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競爭環境下高新技術企業戰略調整研究
佚名
論文摘要:經濟環境變遷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經營戰略具有重要影響,在超競爭環境下,按照交易費用理論的分析思路,通過技術效率和代理效率的分析討論了超競爭環境對高新技術企業邊界的影響,并據此給出了高新技術企業戰略調整的對策建議。
論文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超競爭環境,企業邊界,戰略調整
E-mail:aufehg@163.com電話:13085525506
通訊地址:安徽蚌埠曹山路962號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33030)。
高新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產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推進作用,已成為當今世界科技競爭和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因此,如何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戰略調整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已成為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經濟環境的變遷決定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戰略,在當前經濟環境劇烈變化的超競爭時代,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做出適宜的戰略調整。
一、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特征與環境變遷
高新技術企業是指那些生產和應用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產品和勞務的企業,其經營特征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持續創新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動力。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持續創新不僅是市場機制下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的內在要求,也是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的競爭手段和發展動力。同時,創新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使得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高成長性、高風險性、高盈利性的特點。第二,擁有以市場適應為導向的組織結構。高新技術企業必須設置靈活的組織結構來提高企業組織內部的執行效率,降低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成本,從而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中獲取市場競爭的勝利。第三,具備以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為核心的組織資源。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是技術創新的源泉,也是高新技術企業賴以獲取和維持競爭優勢的主要資源。第四,具有開拓進取的企業文化。技術創新需要不斷開拓,不斷嘗試,這是創新的本質所決定的,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總是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鼓勵員工開拓創新,從而形成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開拓進取的企業文化。
高新技術企業所體現的這些經營特征充分表明了高新技術企業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建立和維持某種競爭優勢的經營目標。經濟環境是企業客觀的、外在的影響因素,企業經營戰略的形成是一種對組織外部環境反應的過程。在經濟環境變化速度相對緩慢、穩定、可預測時,高新技術企業能夠理性、客觀地分析外部環境,根據市場需求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從而獲取并能夠在一定時期內維持這種市場先動優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大大加劇了環境動態變化的程度,加快了環境變化速度,超強競爭性和高度不確定性成為當今高新技術企業生存的典型環境特點。
美國學者戴維尼(D’Avnei,1994)率先提出了“超競爭”(Hypereompetition)的概念,由于經濟全球化引發的市場競爭擴大和深化以及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引發的技術和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當今企業正處于超競爭的經濟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下,競爭優勢的來源正以逐步加快的速度被創造出來和侵蝕掉,企業對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全神貫注可能是致命的,企業的主要戰略目標不是企圖維持競爭優勢,而是要不斷破壞企業已存在的競爭優勢并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對于依賴創新生存和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這種理念尤其重要。超競爭環境的變遷不僅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具有較強的持續創新能力,而且要求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打破自身的競爭優勢并以更快的速度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這也必然要求企業戰略發生深刻變革,改變高新技術企業所處的創新網絡和對應的企業邊界。
二、超競爭環境對高新技術企業邊界的影響
交易費用理論指出,當在企業內增加一項交易的組織成本等于在公開市場上進行這項交易的成本,或等于由另一個企業組織這項交易的成本時,企業邊界的擴張便停止,企業與市場的邊界也便由此確定。當投入的資產具有專用性時,為了節約交易成本,應該選擇企業這種組織形式或實施一體化戰略,而當不存在資產專用性時,通過市場合約聯結接生產的各個連續階段則可以大量節約交易成本。在超競爭環境下,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與市場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將發生巨大變化,從而勢必導致企業邊界發生變動。
