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未知
【摘要】隨著生產的不斷擴大,規模的不斷發展,一個企業內含的風險因素也將越來越復雜,本文選取經營風險這一角度來分析企業的風險成因,并且以光明乳業為例進行剖析。 在分析和探討了企業經營風險的形成原因前提下,闡述了經營預警的基本思想及構想,提出了經營預警指標體系,指出應當重視和加強對經營風險的非財務因素及財務因素分析的結合與應用。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分析和預測企業的經營風險,有著借鑒和參考價值。雖然是以個體為例,但是對其他類型的企業也將有啟示性的作用。
關鍵詞:經營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行業風險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and size, a company’s risky el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This paper chooses managing risk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a company’s risk, and I’ll choose GuangMing to be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obes into 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s, expounds the basic idea of operation risk forecast and warning, proposes its indicator system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stressing 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isk as well a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orecast and warning. This conclusion is helpful for the prediction of risk problem. Although it’s just an example, it will also be a caution for other companies.
Key words: 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Forecast and warningIndicator systemMeasurement standard
目 錄 一、序言??????????????????????????????????????????????????1 二、文獻綜述??????????????????????????????????????????????1 三、風險的定義????????????????????????????????????????????2 (一)風險????????????????????????????????????????????????2 (二)經營風險????????????????????????????????????????????2 四、經營風險的分析????????????????????????????????????????2 (一)非財務因素??????????????????????????????????????????2 (二)財務因素????????????????????????????????????????????3 五、對光明乳業的經營風險分析??????????????????????????????3 (一)綜述????????????????????????????????????????????????3 (二)非財務因素分析——行業分析??????????????????????????4 (三)經營風險的早期發現和控制——財務因素分析????????????5 六、結論??????????????????????????????????????????????????9 資料來源和
一、序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很多企業的規模也日益壯大。同時,企業也隨之面臨著各種風險,而經營風險會對企業的生產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是企業生產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對于企業的經營風險,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不同的特質,由于生產方式,經營規模等原因,企業間的經營風險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本文試圖以一個企業個體為例進行分析,剖析企業經營風險的形成原因以及其預警防范。 企業的經營風險的分析可以從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兩個方面來進行。作者認為,非財務因素可以對經營風險的成因做出解釋;而財務因素對企業經營風險的控制有很好的預警作用。作者將以光明乳業為例,對企業的經營風險從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本文在分析和探討了企業經營風險的形成原因前提下,論述了經營預警的基本思想及構想,提出了經營預警指標體系,指出應當重視和加強對經營風險的非財務因素及財務因素分析的結合與應用。這兩方面的綜合運用,對企業防范風險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文獻綜述
趙新節在《試用財務分析手段來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中認為:經營風險的衡量可以用經營杠桿系數進行量化。 作者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諸多因素的不確定性變化是引起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原因。經營杠桿本身并不是利潤不穩定的根源,但經營杠桿效應擴大了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程度,且經營杠桿系數越高,利潤變動越激烈,企業的經營風險就越大。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和經營杠桿有著重要關系,因此,經營風險可用經營杠桿系數予以量化進行衡量分析。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對產銷量變動率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 經營杠桿系數的公式告訴我們,息稅前利潤變動率是產銷量變動率的倍數。即當產銷量增加時,息稅前利潤將以經營杠桿系數的倍數的幅度增加,當產銷量減少時,息稅前利潤將以經營杠桿系數的倍數的幅度減少。通常情況下,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就越大,經營風險就越大。為了組織經營生產,企業的固定成本不可能為零,因此,經營杠桿系數必然大于1,所以說企業的經營風險是必然存在的。
