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普通高校素質教育與舞蹈教育的相互滲透
李燕
: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舞蹈教育高等教育
論文摘 要:藝術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素質教育則是完善高等教育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素質教育和舞蹈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成為高等教育走向通識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年,隨著高校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藝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胡錦濤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要求,繼續深化教育改革,加強素質教育,努力建設有利于創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養體系。”這是黨和政府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最新要求,對于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何謂素質教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此作了最為明確的表述:“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與我國憲法中關于“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表述是完全一致的。素質教育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動的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其中當然也包括人的道德品質、審美情操的發展。
那么,如何處理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呢?
一、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舞蹈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種形式,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舞蹈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形式早在人類出現的初期就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類同時也對它的性質和特征開始了探索和認知。在有著悠久樂舞傳統的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人指出:“舞主形,樂主容也。”舞蹈使人感到自己和大家一同活著,每個人以彼此的“活”互相印證、互相支持,使每個人自己的“活”更加真實、更加穩固。誠然,舞蹈和生命同在。
舞蹈同時也是一種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動,可以讓人的身材變得更美,體質得到增強,性格更為開朗。因此,舞蹈教練常把健身舞蹈稱為“帶著笑容去訓練的項目”。在舞蹈中,人們更關注的是大家是否愉快、盡興,動作是否奔放、流暢,在舞蹈過程中舞者心情非常放松,能極大地舒緩身心壓力,這對于培養人們健康的心理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舞蹈作品的表演過程中,表演高難度的技巧動作并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是表現人物思想情感、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舞蹈之所以是藝術,原因之一就在于舞蹈把交流當做自己的主要目的。舞蹈作品以反映生活、表現人物的思想情感為其存在的前提,這充分體現了舞蹈藝術的基本品格。
在各種藝術門類中,音樂可以悅耳,美術可以悅目,而舞蹈則可以愉悅觀眾的各種感官。聞一多先生有“舞蹈是人的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之說。這一觀點觸及了舞蹈的特質,即舞蹈是以個人的形體運動為基礎條件來實現的,是用人體動作去外化某種內心感情力量的,但這種外化是要實現不同的動機和目的的。舞蹈大多是人們在情感高度激動時的表現形式,是生命的歡歌,是心靈的詠嘆,是人體律動的詩篇,自由舒展激越奔放,美在真實自然、身心一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舞者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來表現他們最激動、最熱烈的思想情感。總之,舞蹈是基于人的內在精神力量的迸發和情感的升華,是以情感人、以美取勝。
優秀的舞蹈作品之精粹,不僅在于能夠愉悅觀眾的感官,而且在于能夠釋放無窮的魅力、激發人類追求完美的至高品格,這恰恰符合大學生追求理想、培養創新能力的要求。由此看出,普通高校在開設專業課的同時進行舞蹈教育的滲透,可以在緩解大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的同時,促進對大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大學生感受到積極、健康、昂揚、樂觀的氛圍,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友愛的精神,激發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健全他們的思想品格。 二、舞蹈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促進和發展
在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中,如何讓學生認識舞蹈、了解舞蹈,從而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美,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舞蹈鑒賞就成了主要的形式和手段。舞蹈鑒賞是人們觀賞舞蹈演出時所產生的精神活動,是對舞蹈作品感受、體驗和理解的整個過程。因此,它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認識活動,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舞蹈作品的認識活動。舞蹈鑒賞就是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體認識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對這種生活現象的審美評價。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記憶中有關的印象、經驗,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聯想等形象思維活動,來豐富和補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動和鮮明,從而能在鑒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加寬廣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大學生在鑒賞舞蹈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髓、風土人情。因此,舞蹈鑒賞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寓教于樂。
以楊麗萍的舞蹈《雀之靈》為例。作品描述的是一只孔雀在高視闊步,時而側身微顫,時而急速旋轉,時而慢移輕挪,時而跳躍飛奔……隨著音樂的節奏步伐有快有慢,在婉轉的音樂中,楊麗萍漸漸出現,遠遠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一只不食人間煙火的孔雀、一只高貴優雅的孔雀,她用柔嫩的腰肢、靈活的手指、輕盈的雙腳舞出神秘的境界。《雀之靈》這個名字體現了創作者對作品內涵的高度概括,舉手投足之間,看似孔雀迎風挺立、跳躍旋轉、展翅飛翔,但它遠遠超過了形態模擬,而是舞者——孔雀的靈與肉的交融、呈現。這段動人心弦的舞蹈,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精神素養,讓他們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舞蹈教育把那些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其蘊涵的思想政治內容、倫理道德均使大學生在提高審美感受力、表現力的同時,心靈也得以凈化,道德情操得以升華,人格得以完善。
三、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相互滲透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質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放在教育活動的中心,注重的是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者之間的協調關系。
舞蹈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素質教育內容與形式,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心理素質,特別是舞蹈教育培養和提高了大學生的創造力和創造性人格。如果說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知識創新,那么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教育,而舞蹈教育正好與他們不謀而合,并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今,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舞蹈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數高校沒有開設舞蹈課。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通過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可以使大學生提高藝術品位和審美鑒賞能力,擴大知識面,深化人文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
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務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逐漸滲透到高等教育的陶冶教育、說服教育、以身作則教育等各種形式中。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舞蹈這門藝術不僅能表達感情,而且能提高大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大學生在藝術領域學到在其他學科學不到的東西,因此舞蹈教育是普通高等學校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舞蹈教育的普及也必然會促使高等教育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
[1]資華筠.中國的舞蹈藝術[J].中國藝術百家,2010,(3).
[2]湯旭梅.試論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途徑和目標[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4).
[3]呂藝生,朱清淵.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隆萌陪,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