企業的邊界由技術效率和代理效率決定,技術效率的標準是企業是否在使用最低成本的生產過程,代理效率則是指縱向鏈條中的商品或服務的交換組織形式能夠減少的協調代理和交易費用的程度。技術效率反映了生產過程的特征,即生產成本的變化;代理效率反映了交易過程的特征,即交易成本的變化。市場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技術效率,而一體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實現代理效率,因此,企業對交易的技術效率和代理效率權衡的結果決定了企業邊界。在靜態環境下技術效率和代理效率的權衡所決定的企業邊界可以如下模型進行闡釋。
圖1超競爭環境對高新技術企業邊界的影響
圖1中,虛線 表示技術效率差異,即企業自行組織生產和交由市場組織生產的最小成本之差, , 為企業組織生產一定數量產品的最小生產成本, 表示同等數量產品由市場組織生產的最小生產成本。 ,這是由于外部供應商可以利用多個市場機會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因而比企業自行組織生產更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隨著企業邊界的擴大,企業自行組織生產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從而導致差異減小。
虛線 表示代理效率差異, , 為企業自行組織生產一定數量產品的組織代理成本, 為同等數量產品交由市場組織生產時的交易成本。當企業邊界較小、資產專用性水平較低時,由于機會主義、有限理性帶來的要挾就會降低,因此產品通過市場交易的代理成本較小, 為正;而企業邊界較大、資產專用性水平較高時,市場交易的費用也隨之提高,當超過臨界點時, 為負。
,表示兩種交易規制方式下的總成本差異,當 時,表明兩種交易規制方式生產既定數量商品時的成本相等,即在虛線 與橫軸交點 處達到了企業的合理效率邊界。
對于高新技術行業來說,由于其高成長性、高盈利性的行業特征,在超競爭的環境下該行業將吸引更多的進入者,因此,交易的小數目條件將減弱,高新技術企業可選擇的交易伙伴增多,由于機會主義和有限理性而產生的要挾將會減小,高新技術企業原來較高的資產專用性程度也將減弱。一方面,超競爭環境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競爭的加劇將使得產品生產成本下降,并進一步深化和加速行業內分工,使得依靠市場組織專業化生產并進行交易的優勢凸顯出來,考慮到高新技術企業邊界擴張后可能產生的規模經濟所引致的生產成本節約, 曲線將順時針上升旋轉至 處。另一方面,超競爭環境下劇烈的市場競爭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市場交易效率大幅提升,市場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在高新技術企業內部生產的組織成本不變或下降不明顯的情況下, 也將順時針上升旋轉至 處。將這兩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我們可以發現,超競爭環境下,高新技術企業的總成本差異曲線 將會移動至 處,其與橫軸的交點 位于 點的左側,表明在超競爭環境的影響下高新技術企業的邊界逐漸縮小。
三、超競爭環境下高新技術企業的戰略調整
由于超競爭環境的影響,高新技術企業的組織邊界會相應縮小并逐漸演變成只擁有核心知識、主業及部分相關知識與業務的組織,反映到組織形式上,高新技術企業將形成以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為重點,生產部分相對精干的“啞鈴型”組織。為了迅速響應市場需求,“啞鈴型”組織甚至會演變成“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形式,即高新技術企業只從事核心產品的研究開發與市場開拓,生產以及其他經營活動、甚至部分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則通過外包或其它形式的合作來完成。這種虛擬化的組織形式及企業間的合作突破了高新技術企業的有形邊界,使得超競爭環境下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外部資源整合能力在戰略調整方面尤為重要。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應對超競爭環境的戰略調整應著重于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通過“創造性毀滅”獲取持續的動態競爭優勢。在超競爭環境中,所有的優勢都會瓦解,唯一可保有的優勢就是進行“創造性毀滅”的能力。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預測能力,超越“顧客導向”去追逐超前性需求,做市場的主導者而不是市場跟隨者,只有不斷打破原有的市場均衡、拋棄原有的競爭優勢并引領新一輪市場競爭,才能不斷獲取持續的動態競爭優勢。微軟公司不斷革新占據市場優勢的DOS操作系統和WINDOWS低版本操作系統就是通過“創造性毀滅”獲取持續動態競爭優勢的典范。
第二,通過戰略聯盟等企業間合作形式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戰略聯盟、研發合作等企業間合作形式不僅是高新技術企業緩解競爭程度的手段,也是超競爭環境下有效利用外部資源的主要方式。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與外部組織網絡間的信息溝通、技術互補、共享資源,有助于提升創新能力、形成競爭優勢,例如微軟公司和英特爾公司組成的Wintel聯盟使微軟與英特爾的產品價值都獲得提升。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合作戰略中,重點是與供應鏈中各節點的合作以及與產品或技術替代者的合作,與供應鏈中各節點的合作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費用,形成競爭優勢,而與產品或技術替代者的合作則有助于降低研發費用和創新風險,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推出新技術或新產品,從而創造出競爭優勢。
2 李志,唐波,張慶林.高新技術企業特征與管理對策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45-49.
3 路世昌,樊星,邵良杉.信息技術應用下企業縱向邊界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290-291.
4 吳昊,楊梅英,陳良猷.超競爭環境下企業的縱向效率邊界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32-36.
5 張納軍.高新技術企業的超競爭戰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9(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