阮平南、王塑源在《企業經營風險及預警研究》中揭示了經營風險防范的四個關鍵因素。 息稅前利潤是指扣除所得稅和利息費用之前的利潤,用公式表示為: 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不含利稅的固定費用 =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不含利稅的固定費用 從這個公式中分析可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產品銷售量的增加會使單位產品負擔的固定成本降低,從而使單位產品的利潤提高,會進一步使息稅前利潤的增長幅度大于產銷量的增長幅度。反之,產品銷售量的減少會使單位產品負擔的固定成本增加,降低單位產品利潤,從而使息稅前利潤的下降幅度也大于產銷量的下降幅度。假如不存在固定成本,所有成本都是變動成本,那么邊際貢獻就是息稅前利潤,這時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就同產品銷售量變動幅度完全一致。正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產生了經營杠桿效應,使得息稅前利潤變動呈現倍數增加或較少,同時也給企業經營帶來成倍的收益或風險。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謝獲寶在《企業經營風險及其來源分析——基于財務數據的分析》中提出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不僅與其自身的經營有關,并且與企業的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然受到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這個客觀環境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機會,又給企業帶來了各種挑戰和風險;同時,企業內部經營活動的特點和管理水平也是促進或者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風險無法回避的情況下,企業必須認清風險的來源,從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風險。
三、風險的定義
(一)、風險 首先,要對風險進行一個定義: 第一、風險是以一定的發生概率的潛在危機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已經存在的客觀結果或既定事實; 第二、風險只計算其可能的損失,不計算其可能的附帶收益,所以從直接意義上說,風險的效果是凈負面的,為風險的承擔者、相關者所不需要的,它具有程度不等的危害性,即可能給當事人造成一定的損失,這種威脅是現實的; 第三、風險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測定風險應立足于風險轉化為現實的危害和損失之前,而不是在其之后,否則便毫無意義; 由以上三點:風險就是一個事件產生我們所不希望發生的后果的可能性。研究和控制風險的目標應是設法減少風險出現的概率,阻止風險的可能潛在性轉變為現實性,阻止可能的危機轉化為現實的損失。 股份制企業所有的經營風險都可以認為是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經營風險的貨幣化的表現形態。在當今高度貨幣化的社會中,股份制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組織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所面對和承受的各種風險,其發生、發展和危害都集中地反映為企業的現實或潛在的經濟損失,各種非經濟損失也可以一定方式折算為經濟損失。經營風險的大小及損失都能夠直接和清楚地表現于股份制企業財務收支的變化之中,表現為經濟利益的減少。由此可以看出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屬同義,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本文涉及的僅僅是企業運行過程中所要面對的經營風險,而對投融資等方面的財務風險不做研究。
(二)、經營風險 那么,有必要對本文的經營風險做一個明確的定義,這是本文的立論前提。 經營風險——經營風險又稱營業風險,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供、產、銷各個環節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導致企業資金運動的遲滯,產生企業價值的變動。另有一種說法:企業由于戰略選擇、產品價格、銷售手段等經營決策引起的未來收益不確定性,特別是企業利用經營杠桿而導致息前稅前利潤變動形成的風險叫做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時刻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企業必須防患于未然,對企業經營風險進行較為準確的計算和衡量,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一般說來,經營風險主要包括采購風險、生產風險、存貨變現風險、應收賬款變現風險等。 企業存在一天,風險也必然跟隨一天,每一個經營環節都有風險的發生。要對一個企業進行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以及提出預警機制并不是為了要完全消除企業的風險,(并且要想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對企業的風險有一個明確的識別和評估,以至于能夠提前采取措施,將其有可能產生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圍內,盡力把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四、經營風險的分析
