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環境污染與治理數量淺析
曹小艷
摘 要:吸收國內外最新的低碳經濟思想,在此視角下利用數量經濟學方法對環境污染與治理問題進行研究,并對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治理之間相互關系進行定量分析,提出政府(監管部門)、企業(環境污染與治理主體)和公眾等多種主體在環境污染中權責義務,提出政府制度創新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提升公眾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鼓勵企業進行低碳設計提供低碳產品和服務等措施,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和提升環境質量。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污染;經濟學;污染治理
1 引言 生態環境的好壞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程度密切相關,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和工農業的逐步實現現代化,環境保護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生態環境也逐步惡化,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國內外已有學者對環境污染與治理問題在理論上進行了積極探索與研究,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起到了有益的幫助。但部分研究未能緊密結合當前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因而其應用價值較為有限。本文吸收國內外最新的低碳經濟思想,運用數量經濟學方法對環境污染與治理問題進行研究,并對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和治理問題進行定量分析。 2 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環境污染問題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點的發展模式,是以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為目的的規制世界發展格局的新規則。當今世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 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工作力度,制定了促進節能減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進一步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發展低碳經濟,推動持續發展,加強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未來幾十年,世界能源資源需求和生態環境壓力將大幅上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地球有限承載能力的矛盾將日益尖銳。全球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我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后勁和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下大氣力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因此,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發展方式是我國的必然出路。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危機的根本出路。 3 環境污染與治理的的數量分析 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環境污染和治理問題,并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與保護問題顯得愈發迫切。因此,本文選取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次數、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和國內生產總值三個指標,從《中國統計年鑒》查得各指標2000-2009年度相應數據,并對我國環境污染和治理水平和經濟發展程度進行回歸分析。 為方便分析,分別記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次數指標為X1,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指標為X2,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為X3;lnX1,lnX2,lnX3分別為其自然對數形式。 3.1 環境污染與治理水平對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 為定量研究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以及環境污染治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本文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因變量,其余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如下回歸分析,可以構建環境污染與治理水平對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的回歸分析模型(1): lnX3=8.43-0.16lnX1+0.62lnX2 (1) t=(3.85)(12.09) R2=0.997,DW=2.04。 經過檢驗,可知模型(1)可以通過計量經濟學檢驗,符合回歸分析假設條件。結果表明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次數和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兩個指標,均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產生影響,且環境污染和破壞事故發生次數對經濟發展產生阻礙作用,而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則對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當環境污染和破壞事故發生次數每增加1個百分點時,則GDP增長量則會降低0.16個百分點。當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每提高1個百分點時,GDP增長量則會提高062個百分點。 盡管環境污染破壞事故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都會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但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要遠遠超過污染破壞事故的負面作用。因此,我國應該在降低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發生的同時,也要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投資,維護和諧、健康、穩定的生態環境,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2 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污染與保護的影響 環境污染和破壞事故顯然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和水平也直接關系到生態環境的質量。同時,對環境破壞事故等生態環境污染行為治理措施,也與生態環境的好壞息息相關。因此,本文將對經濟發展程度和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水平,對環境污染程度構建回歸分析模型進行數量研究,可以構建經濟發展與污染治理水平對生態環境污染影響程度的回歸分析模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