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城市交通與鐵路車站站區的綜合規劃
范多俊
論文關鍵詞:綜合交通交通規劃站區規劃運輸關系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建設的騰飛,我國城市交通建設和鐵路建設的步伐也在加快,隨之,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設計也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1引言
隨著經濟建設的騰飛,我國城市交通建設和鐵路建設的步伐也在加快,隨之,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設計也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然而各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大規模建設、大體量建筑以及前所未有的人口規模、資源耗費、環境破壞”等問題,已成為現代交通建設發展的主要癥結,必須通過對交通體系的合理規劃與建設,建立更具活力和整體競爭力的交通體系。
2站區規劃的原則
2.1分析和把握所在地區區位優勢,以充分發揮和體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現代化為目標,為人民群眾出行提供更暢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2.2以省、市交通發展的整體規劃發展目標為導向,把鐵路車站站區建設規劃融入到交通大網絡之中,遵照交通發展整體規劃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納入到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局中,使交通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并適度超前。
2.3鐵路車站設置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車站及站區設施建設是國家、城市公用事業方面的重大投資建設項目,對城市各方面影響較大。故要根據實際,統籌交通建設規劃,堅持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相結合、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切合實際,量力而行,使規劃具有前瞻性、系統性、發展性和可操作性。要遠近結合、以近為主、先近后遠、近細遠粗,妥善處理近期和遠期的關系,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和優勢,各展其長,協調發展。
2.4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緊張,環境污染較嚴重。所以,車站建設應充分考慮節約用地,營運維修應減少各種能源消耗,加強環境保護和安全衛生。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發展的要求,車站建設應與公共交通、城市建設發展相匹配,使用地有保證,時間有保障。
3站區規模發展的特征
3.1交通地位極其重要
鐵路車站一般處于城市交通運輸網絡的中樞位置,是陸路交通中心,也是城市對外窗口聯運的樞紐,是旅客和大宗貨物的出入通道,使本地區與全國各省區的聯系十分便利。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資交流日益活躍,客貨交流量不斷增長,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產生的相互干擾也日漸顯露,有待進一步的改進。
3.2車站設施以保證正常運營生產為目標,一次性建成投產車站設施及配套服務一旦形成生產規模則不容易隨意擴展.只能按階梯式地發展建設。根據車站規模發展的特征,城市交通設施與車站設施的建設必須統一規劃,在系統建設的前提下逐步實施。
4站區規劃必須與建設周期相適應
4.1站區規劃期限必須與城市總體規劃的期限同步。規劃期限一般分為近期、遠期、遠景。隨著時間的推移,近期向遠期轉換。遠期向遠景轉換。
4.2車站站區建設是城市交通發展的保障,同時又是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工程建設項目。所以。要確保城市對外交通的正常發展,在規劃時必須考慮建設周期對車站建設實施的影響。
5車站規劃應能納入到城市建設規劃、城市建設管理中去
5.1車站建設規模和位置應根據城市交通生產的特點和旅客出行的方便性要求進行設計。車站用地應根據城市建設發展規劃、人口發展規模與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等作相應的規劃,并且對規劃中的公共綜合交通場站用地應做好有效的規模控制。
5.2車站建設的用地規劃很有必要及時納入到城市用地建設規劃中去,同時,車站建設項目本身也應列入城市建設規劃中去,這樣可以簡化鐵路車站建設申報程序,縮短建設周期。
