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育科研意識 促進高校教學改革
韋 健 吳蓮英 黃飛
摘要文章從當前高校教學改革形勢出發,闡述優化教育科研意識的概念及必要性,并從九個方面詳述了提升教育科研意識的方法與途徑,為高校教學改革模式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教育科研意識;教學改革;人才
為實現教育信息化、國際化、市場化及現代化的目標,我國一直對國民教育體制進行著不懈的改革。高校教師隊伍作為我國教育的中堅力量,處于教學改革的最前沿,是教學改革的主體。教師在致力于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提高的同時,要進一步培養自身的教育科研意識,將科研意識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真正做到教研結合,以科研提升教學質量,以教學推動科研發展。
一、教育科研意識的概念
科研意識是指積極從事科研工作的動力,潛心捕捉和研究問題的探求欲,是科研素質的基礎;而教育科研意識則是指:“教師對教育活動的有意識的探索和革新,是運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教育活動的自覺性,是對所從事的教育活動的一種清晰而完整的認識。它既表現為行為主體對教育環境的主動適應,也表現為行為主體對教育環境的積極影響與改造?!苯逃蒲幸庾R高的教師深知教學與科研相互消長的關系,善于運用自身所學的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日常教學,不斷以科學理論為標準總結日常教學經驗,善于發現問題,并能及時地根據教育科學理論來調整教學細節,以求解決問題完善教學。教育科研意識高的教師還善于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及科學素養,熟悉本學科的科研發展新動向、新成果,知道如何根據所掌握的新動向、新成果來指導自身的科研及教學。中國的教育要與國際接軌,教育改革要繼續推進,各高校要培養出有較強綜合能力及市場競爭力的大學生,就要求教師優化教育科研意識,通過教育科研活動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培養出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二、優化教育科研意識的必要性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發[2006]6號)指出:“應充分發揮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迸囵B創新人才,自然離不開創新教育。傳統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展開教學,以“獨自式教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不強,最終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之地。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币獙崿F“真正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及創新能力,就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法,就要依賴教育科學研究。沒有教育科研工作的反復實踐求證,教學改革將是盲目而缺乏科學依據的。通過科學研究,教師才能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才能根據市場的真正需求來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人才培養方向。同時,教師也只有通過教育科學研究才能全面把握本學科的國內外學術發展態勢,把科研中獲得的新知識及科技新成果及時應用到教學中去,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所以,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意識到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的辯證統一關系,重視對自身教育科研意識的培養,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推動教學改革的開展。
三、優化教育科研意識的途徑
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薄弱,效能低下,就難以在科研工作上有所創新和突破;而科研工作的相對滯后會反過來影響教學改革的進程,進而影響高校的建設和發展。教育科研意識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理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教學是中心,科研是保障,兩者是辯證統一相互依存的。教師應端正思想,明確認識,有意識地將科研方法運用于教學,讓科研為教學服務,并在不斷的教學改革嘗試中尋找科研突破口,以教學促進科研,真正實現教研有機結合。
2、培養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個體知覺到現有條件和目標現實之間需要解決的矛盾、疑難等所表現出來的心理體驗。問題意識集聚著思維活動的巨大動力,驅使人們積極思維,質疑釋疑,最終達到對事物認識的深化,這就是創新。凱米斯和卡(N.carr)認為,教師不應把專家的假設視為理所當然,而應“積極主動地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研究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帶著改革的思想去實施教學,才能從中發現問題,進而才能解決問題。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提出_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币虼?,教師應培養較強的問題意識,善于在日常教學、科研、學習中發現問題。
3、掌握科研知識與方法。具有科學素養的教師善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對日常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與研究,探求答案及解決方法。教師應認真學習教育科研的有關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為進行教育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及方法基礎,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學知識與方法推進教學改革。 4、強化專業知識,做“專家型教師”。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各領域知識更新換代的步伐不斷加快,新的理論與觀點層出不窮。作為同時擔當教學與科研任務的教師,更應該努力使自己始終站在教學與科研發展的前列,與時代同步,做“專家型教師”。