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教學質量現狀分析

未知

摘 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認清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是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抓好教學基本建設是確保教學質量的基礎條件;加大教學投入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開展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質量內部保障體系是改變教學質量現狀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教學質量;辦學思路;辦學條件;教學改革;質量保證

調查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抽取了某高校的文、理、管、工、藝五科的專業教師、行政人員及各年級學生。發放問卷360份,收回360份,有效問卷340份,占94.44%。其中教師74份,學生266份。我們首先通過座談會、個人訪談等形式走訪了從事高教工作多年的教師和管理工作者,而后結合國家教育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提煉了辦學指導思想、學生情況、教學條件及其利用、師資隊伍、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教學管理、學風建設等八個方面,并以此為主要內容編制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問卷調查表》。該調查表以單項選擇為主,共44題,每題有5個選擇項,分別是“很滿意、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和學生對該校辦學指導思想方面的評價

在辦學指導思想方面,教師的滿意率略高于60%,學生的滿意率為50%左右。滿意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學校管理者辦學理念不太明確,沒有很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教學、科研問題的運行程序;學校管理者沒有將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及時、充分地傳達給師生;并校以后,學校很多重大的決策,如學校的定位、辦學理念、教學工作思路等問題沒能及時的制定和落實,所以近一半師生認為學校不夠重視辦學指導思想。

(二)教師和學生對該校學生情況方面的評價

教師與學生對學生整體情況的滿意率在60%左右,說明兩者對學生的評價都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的吻合度不高,教師所教的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不能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要;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陳舊,還是采用以傳統的“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方式;三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缺乏興趣。

(三)教師和學生對該校教學條件及其利用方面的評價

師生對該校基礎設施,除對“校園網建設”滿意率超過60%,其它項目均低于60%,尤其是對該校操場及體育設施,學生的滿意率普遍未超過30%。對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校舍、教室”的滿意率也剛剛達到31.84%。這是因為:一是學校對擴招的準備不夠充分;二是連續擴招導致教學設施緊張的狀況更為加劇,特別是實驗設備并沒有相應的增加,直接影響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四)教師和學生對該校師資隊伍方面的評價

對“師生比”,學生的滿意率為68.80%,而教師的滿意率僅為48.81%。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在于:①大多數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對“合理的師生比”的標準不了解,習慣于上大課的學生對該校的教師數量偏低的狀況難以察覺;②擴招后,該校主要采取增加教師工作量、上大課的形式來緩解教師短缺問題,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使得很多教師忙于應付教學,沒有時間很好地思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從事學術研究。

“對于教師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教師的滿意率為80.54%,學生的滿意率也達到78.57%,師生都表現為滿意。

(五)教師和學生對該校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方面的評價

在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這方面,教師的滿意率普遍高于學生。這說明教師與學生對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教師對于專業課程的把握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強化,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把握則注重實踐經驗的習得與運用。尤其在“教材建設及選用”項目上,教師的滿意率要高出學生滿意率近20%,這可能是由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教師只管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對學生需求的變化不夠敏銳;還有些教師忽略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僅依據自己的偏好進行教學。

(六)教師和學生對該校教學管理的評價

對教學管理的滿意率為60%左右。原因在于:原來精英教育階段所采用的教學管理內容和措施已經與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學生現狀不太適應,學校管理者缺乏現代管理意識,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措施不到位的現象普遍存在;行政人員工作效率不高,學校與學生雙方之間缺少交流、溝通與協調,使得學生對學校的教學管理了解不甚清楚,造成了學生對學校管理層許多管理制度的不認同。

(七)教師和學生對該校學風建設的評價

對學生遵守校紀校規和學風,教師的滿意率分別是78.38%和67.57%,而學生的滿意率都低于60%。主要原因有:經歷了高中階段的緊張學習,到了大學里少了外界的管理和監督,目標迷失,缺乏上進心與自控力;學生沒有真正感受到社會的就業壓力;學校即“社會”,學校在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方面措施不得力等。

