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略論現代包裝設計的現代性
許超
論文關鍵詞:現代包裝設計工業革命現代性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從時序與特質兩個角度來論述現代包裝設計的現代性。在將現代包裝設計的產生劃分為兩個時期的基礎上,將現代語言、系統方法和生態理念作為認知其現代性的主要出發點。
現代包裝設計是包裝的既有階段與現有狀態的交織體,也就是說,它泛指人類已發生的某一特定時期的包裝設計以及仍在發生且變化著的包裝設計。在詞源學上,現代性的概念是通過“古代性”和“現代性”的對比來展開的,它們互為時間和邏輯上的遞進和對應關系。
每一特定歷史時期的包裝,既有自身的規定性,又有不變的一面,否則,就不能稱其為包裝。在人類包裝發展的漫長歷史中,無論是利用自然界的原始材料(如樹皮、莖葉、獸皮果殼等)所進行的早期包裝,還是運用種類繁多的有機材料、復合材料所造就的現代包裝;無論是早期包裝所使用的手工編織捆扎技術,或是“前工業”時代采用半機械、半手工操作的包裝,抑或是運用機械化、標準化、智能化生產手段的現代包裝,我們看到:人類早期包裝活動的基本目的、基本功能到現在依然存在,那正是包裝之所以存在的原本—容納和保護作用。但是,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以及生產方式、生活觀念的改變,無疑也導致了包裝在形態結構上、技術要求上和精神屬性上的不斷變化,并且這種變化在過去、今天與未來都不曾也不會被間斷。從歷史學的角度看,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城市進入現代社會并無同一性。雖然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開始工業革命并于19世紀30年代前后完成,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進入工業社會要晚于這一時期。這種社會發展的非對稱性,相對于亞洲和非洲就更為明顯。即便是在20世紀初的歐洲,也存在著國家間的極為不均衡的發展現象:“一個是汽車的歐洲,一個是馬車的歐洲”。很顯然,我們所指的“現代”或“現代包裝設計”是就整體的代表性而言,即把歐美國家的發生時作為時空上的參照系。事實上,現代包裝設計作為一門獨立而新興的學科被廣泛運用的時間并不長,如果將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視為現代包裝設計的開端,至今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正是這一百多年來,人類走過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的重大“社會三部曲”,并不斷地構建、增添、反思和消解現代性。
工業文明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開始進入現代社會,而現代包裝設計則是技術文明的產物。從時序上說,現代包裝設計的產生經歷了兩個特殊時期。
19世紀初期,是現代包裝設計的萌芽期。雖然此時的包裝工業在規模上受到限制,但某些現代包裝技術的出現仍昭示著包裝革命的來臨:1803年制紙機產生,不過當時這種機器仍然需要大量人力操作;19世紀初的法國,出現了將蔬菜、水果及肉類保存在密封玻璃器皿中的需要,1810年,金屬罐保存食品的方法被發明,但囿于工藝和成本并未被廣泛的使用;彩色印刷在19世紀初開始應用于紙盒包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包裝在此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有三:一是技術層面上的。盡管工業文明正在進行著生產力的革命性變革,但包裝領域的工業技術運用并不像當時的紡織業、鋼鐵業和能源業那么普及;此外,許多現代包裝的實用技術尚在實驗與完善當中。機械生產的批量化和服務設施的的。盡管包裝已開始呈現出與前不同的鏡象,但現代商業包裝由于缺乏大眾性消費的催生,其對經濟的影響還表現得十分微弱。三是觀念層面上的。涉及到包裝領域的各學科還沒有系統地交織著關聯著,缺乏基本的、系統的包裝現代語言和現代方法。由于鮮有觀念和理論的引導,包裝所發揮的作用和體現的價值還沒有真正地被時人所認識。
