的變革,既要體現時代性,又要保持連貫性;既要把握規律性,又要注意差異性;既要富于創造性,又要尊重傳統性。在社會化的進程中,引導當代女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形成健康、和諧、健全、完整的人格。
1“80”后女大學生社會化的特點
社會化是指個人成為他所出身的社會、所存在的群體的一分子,并在此進程中與同伴產生共同行動的能力和意志,且個體行為符合該社會或群體的基本準則的一種過程。社會化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其一,社會化主體的主動性。社會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任何一個單個的人,存在于社會發展的變化中,都是作為個體、個性而存在的,因此在其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對于社會變化的選擇,群體行為規范的形成,具有主動的鑒別和識別能力。也就是說在個體行為符合該社會或群體的基本準則的過程中,個人作為社會化的主體是主動的接受,而不是被動的強迫。
其二,社會化的過程貫穿于個人的一生。人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人生廠長階段、不同的環境中,扮演和承擔著不同的自我角色和社會角色,因此在這個角色扮演和形成切換的過程中,就需要與周圍的社會環境、交往群體相適應,也就始終存在著社會化定義前半部分所載明的——“個人成為他所出身的社會、所存在的群體的一分子,并在此進程中與同伴產生共同行動的能力和意志”,這樣一種過程。這種過程必然貫穿于作為社會人的社會化個體的一生。另外,個體社會化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個不斷延續的過程,這種過程是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結束。
其三,社會化具有階段性的特征,且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社會化貫穿于人的一生,但是這個過程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劇烈變化的,有的時候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例如教育社會化,女大學生在教育社會化的過程中,雖然也在感受著社會劇烈變化帶來的各種外部刺激,但是大學時光的相對穩定性,也促使她們在穩定的環境中,檢視自我的定位和人生發展的趨向,為下一步結束教育社會化,邁入個體社會化的另一個階段作準備。
其四,社會化是共性和個性統一的過程。一方面社會發展有其一般規律,任何社會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發展的固有階段和歷史進程而發展,因此這就使社會中的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具有了發展的共性,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個體社會化的進程是主動性的,個人是作為個體在社會中存在的,這也就使個體社會化的進程中,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80后”女大學生,在其個體社會化的進程中,也具有以上所載明的社會化特征,只是因為性別和個體化的差別,這種特征更為明顯和鮮明。主要表現在:
第一,觀念社會化更具有主動選擇性。觀念社會化是社會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的初始階段,社會化的進程往往是從觀念的選擇開始。當代女大學生在自我個性的展示過程中,更多的表現出自我的意愿和屬于自己這個群體的特征。更愿意展示自我、更愿意表現自我、更愿意融入社會化的發展成為“80后”女大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日常的大學生活中,這種顯著的特點主要是通過“校園活動”來實現的,因為從本文所論述的社會化的定義分析來看校園始終是大學生群體行為的主要歸屬地和發生地。“大學生的校園活動不僅直接展現了大學生和大學校園的風采,而且是大學生個性和主體性在校園中得以發揮、確證和檢驗的過程。因此,大學校園活動還是大學生為繼續社會化提供經驗積累的過程,還是大學生社會性不斷修繕和補建的過程,還是大學生不斷調整和補建社會化參照框架的過程。在大學生的社會化中,校園活動應成為大學生個性和主體性發展和發揮的重要渠道。沒有個性和主體性發揮的社會化是沒有歸宿和發展的社會化,沒有個性和主體性發揮的學生是沒有活力的學生,沒有大學生個性和主體性發揮的學校是沒有活力的學校。”
第二,鮮明的、階段性的自我社會化特征。這種鮮明的、階段化的自我社會化特征,從現實的意義來看是當代女大學生高度自信和女性經濟社會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現。無論是在大學活動中,還是在宿舍的生活中;無論是在社會實踐中,還是在自我形象地塑造中,處于大學社會化階段的“80后”女大學生,從未表現“怯懦”的心理特征,她們在某些具有時代脈動的行為中,甚至成為直接的助推力量和新生活方式的維護者。例如在反對就業的性別歧視方面,當代女大學生更多的愿意站出來,通過媒體和法律的途經實現自己正當的社會權益。另外,作為階段化特征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對待戀愛、婚姻、性行為等敏感話題的時候,“80后”的女大學生較之改革開放初期的大學生,甚至較之十年前的大學生,持開放態度的比例也是明顯上升的。“男女生需求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男生總是更加傾向于認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性知識就是性生活具體知識和技巧, 而女生更加關心與性心理有關的知識。大學生在上大學前對于異性交往和戀愛的準備不足和入大學后向往和嘗試異性交往和戀愛使異性交往與戀愛心理成為他們最迫切需要的知識”