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通過研究提出,專家型教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專業知識的積累、問題解決的效率和觀察事物的洞察力三個方面:在專業知識方面,專家型教師的知識結構更完整,也更善于運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以解決本專業范圍內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保證解決問題的較高效率。在觀察事物的洞察力方面,專家型教師能夠鑒別出有助于問題解決的信息,并有效地將這些信息聯系起來,找出問題的相似性,運用類推重新建構手邊問題的表征,最終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新穎而恰當的解答。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和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才能為自身專業領域的前沿科學研究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教師還應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意識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做一個真正博學多才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比如,現代教學強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多媒體教學技巧,學會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課件的制作及網絡教學等,教師不應忽視此類相關知識的學習。高校應強調繼續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創造條件為各年齡層次的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文化素養。
5、將創新意識引入教學與科研。創新意識是指人類有目的、有計劃地根據事物發展規律,探索研究未來事物發展方向,從而推動事物實現新陳代謝的具有自覺性、創造性和超前性的心理及行為傾向?,F代教育提倡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意識與能力。對“專家型教師”特征的理解中提到,教師對日常教學工作及教學問題應具有一定的創見性,并能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提出創見性的解決方法和途徑。簡言之,“專家型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即“專家型教師”也應是“創新性教師”。創新型教師不僅應在教學上具有創新意識及能力,在科研上也應具有創新意識及能力。教師在科研方面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可以理解為有意識地不斷提高自身學術水平,對科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善于發掘科研切入點,熟知本專業前沿研究,善于從國內外科技文獻或各種學術交流中發現科研新領域,熱心于通過創新型的科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教師應善于將教學改革措施、經驗及設想變為行動,勇于嘗試,并轉化為文字,進行總結,推進相互交流與合作。
6、提高科研效能。教師不僅應在教學工作中注重效能,在科研工作中也應具有較高的效能感。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管理專家菲德勒認為,效能指一個群體執行其基本分配任務所能取得成功的程度。高校教師在現實的工作與學習中,因較為偏重教學,容易忽略科研方面的效能問題,從而影響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的進程。作為推動教學改革的動力,科研工作也應該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深思熟慮的行為。教師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有計劃,善于發現新的研究角度或新的革新措施,并有意識地將科研效能放在科研工作首位。
7、善于反思。1989年,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1992年,格里菲斯和坦恩進一步提出:反思性實踐在個人理論(personal theory)和公共理論(public theory)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教師應主動地、創造性地在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以求不斷優化教學與科研工作。
8、善于進行合作學習?!昂献鲗W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在教師的教學實踐、專業學習及科研工作中引入“合作學習”理論,“有利于教師獲得專業支持,形成專業自信心,鞏固專業理想,解除教師的職業孤獨”。教師在教學、科研、專業學習等方面能夠進行的合作學習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在教學上可包括教學展示、教學觀摩、教學評估等;在科研上包括經驗交流、反思等;而在專業學習上可通過講座、討論等形式切磋和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在整體上促進教師集體科研及專業水平的提高,同時還可以提高教師整體的教學意識及教育科研意識,實現全體教師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9、營造良好科研氛圍,加快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的轉化。良好的科研氛圍可最大程度地激發教師科研興趣。高校應積極鼓勵教師進行科研工作,并出臺一整套完善的科研工作激勵機制及競爭機制,做到獎懲分明、公平對待,以提高教師服務意識及科研積極性。營造科研氛圍的方法途徑還有很多,包括政策引導、輿論宣傳、教師進修、各種研討會、各種講座、與上級領導或有關部門的見面會、自辦學術團體或沙龍、做好“傳幫帶”工作等等。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將成功的教學科研實踐及成果進一步鋪開,用最新的科研成果豐富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內容,加快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的轉化,深化教學改革,使專業知識的教育跟上學科的發展,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專業人才。
四、結語
高校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也不斷提高,這對高校的建設、課程設置及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教師整體工作效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是影響高校自身發展的重大問題。只有正確把握和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真正做到教學與科研并舉,提高教育科研意識,強化科研效能,以科研促進教學,優化教學,才能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