筆者認為,經營風險分析可以分為財務因素分析和非財務因素分析。財務因素分析一般比較注重定量分析,而非財務因素分析則比較注重定性分析。在日常的工作中,這兩種分析方法經常是同時使用的,兩者相輔相成,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一)、非財務因素 以下幾個因素可以劃歸為非財務因素:無法取得經營所需資金;發生災難性危機事件影響生存能力及經營狀況;市場競爭及其替代性產品或服務的影響;金融市場波動;行業特定風險;無法獲得所需人力資源;法律風險;法規及特殊監管的風險;對環境變化的容忍度低,即過于敏感;無法達到股東期望而引致股票價格下跌及一系列不良后果;由于社會或文化背景差異而產生的經營風險;政治風險;還有內部組織體系和工作事務流程的風險、信息技術產生的風險、員工誠信等方面的風險、科技進步所帶來的風險等。 生產風險:生產風險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術及人員的變動而導致生產工藝流程的變化,以及由于庫存不足所導致的停工待料或銷售遲滯的可能。 產品風險: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對產品的替代品估計不足;新產品開發研究的風險。
(二)、財務因素 而常見的財務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采購風險:采購風險是指企業由于采購原材料而產生的風險,比如供貨商存貨不足,采購市場價格變化劇烈等。由于原材料市場供應商的變動而產生的供應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條件與付款方式的變動而導致實際付款期限與平均付款期的偏離。 應收賬款變現風險:應收賬款變現風險是指由于賒銷業務過多導致應收賬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賒銷政策的改變導致實際回收期與預期回收的偏離等。資產長期被債務人無償占用,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企業賒銷比重大,應收賬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國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企業普遍存在產品滯銷現象。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導致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增加。同時,由于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 存貨變現風險:存貨變現風險是指由于產品市場變動而導致產品銷售受阻的可能。企業存貨庫存結構不合理,存貨周轉率不高。目前我國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比重相對較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存貨。存貨流動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另一方面企業必須為保管這些存貨支付大量的保管費用,導致企業費用上升,利潤下降。長期庫存存貨,企業還要承擔市價下跌所產生的存貨跌價損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由此產生風險。 資本結構風險:資本結構風險是指企業由于舉債經營而產生的風險。在現今的企業中,零負債經營的企業可以說是非常少見的,企業的經營依靠自有資本或者外債,而資本的組成結構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一個企業舉債規模很大,那么將會承擔很大的利息負擔,使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加。
筆者認為,不能光憑幾個簡單的財務比率就推斷出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而是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分析。 當今有很多企業非常注重財務因素的分析,常見的有報表分析、財務比率分析等,卻往往忽視了非財務因素導致的經營風險。其實,筆者認為,財務因素分析和非財務因素分析是同樣重要的,非財務因素比較注重宏觀環境的分析,而這種宏觀環境恰恰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存狀況以及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
五、對光明乳業的經營風險分析
本文將以光明乳業為例,對企業的經營風險進行分析。
(一)、綜述 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國資、外資、民營資本組成的產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上市公司,主要從事乳和乳制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奶牛和公牛的飼養、培育,物流配送,營養保健食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擁有世界一流的乳品研發中心、乳品加工設備以及先進的乳品加工工藝,形成了消毒奶、保鮮奶、酸奶、超高溫滅菌奶、奶粉、黃油干酪、果汁飲料等系列產品,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乳制品生產、銷售企業之一。(摘自光明乳業網站簡介) 要對企業進行風險風險分析不僅要考慮微觀因素,更要考慮宏觀因素。 首先,筆者想對光明乳業的經營的宏觀環境進行一個分析。 根據企業的風險強弱因素,我們可以把企業劃分為經營風險明顯型企業和經營風險不明顯型企業。