5.3車站建設作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是國家、城市的重大投資建設項目,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所以,該項目的實施,前期工作繁多,涉及許多政府職能部門,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縮短項目實施的周期,鐵路車站建設的規劃應能納入政府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以加強政府對交通建設的組織領導,確保交通設施規劃、建設的順利實施。
6車站規劃設計
6.1車站選址
6.1.1鐵路車站及樞紐建設與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應相互配合和協調。應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水土保持、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節約能源和土地等問題。
6.1.2辦理客貨運業務的車站應根據日均客貨運量,結合該地區其他運輸工具的發展情況和地方運輸需要,并與城市或地區規劃相協調,合理分布。有技術作業的中間站應滿足技術作業要求。會讓站和越行站應按通過能力要求的貨物列車走行時分標準分布。 6.1.3應考慮地形、地質、水文和鐵路運營條件。
6.2車站規模確定原則
6.2.1對于站區內不易改擴建的建筑物和基礎設施.應按遠期運量和運輸性質設計:對于易改、易擴建的建筑物和基礎設施.可按近期運量和運輸性質設計,并預留遠期發展條件:對于可隨運輸需求變化而增減的運營設備.可按交付運營后第5年的運量設計。樞紐總布置圖尚應根據20年以上遠景規劃情況,預留發展。
6.2.2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按規定配置保障人身和行車安全,方便旅客旅行等的設施設備。
6.2.3編組站、區段站應按照減少車流改編次數,實現車流快速移動的原則設置。
貨運站的設置應有利于實現貨運組織集中化和專業化,客、貨運量較小時不應設置中間站。
6.2.4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應根據運輸需要.系統、經濟、合理地確定站段布局及規模。
6.3功能定位
鐵路車站的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文化性、經濟性要與城市區域規劃有機融合.與城市交通緊密銜接,要把車站建設成為匯集鐵路、城市軌道、常規公交、汽車客貨運、出租車、自備車、社會車等各種交通換乘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的綜合交通樞紐。站區除具備鐵路站場及其直接配套設施外.應以商務辦公、酒店、餐飲、物流信息、交通換乘、智能交通和商住綜合用地為主.規劃適量的公園、廣場及其他配套用地。
6.4進出交通
6.4.1建立鐵路與城市公交、軌道交通、汽車客貨運、出租、社會車輛之間安全、快捷、方便的換乘系統.實現各種交通方式兩兩之間的最小步行距離、最短時間的“零”換乘。
6.4.2站區道路:常規公路交通作為鐵路、汽車客貨運、輕軌與市區接駁的重要交通工具.將根據集散客貨流進行合理需求預測.在樞紐內預留足夠的常規汽車交通用地,完善配套設施。
6.4.3停車場:站區內將預留汽車接駁停靠站.規劃布局宜與各換乘站距離均衡,用地應滿足停候車需求:同時充分考慮樞紐內的社會停車場規模.并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6.5處理好城市發展與鐵路建設的關系
6.5.1修建鐵路要與城市發展規劃相協調。鐵路建設對鐵路營運者來說.是要最大可能地吸引客貨流:對旅客來說.是要方便、快捷地乘車,盡量縮短出行距離和時間:對于城市管理部門來說.一是要給市民提供方便的城市交通工具,二是希望鐵路車站的布局能與城市規劃協調配合.盡量減輕城市交通的負擔和壓力。
6.5.2優化鐵路與城市交通的布局關系。鐵路車站客貨流量大,經常是在高峰時段密集地到達和發送。客貨運站將是城市主要的客貨運交通樞紐,因此必須做好站區的綜合交通規劃,與城市公交、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有密切的聯系和方便的通道.形成立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將旅客和貨物迅速、方便地疏散到城市的各個地區。
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鐵路部門與城市規劃管理部門觀點不同的問題。即認為“最初是鐵路帶來了城市的逐步發展、壯大和繁榮.城市發展到相當規模時又感覺鐵路切割了城市.限制了城市的發展.給城市帶來了臟、亂、差”。這雖然是一種片面的認識,但也反映出鐵路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即在鐵路發展初期對樞紐規劃考慮不夠長遠.編組站、貨運站距客運站普遍偏近.城市發展后編組站、貨運站大部分位于城市中心地帶,大量貨車進出城市中心,臟、亂、差問題自然存在,因為鐵路占地大,修建城市道路困難.自然造成切割城市的情況。因此在研究將鐵路引入城市問題時,必須考慮城市的不斷發展,適當調整鐵路布局.應按“客貨分線、客內貨外、作業集中、疏解靈活”的總體思路,將有條件的編組站、貨場逐步外遷。改善位于城市中心的客運站條件和配套能力。
總之.城市與鐵路要互相配合.從全局出發.以“雙贏”為目標,處理好城市和鐵路發展中的具體問題,以帶動經濟的進一步繁榮為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