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發展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淺談
楊曉萌
摘要:公路交通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整個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發揮了有力的推動作用。當前我國公路交通正處在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面對劇增的交通運輸需求和資源、能源和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公路交通發展必然面臨諸多重大挑戰。文章闡述了公路發展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公路環境保護些建議,以期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公路交通;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議
一、公路發展中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
我國的公路交通一直處于不斷蓬勃發展的狀態中,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但另一方面,交通運輸發展,又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這些影響主要包括:
(一)長期、大量占用土地資源
交通基礎設施可以提高沿線地區土地資源價值,可以吸引資金,形成沿線產業帶,調整產業結構和人口分布。但公路運輸是占用土地較多的交通運輸方式,除公路本身長期占地外,在建設中的土場、臨時設施等也將在一定階段內占用大量土地。
(二)改變當地生態環境
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呈帶狀、距離長,它改變了所經區域的環境特征。盡管它們在沿線環境系統中所占面積比例并不大,但影響卻非常大。
公路建設對生態系統最直接的影響始于場地清理,用地范圍內的植被在施工前均被砍伐或移植清理。其中,臨時用地及立交區、邊坡、中央分隔帶等地,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可以通過人工綠化或建成后自然恢復等方式恢復植被;而路面及構造物等地,植被將永久不能恢復,導致公路沿線植被覆蓋率降低。
(三)環境污染
公路運輸還會帶來噪聲、水、空氣、土壤污染等,影響人類的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其中,交通噪聲已成為居民投訴的熱點問題;機動車的尾氣則是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四)資源消耗量大
公路建設需要消耗大量如鋼鐵、水泥、瀝青及電子產品、通信器材等原材料。公路運輸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發達國家交通運輸消耗的能源已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3左右。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轎車數量激增,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將會持續增長。
二、對于公路環境保護的若干想法和建議
要實現公路運輸的可持續發展,使公路運輸的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和資源環境容量相適應。我們在公路環境保護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完善公路環保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環保管理
為了加強交通環保管理,促進交通事業可持續發展,交通部先后出臺了《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等法規制度,并發布一系列通知,使交通環保工作逐漸法制化、規范化。
但是,公路環境保護方面的標準規范還十分缺乏,公路綠化、景觀保護、噪聲治理等的設計、施工和驗收還無章可循。相關部門應盡快填補這一立法空缺。 (二)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1.繼續做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交通部門積極開展交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現在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執行率已達到95%以上,對于預防建設項目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后,應該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繼續做好項目環評工作,針對公路建設項目的特點,突出重點,關注生態環境影響、景觀及交通噪聲等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環保對策。
2.行政策環境影響評價
因為政策上的失誤所導致的環境問題,比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要嚴重得多。我國50年代的大躍進、大煉鋼鐵、毀林毀草開墾、圍海圍湖造田等一系列錯誤政策,導致了大面積災難性的生態后果,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
由于種種原因,現行的環評法未能將政策環境影響評價列入。為此,建議交通部今后在出臺新政策前,試行政策環評,從源頭上控制環境問題。
3.編制地方公路環境保護規劃
我國地域廣闊,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公路交通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差別較大,而且不同地區路網密度和公路規劃也不一樣,因此各省(區、市)有必要分別編制和實施公路環境保護規劃。
4.借鑒成功經驗,因地制宜
今后,應借鑒之前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靈活采用公路技術等級標準;通過靈活運用設計指標,最大限度地節約用地,少占耕地,避免大填大挖,努力做到挖填平衡,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和生活環境,保護和利用自然及人文景觀。
在做好主體工程設計的同時,應培養專業設計隊伍,做好環境工程專項設計,以確保環保設施的正常、有效運行。
5.工程環境監理普遍化
按照交通部文件“關于開展交通工程環境監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廣泛開展環境監理工作。
保證環保工程的投入,使生態保護和恢復、噪聲治理、水環境保護等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同時運營。
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壞和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態”,使工程施工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噪聲、廢氣、污水等排放達到相關的標準。
6.與時俱進,不斷在運營管理中推出新舉措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公路設施和機動車裝備等會不斷改進,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管理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及時治理公路交通中的不和諧狀態,及時的運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要實現我國公路交通環保發展,必須提高交通的技術含量,轉變交通供給方式,建立節約型交通行業,實現潔凈運輸和綠色交通,必須改善服務,增進安全,實現一體化運輸,建設適應交通現代化要求和符合交通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創新體系,形成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布局合理、資源共享、配置優化的交通科研基地和信息共享平臺,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交通科技隊伍,全面提升公路交通的科技含量,為實現和諧社會公路交通發展目標提供科技后盾,為公路交通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