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任務驅動法在運輸管理實務教學中的應用
潘意志
【論文關鍵詞】運輸管理實務任務驅動教學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創新型技能人才,要求教學更加突出實用性,突出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運輸管理實務》是物流管理專業必修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和雙證書課程。根據《運輸管理實務》課程的特點,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更適合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技能人才。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要在真實情境中的任務驅動下,在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在討論和會話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活動。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任務驅動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式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
近年來,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迅速,學生數量急劇增加。規范教學模式和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目前的首要任務。
1《運輸管理實務》課程的特點適合采用任務驅動法
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專業核心課程和雙證書課程。本課程以物流運輸為載體,系統介紹、分析物流運輸的理論和實際作業過程,以物流運輸管理基礎知識、不同物流運輸方式的實操業務、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物流運輸決策、物流運輸經營、集裝箱運輸、聯合運輸、運輸相關法規、特殊貨物運輸、運輸風險的分析與防范等內容為基礎,讓學生能在先進的物流運輸管理理念指導下,合理、適時、有效的制定經濟適用物流運輸策略選擇和實施,達到最優的物流運輸效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任務驅動法”符合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符合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運輸管理實務的知識和技能。
在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有利于構建教學情景,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獲得再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
2如何設計有效的驅動任務
在運輸管理實務課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任務的設計是關鍵,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任務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要符合學生、專業的特點,同時任務設計要有層次。任務的設計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①任務要具體、真實。只有真實具體的任務,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任務應具有可操作性。任務應該是具體的并且難易程度要適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這樣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
例如:在“貨物實際貨運安排”的學習中,給學生設計這樣一個總任務“根據廣州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產品貨運要求,進行實際的貨運安排”。顯然,這個任務比較籠統,缺乏操作性。因此,應進一步細化為公路運輸、國內鐵路運輸、國際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等的貨運安排等小任務,引導學生完成。
③任務應該是開放的。設計的任務應該允許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候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或各具特色的結果或結論和操作。一方面,是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可以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個性,而不限制和約束學生,另一方面,不同的結果或結論可以避免學生的抄襲的模仿。
3如何構建高效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種,在實際教學中需按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
3.1創設情境
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動機,使學生以高度興奮的狀態積極主動地進行本課學習,為任務的確定和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創設必要條件。 3.2提出任務
提出任務是由學生提出自己的實踐內容或學習目標,即我要做什么或學會什么。提出學習任務是學生轉向學習的轉折點,明確的任務給學生鉆研樹立目標,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很重要。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任務通常來源于情境教學的兩個方面:學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樹立的奮斗目標;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發現的急待解決的問題。我們發現學生自己提出的任務更具有驅動力。如:在物流運輸線路優化決策教學,教師必須在創設情境過程中讓學生提出“物流企業如何選擇最優的運輸線路”任務?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后,學生會有無比的熱情去實現自己的構想,認真地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去。
3.3分析任務
提出任務之后,教師要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問題。使同學們進一步明確任務,有一個大致的思路。可以將整個任務分解為5個較小的問題:
①理解運輸路線不合理的表現、影響因素和解決措施涉及的知識點:不合理運輸、影響運輸合理化的因素、運輸合理化的有效途徑。
②起訖點不同的單一運輸問題、多起訖點運輸問題和起訖點重合的運輸問題
涉及的知識點:運輸線路問題的類型、限制條件。
③運輸問題的優化原理
涉及的知識點:最短路的原理、郵遞員問題的原理。
④運輸問題的優化方法
涉及的知識點:單純形法、圖表分析法、圖上作業法和表上作業法。
⑤物流企業如何安排車輛運行路線和運行時間
涉及的知識點:車輛運行和時間安排受到的約束條件、滿意的運行路線和時間安排原則、制定車輛運行路線和安排車輛運行時間。
通過以上5個問題,使學生明確了任務,產生了一種積極完成任務的動機和興趣。對任務進一步剖析,并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豐富學習經驗和培養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能力。最后解決“物流企業如何選擇最優的運輸線路”這個較為復雜的任務。
3.4完成任務
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務,老師起引導作用。學習者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認知水平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來完成,這樣可以更好地補充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協作精神,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師在此階段要把握好任務的內容、進度和方向,并正確引導指導學生更好完成任務。
3.5評價檢查
評價是學習者學習情況反饋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最能體現學習者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先在小組內交流評比,然后在小組間進行互評,最后由老師集中評析和點撥。既要讓學生有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也要讓他們看到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以后做得更好。
4總結
任務驅動教學的本質應是通過“任務”來誘發、加強維持學習者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和完成任務真正動力系統【5I。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完成任務但不能過多地干預,否則學生就無法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教師還必須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勇氣,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學習”,從真正培養起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