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村鎮銀行經營風險管理分析
匡磊
摘要: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村鎮銀行作為一種農村金融創新模式,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農村金融體系。但是村鎮銀行在實際經營中也面臨著許多風險,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村鎮銀行經營發展中所面臨的風險,探索我國村鎮銀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模式、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村鎮銀行風險管理
一、村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我國農村地區金融體系以農信社為主體,農村金融市場呈現出金融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的局面。2005 年以來,根據我國農村現狀,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開始調整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部分省市的縣及縣以下地區試點設立了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四類機構。
村鎮銀行的出現,創新了農村金融貸款運行模式,在為三農提供金融供給和資金支持方面成效顯著。其信貸決策鏈條短、發放貸款快、經營機制靈活,豐富了農村金融供給,為農村經濟提供了資金支持,基本達到了“引導各類資本到金融網點覆蓋率低、金融服務不足、金融競爭不充分的地區”服務農村和農業發展的目的。
二、我國村鎮銀行在經營發展中面臨的風險
(一)傳統農業生產的風險高
農業生產是天然的高風險產業。第一是自然風險。各種自然災害防不勝防,這種“靠天吃飯”的生產模式,本身就存在不確定性。第二是市場風險,任何一種農產品市場供給量和需求量總是在不斷變化,農副產品的生產又存在生產周期長、信息相對滯后的特點,這就使得生產經營面臨極高的市場風險。第三,農業生產鏈條較長,生產、加工、存儲、銷售等環節較多, 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受到災害及市場變動的影響。所以,農業生產這種“弱質性”特征,又屬于系統性風險,不可避免地傳導給村鎮銀行,增大了其經營風險。
(二)農村信用環境不理想
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變現性,而農戶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沒有抵押品的情況下,單純的信用貸款將使客戶違約后的強制執行變得沒有保障。由于歷史等原因,農民普遍缺乏投資、儲蓄等理財觀念,另外,中國一向將扶貧作為慈善事業,農民對村鎮銀行更是缺乏了解,有些農民甚至認為村鎮銀行涉農貸款就是扶貧貸款,而扶貧貸款是慈善貸款,不歸還也沒關系。
(三)風險較集中且難以分散
首先,村鎮銀行的貸款對象主要為縣域的小企業、農戶等,這就形成了貸款量小、分散、缺乏中間業務的特點,勢必導致村鎮銀行收益低下。其次,業務大多是涉農貸款,行業風險集中,較難分散。再者,風險難以轉移。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釋放出去,但村鎮銀行由于剛起步,很難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轉移風險。
(四)流動性風險較大
目前,村鎮銀行經營受到嚴格的地域限制,不能跨地區進行存貸業務。這種小區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模式很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由于儲戶和貸款客戶同屬一個地區的農業經營者,而農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別是東北地區,是典型的“春種秋收”,到春季儲戶和貸款人同時來到銀行提取資金,造成銀行資金來源的減少和需求的增加,事必會增大流動性的壓力。再者由于村鎮銀行規模小,在盈利的壓力下,會不斷擴大貸款規模,一些村鎮銀行的存貸比已經超過了監管紅線75%,存款增長遠遠趕不上貸款增長的速度,流動性風險突出。
三、加強我國村鎮銀行風險管理的相關建議
(一)進一步改善農村的信用環境
首先,推進農戶電子信用檔案建設,記錄農戶主要經濟收支及使用貸款、歸還貸款等信用信息,為農戶信用評估和有效控制信貸風險提供依據。其次,對還款記錄良好的農戶,要給予鼓勵,在貸款方式、額度、審批時限等方面給予優惠。再者,對發生違約行為的農戶進行區分,可以與村(鎮)委會成立聯合調查小組,如果由于生產經營不順利,現金周轉困難發生的違約,各種組織要給予幫扶,政府應支持銀行的減免息行為。但若因為道德問題發生的違約,要采取一定的懲處措施。
(二)鼓勵金融創新,探索新型貸款方式
一是可以由地方政府組建符合縣域經濟需求的政策性擔保公司,也鼓勵建立民間出資的商業化擔保公司,來轉移或分擔農戶信貸風險;二是整合及改進農村各種聯保組織,發揮農戶互聯、互保、互督作用,增強聯保戶共防風險的責任;三是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方式。以依法自愿有償為原則,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和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開展相應的抵押貸款試點,豐富“三農”貸款增信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加快建立、健全小額農貸的擔保、抵押機制。
(三)給予充分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在所得稅方面,應給予村鎮銀行3~5年的免稅或減稅期,減免的所得稅可以納為村鎮銀行的一般準備金,以提高村鎮銀行抗風險能力;二是積極推行差別化準備金提取模式。為了體現對農村金融企業的扶持,應由目前的稅前貸款資產余額的1%調整為稅前貸款余額3%~5%;三是在呆賬核銷方面予以支持,應出臺專門針對農戶呆賬貸款的核銷政策,對無法清收的呆賬,給予一定額度的稅前自行核銷權力;四是鼓勵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在代理清算、流動性管理、科技系統及培訓等方面大力支持村鎮銀行。
[1]彭浩,邢欣.村鎮銀行發展的現狀、問題及應對策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4)
[2]李德.我國村鎮銀行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探析.華北金融.2010(8)
[3] 趙志剛,巴曙松. 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困境與政策建議.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