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企業、虛擬經營與我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
苑雅文
摘要: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企業的管理模式。虛擬企業是21世紀一個重要的企業組織形態,對我國企業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虛擬企業的產生背景與條件進行分析,重點討論虛擬企業與傳統企業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差別。針對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不宜全面推行虛擬企業的現狀,提出要通過虛擬經營,如企業集團的虛擬化運作、組織機構的虛擬化精簡、制造系統的虛擬化生產、多元經營的虛擬化發展等方式,進行我國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創新。
關鍵詞:虛擬企業;虛擬經營;管理模式
虛擬企業(Virtual Organization)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管理模式,日益受到關注,是21世紀重要的企業組織形態,在經濟發展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虛擬企業與傳統企業相比組織形式差別較大,管理方式也不相同。虛擬企業具有對市場的極大適應能力,有利于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但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還不適合照搬這種組織形式,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需要,引入虛擬經營思想,、創新我國傳統企業管理模式,對實現傳統企業的流程再造、產業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虛擬企業及產生的背景與條件
(一)何為虛擬企業
解樹江認為,虛擬企業是以計算機網絡為支撐的諸種核心能力的動態聯合體。 “以計算機網絡為支撐”表明了虛擬企業運作的技術基礎?!昂诵哪芰Α笔侵笧槠髽I創造附加值最高的、并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能力?!皠討B聯合體”說明虛擬企業是非靜態的,是由若干個成員企業為共同的利益,以協議方式組成的動態聯盟。
(二)產生的背景
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科層組織結構是在20世紀初由泰勒、韋伯和法約爾等提出的。科層組織結構主要三種組織形式:職能式、事業部式和矩陣式。二戰以后,日本憑借其先進的精益生產方式,其制造業幾十年間在全球獨領風騷。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為了奪回制造業的優勢,在總結各國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靈捷制造(Angil Manufacturing),同時引申出叫做“虛擬組織”的新型企業。這種企業可以整合整個社會的制造資源,采用動態聯盟的形式,在競爭中取勝。美國制造業由此迅速發展起來,而虛擬組織也由制造業擴展到社會生產各領域,出現了虛擬生產、虛擬開發、虛擬銷售、虛擬管理、虛擬服務等形式,使社會優勢資源實現了最佳的組合。
(三)產生的條件
虛擬企業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市場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內在要求和技術手段的成熟,為其奠定了基礎。第一,20世紀50年代以后,市場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顧客需求趨于多樣化和個性化,市場競爭激烈,要求企業具有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傳統的大規模、大批量、單功能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要求。第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虛擬企業的產生提供了技術基礎。20世紀70年代以后,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迅速,并向各個領域發展,CAD/CAM、CIMS、MIS、MRP、ERP等信息系統的運用提高了管理的效率,為企業間的合作提供了技術支持。20世紀90年代以來,光纖通訊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蓬勃發展,Internet為企業創造了一種超越時間、地域的交流方式改變了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業務聯系方式,為深層次的產品信息共享和交換提供了技術條件。
二、虛擬企業與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的比較
管理模式指企業總體資源或部分資源有效配置與實施的模式。從以下分析可以看出,虛擬企業與傳統企業在管理模式有著根本性的差別。
(一)企業組織形式不同
從法律角度看,傳統企業是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而虛擬企業不是法律實體,是一個實際不存在的企業,它不具有企業的外形但有其實質,是一種契約型組織。傳統企業依賴于邊界存在,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注冊登記,按照規定行使各項權利、履行各項義務,按照要求建立內部機構,組織生產和銷售。虛擬企業不具備法人資格,沒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合作各方不進行所有權的讓渡,虛擬企業自身不能承擔責任,各成員企業只能依協議分別承擔民事責任。
