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校體育教學訓練中的素質教育
陸錦華
論文關鍵詞:高校素質教育體育教育
論文摘要: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校的素質教育中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針對素質教育目標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訓練進行簡要的探討。
實施有效的體育教育,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中,缺乏對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視,應試教育仍然占據著教學活動的主體。
一、對高校學生開展體育素質教育的對策
(一)更新體育觀念, 充分認識體育的功能和作用, 強化素質教育意識
要搞好高校體育素質教育,首先是高校體育工作者和學生要提高認識,更新體育觀念。體育觀念是一個綜合性概念, 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它是人們在體育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活動總和, 是體育活動中人們自覺進行的心理活動的最高級形式。
(二)優化教師隊伍,適應素質教育發展要求
要實施素質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很重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要培養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體育教師必須完善知識結構。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材的要求是復合型的,除了對體育教師的學歷培養外, 還要加強相關專業的培訓,使每位教師除具有一兩項教學專長外,還要具有其他方面知識和能力。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是由許多方面的能力綜合而來。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的思想品質、言談舉止都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心理及生理特點予以區別對待、給予適當引導,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教學內容應注重科學性和全面性
體育教學教材、內容是體育教學過程的實質性要素, 是教師傳授和學生學習、認知的對象。體育教材、教學內容的選擇, 應服從和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需要。應從多元化、全面性、發展性的教學目標出發,從體育教學的生物、社會、教育、心理、方法論等功能出發, 關注學生在體育知識、技能、體育興趣、態度和體育能力、體育價值觀的培養, 合理揚棄競技體育的一些所謂正規現成體系(包括技術、戰術、規則、場地體系等) , 充實和創造學校體育的文化價值和觀念體系。不單從教師的愿望和教材項目自身的完整體系出發, 而應考慮學生的體育全面需求(近期、現實的和長遠穩定的需求) , 考慮學生在這一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文化特點以及學校場地器材的制約, 從而使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從理論轉化為現實。
二、體育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
素質教育可以包括兩點: 一是以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為根本目的;二是以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為辦學宗旨。素質教育主要是指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勞動素質、審美素質、個性心理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其特性主要包括全面性、全體性和個體性。全面性是指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體性是指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健康成長;個體性是指教育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
1、體育教育是以發展學生身體為主的教育活動,但是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內容,體育對身體素質發展的影響,實質就是通過體育促使青少年的身體形態、機能、能力和精神幾方面得到充分的、均衡的發展。而發展身體素質是體育的核心。體育活動能改善和提高中樞神經的工作能力,促進有機體的增長、發育, 提高人體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及內臟器官的機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體育對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體育教育可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 將德育滲透到體育之中??杉ぐl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體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審美觀:從體育美學的觀點講,體育中的美育主要指通過協調發展身體,來塑造勻稱的體態、完成有力、熟練敏捷的優美動作,以及培養開朗的胸襟、堅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操。 2、體育教育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當今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競爭十分激烈,只有具備創造能力,競爭能力的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個性的發展要求就是要培養青少年在德、智、體諸方面創造性地主動得到發展,為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打好基礎。要走上社會,不僅要進行某種職業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社會責任感, 使他們了解社會,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責任。學習期間認真學習,不僅為了個人成長,而是一種社會責任感,身體素質是其它素質的基礎, 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在將來為社會作出貢獻。
三、高校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一) 對思想品德教育的促進作用
體育運動不僅是體能、技能、智能和心理的比拼,更是思想、作風的競爭。通過體育教學,可正確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全局觀念,培養其堅忍不拔、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質,為其在進入社會后能較快適應社會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1. 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觀念。體育教學要靠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來共同完成,只有學生之間團結互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體育教學,教育學生關心、熱愛集體,教會學生與他人團結協作的方法。2. 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質。頑強的意志品質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意志努力總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體育教學過程( 包括體育課、訓練和競賽等) 是很苦、很累的,要求學生以自身的最大努力去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或障礙,這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二) 對文化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1、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體育運動基本技戰術的學習和運用,是一個主動性、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在體育活動中,為了提高技戰術水平,學生要開動腦筋, 發揮想像力, 這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了空間。
2、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體育教學, 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和原則, 提高其運動技能, 促進大腦的發育, 調節大腦中樞神經,為學生從事智力活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1]張璠.淺析高等學校素質教育之大學體育[J].科技信息,2010;18
[2]遲超.體育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09;08
[3]王丹.淺談體育教育對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0;02
[4]李俊洪.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J].科技信息,2010;30
[5]王益泉,徐建中.論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科技信息,2010;32
[6]金佳,袁鋒.基于素質教育視角的大學體育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