(八)教師和學生對該校其他方面的評價

“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學生的滿意率僅為56.39%。這表明校園文化建設還沒真正融入到學生的精神生活當中,因此,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師生的滿意率均高于70%。大多數師生都能認真對待“產品”的最后一個環節。

“社會對該校的評價”,通過調查發現,社會對該校的評價較低。教師的滿意率為70.27%,學生的滿意率為53.38%。

“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教師的滿意率為72.97%,而學生的滿意率為46.99%。就業形勢嚴峻,學生比教師更敏感、更關切、更重視。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還不夠充分,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幫助學生就業。

“考試能否反映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水平”,72.97%的教師選擇“能”或“基本能”,說明他們對考試方式還是比較滿意的。但61.28%的學生選擇“不能”,說明半數以上的學生對于當前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的方式表現出很不滿意。該校主要采取筆試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顯得方式單一。大學生應該選擇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對該校的整體情況”,62.16%的教師選擇“很滿意、滿意、較滿意”,而只有51.13%的學生選擇“很滿意、滿意、較滿意”。由此可見,該校還需作多方面的努力,全面提高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能力。

二、保證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措施

通過上述對某高校教學質量現狀的調查與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措施:

(一)明確辦學指導思想,認清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

一方面,學校領導要樹立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進一步強調教學是學校中心工作的重要地位,增強全校教職工為教學服務的意識;另一方面,作為行政人員有必要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改革方向傳達給每一位教職員工和學生,讓老師和學生感同身受,同時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學校管理人員。學校、教師、學生三者之間應經常交流、認清事實、共同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學校領導應樹立“以人為本”、“服務于學生”的理念,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專業研究的積極性。對學生則強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應定期召開教學工作會議,提出改進教學工作的思路措施。

(二)加大教學投入,夯實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物質基礎

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大高校教學基本建設的力度,包括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和圖書資料建設、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基地建設、現代教育技術建設等。要在保持經常性教學經費投入有所增長的情況下,力求專項教學經費投入有較大增長,使投入經費優先保證人才培養工作。

(三)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深化教學改革

學校要把課程和教材的改革與建設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結合校情,研究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理論,逐步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同時要精選、更新教材內容,加快教材的更新換代,選用先進的能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優秀教材,部分學科可以選用原版外語教材。學校領導和教師應關注教學改革的民主化、多樣化、國際化導向,進一步發揚教學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以教學特色為基礎的教學評價制度。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關鍵在于要切實支持和鼓勵不同于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改革,保證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自主性和多樣性。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具有強大的依靠力量

高等學校必須以歷史責任感、積極的態度和現代思維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教育質量的保證提供堅實的后盾。高校可以從轉變管理思想觀念,形成動態的、開放的管理模式、選擇積極的培養策略、優化教師結構等方面提升師資水平。

(五)師生應確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正確觀念,建立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內部保證體系

連續幾年的擴招使許多原本不明顯的矛盾浮出水面,例如,在數量急劇增加時如何保證質量、學校如何給自己定位、如何吸引優秀的教師和學生等,這些都促使高校自身應制定有效的內部質量評估制度,建立符合校情的教育教學質量的內部保證體系。高校內部質量評估的重點應該是提供一套科學的教學質量評估系統。這套系統要體現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1)教學過程的全程監控(如目標、內容、過程、效果);(2)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3)以人為本,全員參與;(4)記錄并評價質量進行的情況;(5)獎勵質量進步;(6)全體成員對質量的真誠信奉。從我國的現狀分析,高校必須要建立校、院、系或校、系、教研室三級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確保教育教學質量。

[1]安心,等.中國高等教育質量面臨的幾個挑戰[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1999(4).

[2]海文.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調查報告[J].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1997(7).

[3]唐國慶,等.湖南部分普通高等學校質量狀況調查報告[J].當代教育論壇,2002(10).

[4]馬萬華.擴招后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狀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5]宋旭峰.江蘇高等教育質量分析報告[R].南京:2003年重點課題研究集.

[6]潘維真.樹立全面質量觀 運行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1(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