傳統企業的存在具有單一性,是獨立的法人,虛擬企業是一種由單體企業聯合起來的企業群體,成員之間是平等的聯合關系。虛擬企業是由若干成員企業組成的動態聯盟,沒有固定的生產場所和常設的組織機構,是臨時性的組合。虛擬企業的形成是以各企業形成網絡為前提,這些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協議的目的不是轉讓財產,而是要建立以一種合作關系。合同的當事人,即契約的主體具有包含各類廠商的廣泛性,其成員同時可對外開展其他合作,不受約束。
(二)企業的組織功能不同
傳統企業,是為適應工業經濟時代的科技水平和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而形成的企業組織形式,具有功能化的特征,即每個企業組織都具有完整的功能,包括設計生產、銷售、財務、人事等,而且這些功能是在專門化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的,即功能實施建立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基礎上。虛擬企業在整個業務活動的運行過程中,所有這些功能也必須發揮,功能的發揮是借助各成員企業的優勢自愿組合而成,不需要自己設置專門的機構。
從企業功能發揮作用的形式看,傳統企業依靠自己的功能及資源,完成全部的業務活動,可能會導致功能過?;蚬δ懿蛔恪L摂M企業可以利用成員企業的優勢資源進行動態組合,根據任務需要,各企業優勢互補,動態的組合在一起,既靈活又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三)管理重心不同
傳統企業側重于公司內部關系的管理,虛擬企業管理的核心是重塑企業間的關系。傳統企業部門管理者擁有一定的控制權和決策權,其精力主要集中在監督考核下屬員工。虛擬企業規范了企業間的關系,職能部門的管理者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與員工溝通、指導,形成一種學習型組織特點。
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間往往是對抗性的關系。買方市場條件下,制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對抗,制造企業可以選擇多個供應商,形成供應商之問的競爭。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之間需要更多的溝通、交流以及合作。虛擬企業的管理以詳細的成套的協議、合同、程序和措施為基礎,使參與合作的企業建立了一種新型的高效的關系。
(四)內部機構不同
在工業經濟時代,為了適應大規模生產和全面管理的要求,企業內部機構設置呈金字塔型,層級分明,組織內部實行自上而下的控制。組成傳統企業的基本單位是部門和車間,基本單位職能固定。多層次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決定了管理層次多,管理鏈條過長,決策效率低。這種組織結構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表現在:等級差距阻礙了部門之間的相互學習,信息傳遞出現誤解,層次過多導致組織的整體適應性較差、反應能力差。
虛擬企業的機構是以信息為基礎,其機構是扁平的形式,部門與具體職能相分離,管理層級比傳統企業少得多。這種機構的原因在于: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企業內外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可以簡化組織層次。扁平化的組織機構減少了決策與行動之間的時間延遲,對市場和競爭動態反映迅速,使整個組織的管理高效快捷。
傳統企業內部關系呈線型,而虛擬企業的內部是網絡型的。
(五)管理方式不同
傳統企業管理方式是命令與控制的順序化管理,虛擬企業的管理是集中與協作的并行化管理程序。在實體企業內部有一整套嚴格的制度規范,管理是依靠命令來實現的,命令的下達、執行與考核按照規定的程序有順序地進行。虛擬企業工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界限被打破,各項工作可以并行進行,各部門之間可以隨時交流。例如,產品開發與生產,在傳統企業,其內部部門要按照順序先研制產品、進行試驗,然后投產,虛擬企業則是由各成員企業分別進行產品開發和生產規劃,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把資源組合在一起,快速占領市場。 傳統企業實行的是縱向的管理,依靠職能進行管理。而虛擬企業的管理是橫向的,大多以項目管理的形式進行。
(六)人事管理方法不同
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靈魂,市場競爭最根本在于人才的競爭。傳統企業強調專業化分工和等級管理制度,各工作組是以固定的業務職能為中心人才儲備與積累是個企業追求的目標。虛擬組織內部,團隊是組織的基本工作單元。工作團隊的建設以人為中心,有良好的互補作用和協作精神,實現了組織、人員和技術的有效集成,具有團隊核心和創造力,能夠獨立完成多種技術和加工步驟的一項或多項作業,甚至能夠制造產品。團隊之間的信息交流快速、多樣且可變。虛擬企業可以根據市場機遇和競爭形式,采用最適當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開通工作團隊之間的信息交流,實現工作團隊之間的有效結合,不僅是各團隊核心能力的疊加,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功能,生成新的核心創造力和更強的企業競爭力。
(七)產品生產方式不同