(二)、非財務因素分析——行業分析 在現階段的中國,乳制品行業面臨著這樣一個現狀:行業的進入者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人均消費量卻依然很低。乳制品制造業可以說是一個存在著高經營風險的行業,一方面,我國的國民狀況表明:奶制品尤其是牛奶的消費還和世界發達國家消費水平相差很多,這就導致行業收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奶源以及運輸的因素,乳制品企業加大了成本的投入,致使盈利不足,企業面臨風險。 在對企業進行行業風險分析的時候,首先要對整個行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做一分析,行業的風險對單個企業的風險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簡單來說,從一個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可以大致推斷出企業的風險可能落在哪一個部份,也可以大致猜測風險范圍的廣度。但是,正如這樣的一句話,每一片樹葉都是不同的,每一個企業也不能一概而論。在進行行業風險分析的時候,不能單憑整個行業的風險就推算出個別企業的風險狀況。打一個比方,某個行業在國民經濟的整體中被列為高風險的行業,但這個行業中的某個企業經營有方,理智投資,采取科學管理方法,降低企業的風險,那么這個企業就不能算作高經營風險的企業。
(三)、經營風險的早期發現和控制——財務因素分析 從個別企業來說,應該盡早發現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經營風險,從而能夠盡早對這些可能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避免損失的造成。對經營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最直觀的就是通過報表上的數值進行分析,而在實踐中,通常使用的是指標分析法。 單個財務比率的分析,通常狀況下,根據以下幾方面的財務情況進行判斷: 客戶現金狀況的惡化;應收賬款數額或比率的急劇上升或收取過程的顯著放慢,造成資金沉淀于結算領域,甚至形成壞賬損失;存貨周轉率的放慢;流動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比例的下降或資產結構的變化;流動負債或長期負債的異常增加,短期和即期償債能力不足;較低的權益與負債比;不斷降低的銷售額;存貨過量,周轉不暢;銷售收入總額與銷售收入凈額之間的巨大差異;不斷增加的成本或不斷上升的損失,造成盈利下降;日常開支相對于銷售額的不成比例的增長;資產總額相對于銷售額或利潤的不斷增加;銷售不力,形成產品積壓等等。 單個財務比率分析法在實際操作中比較簡便也很直觀,在實踐中也有很廣泛的應用。但是,這個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點。可以用于財務危機預警的財務比率很多,不同的財務比率可能對同一企業有相互矛盾的預測,也可能會和實際的狀況有出入。同時,企業的各種財務比率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比如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資產負債率比同類企業高可能不會影響償債能力,單個財務比率也很難對一個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做出全面的描述。所以,必須全面地根據財務比率進行分析,并且結合整個行業的情形來作出判斷,而不能根據單個指標就輕易下結論。 關于經營風險,有些指標是可以直接從資產負債表或者利潤表中得到的。也就是說,先要對公司整體的經營情況做一個概括的了解,比如公司的盈利究竟是由什么業務帶來的,是主營業務還是非主營業務;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和利潤總額是多少,以及當年和前一年比較,或者前兩年比較來看,它們的變動趨勢是怎樣的。這些是一個企業經營狀況最基本也最直接的考察指標。比如: 1、產品銷售數量。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市場對企業的產品需求越穩定,企業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穩定,經營風險就越小;反之,經營風險就越大。穩定的產品銷售會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 2、產品銷售單價。企業的產品銷售價格穩定,銷售收入就越穩定,企業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穩定。產品價格受市場供需、產品的質量、技術含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穩定的銷售價格會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 3、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單位變動成本越不穩定,經營風險就越大。單位變動成本的穩定性決定產品成本的穩定性,從而影響著企業未來經營收益的穩定性。 4、固定成本總額。當產品銷售量發生變動時,固定成本總額占成本的比重越大,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就越大,企業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少,經營風險就越大。反之,固定成本總額占成本的比重越小,經營風險就越小。 這四個指標額總結起來可以用企業息稅前利潤來表示。 息稅前利潤=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不含利稅的固定費用 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應加強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分析,及時對風險影響程度做出準確的判斷,重新調整設計方案和生產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通過增加銷售量、降低產品單位成本,或調整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來降低經營風險。
除了上述可以直接獲得數據的指標以外,有些指標需要通過比對和間接的計算得出結論,我們可以選擇如下的幾個指標進行詳細分析: 1、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銷售收入*100% 指在一定時期內產品銷售利潤與產品銷售收入之比,反映產品銷售利潤的實現程度。 產品銷售收入是扣除銷售折讓、銷售折扣和銷售退回之后的銷售凈額。對于銷售有盈利的企業來說,可將其分析期銷售利潤率水平與前幾期水平進行比較,如果呈現連續下滑或者波動很大的趨勢時,說明企業的盈利水平受到阻礙或者不穩定,從而也可以知道,企業的經營狀況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如果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大于銷售利潤的增長,也可以尋找生產過程中是否出現問題。一般來說,銷售利潤率越大,企業的財務狀況越安全,反之,銷售利潤率越小,企業的財務狀況越危險。
