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研究
佚名
摘 要:在對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的研究中,首先確定了線網規模研究的原則,然后通過采用出行需求分析法和線網服務覆蓋面積法進行線網規模計算,最后提出成都遠景年城市軌道交通的推薦規模。
關鍵詞:成都;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
1 確定線網規模的原則
確定成都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的原則如下:滿足城市遠景年的交通出行需求;滿足城市發展目標和環境的要求;不同區域的線網密度符合需求強度的梯度效應;借鑒國內外軌道交通建設發展的經驗;留有適度發展余地,具有一定的發展彈性。
2 線網規模匡算方法
2.1 交通出行需求分析法
出行需求分析法是通過軌道交通供需平衡分析而進行測算的方法。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可以從出行總量與軌道交通線路負荷強度之間的關系推導而來,公式如下:
L=Qαβlγ(1)
Q=P×C×D(2)
式中:L——線網長度(km);Q——遠景年城市公共交通總出行量(萬人次/日);α——遠景年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總客流量的比例;β——軌道交通換乘系數;γ——軌道交通線網負荷強度(萬人次/km?日);P——遠景年城市總人口(萬人);C——遠景年居民出行強度(次/日?人);D——遠景年公共交通占居民出行總量的比例。
(1)城市特征參數:基于土地容量限制預測遠景年成都市城市人口規模將達到1450萬,其中中心城區實際居住人口640萬,外圍組團585萬,流動人口為225萬。
(2)交通出行特征參數:根據2005年成都市主城區居民出行調查結果,中心城區居民人均出行次數為2.58次/日,外圍組團為2.27次/日,參考國內外其它城市人口出行強度的增長規律,遠景年中心城區和外圍組團居民出行強度分別為2.70次/人/日、2.4次/人/日,流動人口為3.0次/人/日。成都市公共交通發展戰略為大力發展公交,建立以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基礎,支線公交為支撐,出租車為補充的多層次立體公交系統,確立公交主體地位。預計遠景公交出行的比例為50%左右,軌道交通占公交出行的50%左右。遠景年軌道交通換乘系數由經驗值確定為1.4。
(3)線網負荷強度:國外軌道交通建設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采用高運量、低密度的線網,負荷強度高;另一種是采用低運量、高密度的線網,負荷強度低。
(4)出行需求分析匡算規模:遠景年軌道交通線網需求規模(見表1)。
2.2 線網服務覆蓋面積法
不同區域由于土地利用性質的不同,導致人口就業密度的不均衡,從而導致對軌道交通的需求不均衡。因此不同區域線網規模應按不同的線網覆蓋密度分別予以計算,其公式如下:
L=ni=1li(3)
li=Si?mi(4)
式中:L——線網總長度(km);1i ——第i研究區域線網長度(km);Si ——第i研究區域線網有效覆蓋面積(km2);mi ——第i研究區域線網密度(km/ km2)。
鑒于成都市城市特點,將其分為3個研究區域,分別為一環內的核心圈層(28.3km2)、一環至三環的中間圈層(160.7km2)、三環外的外圍圈層(882km2)。
在城市一環內的核心圈層,乘坐軌道交通的乘客大多數居住在距車站步行時間不大于15min的范圍內,乘客一般在車站的停留時間為3~5min,步行速度為4km/h,由此確定市中心區軌道交通車站的吸引范圍為半徑650~800m(宜取650m)的圓形區域內。
在其它范圍,步行去車站的距離每側在800~1000m的范圍內,除此之外,騎自行車或乘常規公交去車站換乘的距離采用以下競爭模型標定吸引范圍。
3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按照遠景年城市客運需求分析方法,成都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在381~444km的范圍內;按照線網服務覆蓋面積計算,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模為381km。兩種計算方法得出的數據基本吻合,由此推薦成都市遠景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合理規模為380k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