19世紀中葉,是現代包裝設計的形成期。此一時期包裝的明顯特征,首先體現為包裝產業規模的擴大化和包裝技術的物質化。技術一直是推動現代包裝設計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許多包裝領域的重要技術也應時而生:在19世紀50年代末,多數種類的水果與蔬菜都能以罐裝的形式出售—罐裝食品成為了千家萬戶中的方便食品;1868年,彩色印鐵技術被發明;1860年,出現了年產紙張達1000噸/臺的高速機,現代實用的碎末紙漿原料制紙也始于19世紀中葉;此時的人們還意識到:一個完整的盒子可以通過剪切和折疊一張卡紙而制成,它既方便快捷,在成形前又因可以平放而節省空間這種方法于1850年最早出現于美國。技術含量的提高和技術方法的改進,加快了技術的物質化進程,無疑也推進了包裝產業的規模化步伐。其次是體現在包裝的價值上。價格一直是影響現代包裝設計的因素之一,隨機械化生產方式而來的是產出效率的提高和商品價格的下降;于是,在收入相對不變的基礎上,消費水平提高了。被增大了的市場需求使包裝的必要性變得不容置疑起來。第三體現為包裝在現代商業所扮演的角色中。19世紀中葉逐漸發達起來的交通運輸業開始將形形色色的大量商品輾轉運送到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城市,出于保護功能的需要,包裝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它的身份被提升到一個必要的位置高度。毫無疑問,包裝的這種作用促進了現代商業和自由貿易的興盛,抑或說,現代商業和自由貿易的興起搭建了包裝粉墨登場的大舞臺。最后是體現在對包裝的認識觀念上。1860年,美國人愛默生寫了1本名為《生活指南》的書,這是一本較早涉及有關商品包裝的書籍。這部書寫到,當時的商人們已經注意到在運輸過程中,存在著貨物的破損問題,于是產生了以保護商品安全為功能的包裝。基于商業的目的和專業分工的要求,諸如包裝的形式、包裝的現象、包裝的作用等問題漸漸開始引發人們的理性思考。 大抵而言,19世紀中葉以后至20世紀中葉的約一百年間,是現代包裝設計的發展期;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包裝設計的反思期和新發展期。20世紀初,最早的包裝研究所在美國成立,是包裝科學研究的專業化專題化的開始;20世紀60年代,美國女生物學家卡遜和法國人塞爾日莫斯科維奇分別出版了《寂靜的春天》和《綠色陰謀》兩部有關環境問題的旗幟性專著,被認為是全球生態主義運動萌發的象征。自此至今,現代包裝設計的中心開始轉向生態這一人類永恒的話題。由于篇幅關系,本文對后兩個時期不展開闡發。
以上所述,僅僅是從時序上來認識現代包裝設計。在本質上,現代包裝設計是運用現代的審美理念、技術方法、管理程序和商業營銷策略,為產品進行服務和推廣的手段與活動,它有著較為明顯的現代特質。對此,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要認識其現代勝:
1、現代的語言。現代包裝設計既蘊涵視覺傳達語言中的造型、結構、圖形、色彩、文字、語言等內容,又涉及到材料、制造等技術環節,以及消費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美學等學科內容,因此,包裝從設計到制造、到運輸、到銷售、到品牌形象、到文化象征都是一個整體系統。任何將系統包裝知識割裂開來分而敘之、分而行之的做法,都與包裝設計所使用的現代語言和系統方法相悖。
2、設計的獨立性。科學化、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導致了人力的大解放,由于分工和發展的需要,包裝設計得以成為獨立的專業。在現代,包裝已經成為鏈接商品與消費的結點,設計在本質上不僅讓產品與包裝同構為商品,并時時刻刻關注著包裝在生產和邏輯上的合理性。
3、商業化。這并不等于說現代以前的包裝就沒有商業意圖和商業價值,但商業化確乎是包裝的現代性這一概念所不能缺失的關鍵標志。盡管這一稱謂多少讓人敏感,但商業化造就了現代包裝設計的創造力和影響力,用“如影隨形”來形容它與現代人的關系,一點也不為過。包裝在最大程度上拉近了人與物彼此間的距離。
4.超越功能的品牌化包裝。一方面,現代包裝已成為商品品牌的一部分,超越了純粹的功能,在有些時候,包裝的重要性甚至與產品本身平分秋色,并發展成為時尚新觀念的催化劑; 另一方面,包裝品牌日益國際化的現狀,使形形色色的現代人不僅隨時經受著國際化廣告的召喚,也的確能夠隨時購買到國際化的商品,拆開那些國際化的包裝,并體悟多元文化的妙處。
5、生態的理念。現代包裝如其所是地在造成自然資源榷難和人類自存環境惡化的行業之列,引來了種種責難和潔問。大生態理念作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應有視野和前瞻,可以修正“人本主義”和“經濟中心論”給現代包裝設計帶來的謬差;而倡導以利于人類與自然悠然共存、悠久同存的生態化包裝,則是現代包裝設計和未來包裝設計發展的長久方向。
6、包裝的作用。包裝,已不再僅僅是商品的附屬,作為提升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合理與否、商品經濟活躍與否、人文與自然環境協調與否的重要標志。
需要指出的是,包裝的現代性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今天的“現代性”將成為未來的“傳統性”,未來的“現代性”中也將會有今天的“現代性”,就如同今天的“現代性”中依舊有“傳統性”的因子。任何時代的包裝自有其發生、存在和發展的原由,包裝的現代性也會隨時空變化而更新,否則,它就會成為阻礙新發展的案臼而遭致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