從這張對光明乳業近三年以來的經營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這家企業的經營收入按季節來比較的話,是呈現出一種穩步上升的趨勢,但是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同時也能看到,企業的成本也是逐年遞增。進而發現企業的主營業務毛利率這一項,每年的同期水平是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也就是說,雖然光明乳業單單從報表上的經營收入這一項顯示出可喜的增長趨勢,但是實際上,企業的利潤率卻是在走下坡路的。所以,從這一個指標就可以認為企業應該對經營狀況引起足夠的重視,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發生,有必要對企業的經營風險做出更進一步的分析。 2、資本收益率=利潤總額/實收資本總額*100% 資本收益率越高,說明企業自有投資的經濟效益越好,投資者的風險越少,值得投資和繼續投資。因此,它是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一般為正值,如果為零或者負值,說明企業處于高風險區域,如果雖為正值,但與前期相比有持續下降的趨勢時,也可以認為企業處于一般風險區域。 3、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衡量企業負債水平的高低。如果指標過高,企業很有可能產生債務風險,但有些企業是舉債經營,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企業應有其自身的標準范圍,只要在此范圍中就不能認定為風險過高。這個比率對于債權人來說越低越好。因為公司的所有者(股東)一般只承擔有限責任,而一旦公司破產清算時,資產變現所得很可能低于其賬面價值。所以如果此指標過高,債權人可能遭受損失。當資產負債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對于債權人來說風險非常大。 4、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流動比率表示企業每一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的保證,反映企業可用在一年內變現的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該指標值越大,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企業因無法償還到期的流動負債而產生的財務風險越小。但是,該指標過高則表示企業流動資產占用過多,可能降低資金的獲利能力。該指標值,一般以2為宜,如果小于2,說明企業存在債務風險。 從圖表可以看出,光明乳業的流動比率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平穩的,但是其值是在1.2至1.6之間,說明企業存在著債務風險,需要適時控制。 5、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資產*100% 衡量企業在某一時點動用隨時可變現資產立即償付到期債務的能力,即可折為現金抵債的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比率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亦越強。速動比率若小于1,就有可能產生企業資產無法抵債的財務風險。當然,不同行業經營情況不同,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正常標準會有所不同。速動比率過高,即速動資產相對于流動負債太多,說明現金持有太多。 光明乳業近三年來的速動比率呈現的波動比較大,并且還是逐年遞減,企業的變現能力下降,企業的資產對債務風險的抵抗能力也是呈下降趨勢的。 6、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100%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指賒銷收入凈額與平均應收賬款的比率。它可以測定企業某特定期間收回賒銷賬款的能力和速度,衡量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的快慢。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一年內收回的賬款次數越多,意味著平均收回賬款的時間越短,應收賬款收回的越快。否則,企業的營運資金過多地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的資金周轉。此項指標越大說明企業的經營收入越能夠及時到位,資金周轉比較流暢,財務風險也就相對來說比較低。 應收賬款周轉率總體表現還是平穩的,說明企業的資金周轉是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的,那么企業就能對應收賬款有較好的控制。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光明乳業的應收賬款雖然數額較大,但其回收周期有90%是在半年之內的。但是,圖表也顯示出,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似乎還是有下降趨勢,那么就應該引起重視,對應收企業進行測評和考察。 7、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成本*100%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此項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在供、產、銷方面越是運營自如,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貨周轉率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那么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相應越小。 光明乳業近三年來的存貨周轉率處于不斷下降的趨勢,企業對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來越高,流動性變差,從而變現能力也有所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是存在的,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存貨周轉率的變慢常常是企業經營 面臨困難的信號。 