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未知
【摘要】情感教育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和先導,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疏導方針的先決條件。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增強情感教育感化力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情理統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生命線”作用。當代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性格單純,生理和心理逐步趨于成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同時,由于現在的獨生子女較多,心理承受力較差。近幾年來,單親子女和下崗貧困家庭的學生越來越多,使許多學生承受著心理壓力。如果只是單純地說服教育往往起不到理想的作用,甚至有時會適得其反,應該從情感上去感化他們,用真誠的愛心去呵護他們。因此,運用情感教育的手段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一、情感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1.情感教育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和先導
思想政治工作主客體都是人,如果主客體之間在思想感情上融洽,就會產生互相理解、支持、幫助等諸多“情感效應”。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地進行,情感教育是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管理者必須重視情感教育,尊重學生希望被理解的心理,與他們平等相處,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同時,在教育中注重情感的交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學生的家庭、教室、寢室及活動場所,讓他們敞開心扉,允許他們傾訴,用情感的力量鼓勵他們,從思想深處產生奮發向上的愿望。
2.情感管理有利于建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
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見,“人和”歷來被人們所重視。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有著平等的人格價值和人格尊嚴,這決定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中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沒有情感交流,受教育者不愿聽,不入耳,更不入腦,甚至造成反感,產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收到成效。
3.情感教育是老師與學生聯系的橋梁與紐帶
加強同學生的交往與聯系,不僅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預見性,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形成集體凝聚力。為此,教師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讓他們把老師看作是自己人,知心人,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見解就會增多,在相互間的內心世界就會架起感情的橋梁。
4.情感教育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疏導方針的先決條件
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疏導方針真正落在實處,就必須在真實地了解學生思想活動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循循善誘,耐心說服教育,幫助學生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處理問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而這一切都必須以情感管理為基礎和先導。實踐證明,情感教育在疏導過程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管理工作必須把行為管理和思想感情疏導結合起來,既要狠抓行為管理,又要進行思想疏導,做到標本兼治,才能從根本上把管理工作做好。
5.情感教育是促進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和最終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
情感教育是大學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互動中做出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會激勵學生的各種動機和興趣。如果學生情感反映的是一種積極的感受,就可以導致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互動反映;而若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則會給思想政治工作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了解學生的情感,并施之以情感上的教育,將會積極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最終目標的實現。
二、情感教育在學生實際思想工作中的運用
1.要了解學生
高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情況各異,除了要把握和處理好普遍的特點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深入細致地了解每一位同學的性格特征,包括他們的家庭條件、經濟狀況、個人經歷、成績高低、能力大小、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等都要進行詳細地了解和掌握。通過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揚其長,避其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要關心學生
學生離開父母和親人,進入新的學校,新的環境,開始新的獨立生活。剛開始,由于想家、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會產生失落、自卑等情緒,他們會不適應大學生活。所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一味地灌輸,進行正統的或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多關心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心理,正確引導和疏通他們的思想,真正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營造一個好的、積極的、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
3.要親近學生
要經常地、主動地在課余時間多和學生接觸,與他們交談,談生活,談學習,談人生,談家庭觀、婚姻觀、戀愛觀;談政治和當前形勢,討論或辯論一些問題,無所不談,無事不聊,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去啟發、引導他們,與他們暢談人生和未來。在接觸過程中,應該平心靜氣、互敞心扉像朋友似地真誠相待。通過與學生的接觸交流,糾正他們的思想偏差,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4.要尊重學生
首先,要看到學生的長處和優勢,并且在學習和工作中充分利用和發揮他們的長處和優勢,根據他們熱情好動、精力充沛、表現欲強的特點,為他們提供各種條件和場所,讓他們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在遇到學生的違紀行為和錯誤時,要正確對待,認真分析原因,客觀公正地處理。以說服教育和疏導為主,從思想上分析原因,找準違紀和犯錯誤的根源,真正糾正行為上的錯誤。
5.要樹立自己的人格魅力
(1)要有學識
當代大學生需要的是知識和能力,而知識和能力的主要來源則是教師。所以,作為高校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獨到的見解,較強的的語言表達能力,要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如數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從心里佩服你、欣賞你、信服你,和你在一起或聽了你的課,能夠學到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的老師,學生會愿意親近,甚至會主動和你接觸交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起來就會十分順利了。
(2)待人要和善
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占大多數,是家里的“嬌子”“寵兒”,所以普遍具有爭強好勝、自尊心強的性格特點。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待他們要親和友善,既要像父母又要像朋友,即使是學生犯了錯誤或違了紀,都應當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要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自己的錯誤,真正體會到他的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他(她)才會服你,聽從你的教誨,你的所有教育包括理論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形勢教育、知識教育等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在這種寬松和諧的環境中來開展。
(3)辦事要公道
在處理學校問題上,必須要做到公道。比如學生成績必須實事求是、真實可靠;學生評優(包括獎學金的評定)一定要嚴格按照條件評出;操行成績的評定一定要按照規定公開、公平,該加則加,該減則減;在推薦學生就業時,更要做到公正,既要讓學生能夠發揮出他們的才能,又要讓用人單位滿意。總之,在處理學生問題上,公開、公平、公正,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4)要選拔好學生干部
大學生與中學生的最大區別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利用學生干部來管理好每個班,這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選拔學生干部時,最好采用公開選舉、競爭上崗,既要得到老師的認可,又要能服眾,一定要將那些思想素質高、有一定管理和組織能力、學習成績較好、工作認真負責、踏實肯干、能基本處理好各種關系和問題、能熱心為同學辦事的人選拔到學生干部崗位上來,既發揮了他們的才能和特長,鍛煉了他們,不斷提高他們的能力,又能讓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三、情與理的辯證統一
對學生實行情感教育,并不是說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放棄原則性,而是應將堅持原則性和實行人情感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情感是思想政治品德結構中最容易“泛化”的因素,所以“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動之以情,方能曉之以理”,“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難通”,情感一經產生,便能促進并鞏固這種情感有聯系地認知。“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核心,沒有“理”的支撐,“情”就會變成盲目的激情。不能把情感教育變成片面的個人感情的聯系,企圖依靠人際情感來規范對學生的行為,不僅無法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甚至會導致教育對象對社會主導價值的觀念的否定,引發個體價值觀念的崩潰,不僅不能穿透學生的精神世界,引起情感共鳴,甚至會引發學生的逆反情緒。因此,教師和管理者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堅持原則性,對學生大的錯誤和原則性錯誤,該在大會上公開批評或處分的就要公開批評處分,以維護學校紀律,警戒全體同學。另一方面必須以情感人,切實做好受批評處分學生的思想工作。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教育,不應是簡單的否定和譴責,而應當是設身處地地分析,是滿腔熱情地評點。即使對那些錯誤性質嚴重,必須給予某種處分的學生,也不應當只有冷冰冰的原則而沒有絲毫的同情。
總之,情感教育是學校管理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學校的思想工作者,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探索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管理的規律和特點,不斷改進情感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通過情感管理這座橋梁,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李傳華.中國思想政治工作全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6 .
[2]芮明杰.思想、心理、行為思想政治工作學探索[A].重慶出版社,1990,8.
[3]賴廷謙.思想道德修養[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7.
[4]張蔚萍.新編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12 .
[5]郭效金.班主任工作原理與藝術[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