第三,傳統型的現代性。這是當代女大學生最大的特色和特點,應該說是時代賦予的最無與倫比的“禮物”。現代性的特征,使中國的女性從傳統的概念中解放出來,可以更加主動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事業,更加自我的生活,而且這種變化是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時間跨度內實現的。另外,在轉型社會化的過程中,當代“80后”女大學生雖然受現代性的影響在行為上存在“乖張”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并不全部,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不會在頃刻之間消除它的影響,因此具有傳統美德,又蘊含現代性特征的當代“80后”女大學生是時代化的產物,也是這一代人主動選擇、主動內化,適應社會變遷的必然結果。“社會化中的主動內化,是一種以積極的姿態認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角色,自覺地學習社會規范、生活技能、文化知識,主動地選擇和接受外部的社會性教化,并在主觀世界中對自覺學習和主動接受的社會性進行內存性的整合和累積性的優化重構的過程。主動內化社會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內化態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并實現自身社會屬性形成和發展過程的自主選擇和自我驅動。” 2 “80后”女大學生社會化存在的問題
在社會化進程中,始終存在一個過度社會化的問題。當代女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一進程中始終也是伴隨著“成長的煩惱”等類似問題存在的。
第一,一個傳統性與現代性的悖論。其實處在這一悖論中的,不只是“80后”的女大學生,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基本上都處于這樣的“變遷鏡像”中,這是社會發展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必然的“影子”,只不過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與群體適應,社會適應的過程中,在其自身上傳統性與現代性的沖突性更帶有明顯的特征,從而構成了悖論出現的根本原因。上文提到,傳統型的現代性特征中一點即“‘80后’女大學生雖然受現代性的影響在行為上存在‘乖張’的表現”。這種“乖張”的表現,筆者認為就是一種典型的過度社會化現象,一方面過度追求自我的發展,忽視他人的需求,不是適應群體的社會化,而是通過主動選擇規避群體的作用,走向逆社會化的現象;另一方面個人行為超出社會化的階段性特征,因為社會化具有階段穩定性的特征,在一定穩定期內人們的思想接受能力和定勢也是穩定的,超出這種社會主流思想的行為,雖然可能代表社會化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的方向,但是在這一階段確是“另類”的。
第二,社會化進程中的角色混亂。社會角色是社會化進程中,不同階段,不同場合社會人承擔的各自應該完成的自我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出現失真的現象,這個也是過度社會化的一個顯著表現。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分析,個別“80后”女大學生的這種行為表現應該是一種“善意”的自我個性展示,而不是傷害性的體現,只是超出了社會化的階段性,且不代表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是與眾不同的表現。“學生的儀表和氣質是區別于社會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的儀表應該體現內在的氣質,恰當的舉止和得體的衣著可透顯其豐富的知識、良好的修養。
學生的裝扮應與學校整體和諧———時間把握適宜、地點選擇適合、個性彰顯適度。在現代的大學校園中,滿頭黃發、眼帶五彩、吊帶低胸等打扮前衛的女學生越來越多;長留鬢角、單帶耳環、穿乞丐服等裝扮怪異的男學生也為數不少。”
3 “80后”女大學生社會化問題解決途徑
為了促進“80后”女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健康、和諧的發展,必須正確地分析這一群體的社會化特點,從教育實踐意義出發既要保證她們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大學生活,又要與社會主流相適應,體現科學發展的時代要求。
第一,營造時尚、科學的校園文化。人們既要適應環境,但是也可以制造環境,引領時尚發展的潮流。適當的校園服飾文化、學習文化、形象文化、活動文化都應該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的營造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各自的不同特點,將主動權讓渡給學生,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和組織的平臺,讓女性的時尚文化之風,映襯出時代發展的積極方向。在潛移默化中,適應社會化的發展。
第二,尊重人格的尊嚴。社會化的一個最終結果就是要形成學生健康、完整的人格,構成她們今后人生道路的有力支撐。因此,在社會化的誘導過程中,對待女大學生,更應該把握好人格尊重的分寸,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份溝通,少一份指責。女性的敏感性和細膩性,需要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往往社會化成功的關鍵是在不經意間的一份鼓勵和支持。
第三,重視社會化媒介的作用。從個體社會化的角度來看,社會化的媒介可以分為主觀方面:父母、教師、同齡伙伴、同學、同事、領導等;客觀環境方面:電視、電影、廣播、報紙、雜志、書籍等。這些媒介對人的社會化起著交互作用,并且對女大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必須重視校園社團和媒體的作用,體現其優質媒體導向的作用。“其實質是要求強化和完善校園媒體的導向功能,積極地發揮作用,圍繞積極導向展開,尤其是要處理好信息價值和宣傳價值的關系。在媒體宣傳中要牢牢把握好輿論導向,確保輿論導向正確。”
總之,在社會化的進程中,無論是群體社會化和個體社會化,“80后”女大學生作為時代發展的寵兒,帶有其自身的社會化特點,且社會化的進程結果是時代發展和主動選擇相互作用的結果。科學、正確的引導其健康、科學的發展,形成健全的完美人格,不但有利于其自身的人生規劃和職業發展,也是大學作為教書育人場所的本質要求。科學發展,蘊含現代性積極因素和傳統文化精粹的和諧社會化之路,才是“80后”女大學生社會化進程的根本方向。
[1] 闕貴頻,許珍.關于大學生社會化途徑的探討[J].百色學院學報,2005(5),p64.
[2] 潘綏銘,楊蕊.中國大學生性行為的追蹤調查[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p1-16,p43-51,p185-189.
[3] 闕貴頻,許珍.關于大學生社會化途徑的探討[J].百色學院學報,2005(5),p63.
[4] 吳丹,李任.大學生“過度社會化”問題探究[J].菏澤學院學報,2007(4),p131.
[5] 吳丹,李任.大學生“過度社會化”問題探究[J].菏澤學院學報,2007(4),p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