8、市場占有率=銷售收入/行業銷售收入*100% 反映了企業的規模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市場占有率越大,說明企業的實力越雄厚,抗擊風險的能力也越強,企業的財務也就越安全。 9、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反映企業生產成本及費用投入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反映企業降低成本的經濟效益,是評價和考核企業生產要素投入效率的核心指標,也是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的主要體現。 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從企業支出方面評價企業的收益能力。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價越小,企業成本費用控制的越好,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能夠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收益,那么,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就越好。 光明乳業的成本費用利潤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近年來,由于乳制品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行業內普遍利潤率,廠家為了要爭奪市場份額,采取降價銷售的辦法,從而造成企業利潤率的不斷下降,企業參與競爭,不可避免地會使得經營風險加大。 10、流動資產周轉率=產品銷售收入/流動資金平均余額 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的速度,即企業運營能力。是從流動資產角度對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進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影響企業資產質量的主要因素。周轉速度快,會相對節約流動資產,等于相對擴大資產投入,增強企業盈利能力;而延緩周轉速度,需要補充流動資產參加周轉,形成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盈利能力。流動資產周轉率越大說明企業財務越安全,反之則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越危險。 企業的流動資產周轉率是有波動的,但是也是穩步增長的,說明企業在這方面的風險是較低的。 11、主營業務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毛利率指標反映了主營業務收入的獲利能力。通常,這個指標越高越好。 12、主營業務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利潤率反映主營業務收入帶來凈利潤的能力。這個指標越高,說明企業每一元的金融業務收入所能創造的凈利潤越高。這個指標通常越高越好。 近幾年來,我國許多乳品企業重視發展速度,而不注重經濟效益;重視市場占有率,而忽視銷售利潤率,造成產量增加,銷售收入提高,而企業的盈利水平在降低。
那么通過風險的分析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 乳品制造行業的競爭關鍵演變為提高資金周轉率、加快市場響應速度、降低經營風險和嚴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戰。企業可以考慮增加非乳制品產品的研發上市,開發新的增值服務,降低單品經營風險。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可以通過這些指標的分析及早發現經營風險是否存在,具體存在于哪個環節,這也是企業經營風險早期防范的一個比較直觀的方法。也為企業的經營風險的控制方向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指導意見。可以這么說,對財務因素的計量,是具有前瞻性的作用的。 在實際工作中,經營風險的控制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有效和嚴謹的組織機構; 2、健全企業的管理制度; 3、根據企業的行業特征和本企業的經營特點,列出風險清單; 4、做好風險因素的控制工作,對企業的風險臨界點做到時時監控;
六、結論
通過對光明乳業的經營風險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企業的經營風險是時刻都存在的,有時候不能僅僅通過報表上的數字就得出經營狀況好壞的結論,而是要通過更深入的分析,比如指標法,對各項指標進行全面的綜合的分析才能下定論,才能對企業存在風險的環節做出判斷和整改,避免更進一步的損失。 財務分析作為企業抵御風險,規劃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重要手段,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能有效地避免企業因經營決策失誤帶來的風險,對于企業防范經營風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研究經營風險對企業經營收益的影響,能夠從根本上找出企業風險產生的根源,促使企業按市場規律進行經營決策,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另外一方面,企業經營風險的產生原因應該與企業的具體生產情況結合,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經營風險,甚至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由于其生產情況的區別,經營風險也有很大的差異。在非財務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在結合財務分析手段對企業的經營風險進行綜合分析,是會計工作參與決策、發揮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 所以,作者得出的結論就是,要對一個企業的經營風險做出成因分析和控制預警,必須要結合非財務因素和財務因素,而非財務因素可以用來分析企業經營風險的形成原因,財務因素主要用來起到預警機制的作用。兩者的結合運用,對企業的風險控制有很大的意義。
資料來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