傳統企業的產品標準化水平高,適宜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全球經濟一體化,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市場需求呈現出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大量的同質的產品不能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傳統企業受其組織形式的限制,不可能達到產品個性化的要求。虛擬企業由于其組織的靈活和彈性,適宜進行小批量生產,能夠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八)核心競爭能力的培植方式不同
企業的核心能力是指企業獨有的不能為其他人模仿的,為企業帶來高附加值產品或服務的特殊技術。傳統企業的核心能力主要靠自創,形成一項核心能力需要多年的積累、大量的投入,是一個長期過程。虛擬企業通過成員企業的有效組合,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擁有一項甚至幾項核心技術,大大提高了市場反應速度。
三、虛擬經營與我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
目前,我國的許多大中型企業管理方法陳舊,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體制不完善,表現為:企業市場意識薄弱,市場信息不靈;企業組織管理過于剛性,片面追求大而全,市場反應能力差。小型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技術研發、市場開發實力弱,管理水平較低,企業發展性較差。虛擬企業動態聯盟的組織形式,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以及優勢資源的組合方式,對我國現階段的企業改革具有借鑒意義。但我國目前基礎工業不夠發達,市場發育還不完善,企業管理現代化程度差,不宜全面推廣虛擬企業。作為一種經營思想的轉變,可以通過企業的虛擬經營,實現我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
實體企業和虛擬企業是兩種極端不同的組織形式。事實上在這兩種形式之間,還存在著既有實體企業性質,又有虛擬企業性質的過渡型企業組織類型。對于這類企業來說,部分缺少的功能實現了虛擬化,這種運行方式叫做虛擬化經營?;蛘哒f,對我國企業來說,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按照虛擬經營的思想,部分或全部進行虛擬化操作,實現企業管理模式創新。具體來講,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企業集團的虛擬化運作
我國企業集團在組建時,存在諸多問題。一些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在進行低成本擴張過程中,對并入的企業,改造和消化不足,未能為之注入生機和活力。這種簡單擴張的結果,不僅困難企業最終不能擺脫困境,而且吸收它的大企業也有可能被拖垮。虛擬企業作為一種松散的聯合,成員之間完全是一種獨立的伙伴關系,彼此隨合作的需要而建立,隨合作的完成而解體。通過合作了解相互間的優勢互補程度及合作潛力,對在長期合作中依賴性較強、合作關系較好的企業,逐步加入或組成集團。因此,虛擬企業可以作為我國企業集團組建重要方式,使集團整體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強勁的綜合競爭力。
(二)組織機構的虛擬化精簡
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國許多企業衍生成為“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機構。企業內部普遍存在著組織機構龐大、管理層次眾多,決策效率降低。精簡企業組織機構是當務之急。虛擬企業組織構架橫向整合,一般沒有固定組織機構和眾多的組織層次,成員之間完全是一種富有彈性的伙伴關系。組織機構的虛擬化精簡,既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能解決我國企業長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
(三)制造系統的虛擬化生產
我國制造企業普遍存在著生產規模小,中間產品自制率高,各類工藝環節多。虛擬企業使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為更有效率的、更靈活的方式所取代。例如,美國生產運動鞋的耐克公司,沒有一家工廠,公司專攻產品設計、行銷和品牌推廣,委托給工人成本較低的國家代為加工生產,保持競爭優勢。借鑒虛擬企業的模式,企業本身只負責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關鍵生產環節和新產品的開發和研究,其它則選擇有互補性的企業進行制造和供應,通過虛擬外部環境的優勢資源,迅速集合以完成任務。
(四)多元經營的虛擬化發展
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有利于減少經營風險,增強自己的實力。但一個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多元化使企業經營重心不穩,而且由于對陌生的領域缺乏相關的技術和經驗,可能導致在新的經營領域無法立足。虛擬企業為所有者和管理者提供了一種擴展企業的思維方式,即通過尋找適宜的虛擬伙伴,構造多種虛擬合作關系。一方面發揮現有資源的優勢,保持主業突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虛擬伙伴的優勢資源,安全便捷地進入新的業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