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
周榮虎 于亦文 梁朗
摘要:通過對我國部分高校開設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現狀進行抽樣調查,從招生規模、專業定位、培養方案等幾個方面對現狀進行了解,用SPSS軟件分析了調查結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改善目前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建設 一、背景 從2001年6月教育部批準全國首批13所高校試辦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以來,截至到目前為止,我國開設電子商務本科高校已達275所,高職院校近700所。據專家預測,未來10年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缺口達200多萬。但是,從國際電子商務師認證委員會(中國)研發中心的統計得知,我國的電子商務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20%,遠遠低于普通高校其他專業的84%的就業率。這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在人才需要緊缺的背景下,究竟為什么我國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這么低?是否與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及培養方案有關呢?為此,我們做了一項對我國部分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情況的調研。 二、調研的對象及方法 (一)調研的對象 本次調研的樣本范圍是河南省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本專科共44所院校,調查的對象分為三類:(1)電子商務專業所在的院系的分管院長及系主任。(2)從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部分老師。(3)電子商務專業的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學生。設計的調查問卷分為三類:學校問卷、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 (二)調研的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用現場問卷調查,共發學校問卷44份,教師問卷380份,學生問卷1620份,其中學校問卷、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的回收率分別是92%,96%,97%,對學校、教師、學生采用的是抽樣調查。調查問卷的內容涵蓋了招生規模、專業定位、培養方案、師資力量和實驗室建設5個方面。 三、調研的內容及結果 (一)電子商務專業招生規模 自1999年這44所高校開始招生以來,截止到2006年10月各高校累計招生30021人,其中本科學生累計招生5891人,平均每年招收737人;大專累計招生24130人,平均每年招生3016人。 電子商務的招生總體規模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9—2004年,期間招生規模和增長速度持續攀升;第二個階段是從2004年至今,總體規模略有下降并維持平穩。另外,高職高專的招生規模在2004年達到頂峰,此后快速下滑,而本科招生規模自1999年以來一直處于平穩上升的趨勢,波動并不大。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培養人才,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導致高職院校減少招生規模,而本科院校招生規模比較小,不同學校定位不一樣。主要可能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所以,總體還是呈上升趨勢。 (二)電子商務專業定位 考慮到專業定位對于專業發展和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目前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對于專業定位不能清晰地界定,因此本次調研從培養定位和就業定位兩個方面著手分析目前的現狀。 1、培養目標定位。關于培養目標定位,這次調研,設計了四個選項,分別是通才、高級管理人才、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四個方面,調研的結果(如圖1所示)。 從調研的結果可以看出,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占68%,教師占57%,而學生占22%,有44%的學生認為應該培養復合型人才。從調研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學校對于培養目標定位比較準確,但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不夠深入,許多學生并不能明確分析專業的定位。 2、就業方向定位。從調研的結果(如圖2)看,86%的學校和有68%的教師認為在傳統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就業。最明顯的不足是有48%的學校問卷和48%的教師問卷認為在網絡公司就業。不明確、自由就業的問卷比率,學校問卷占27%,教師問卷占20%。 產生這樣的結果有兩個原因:一是對電子商務專業認識不夠,同時將網絡公司與電子商務公司混淆;二是目前的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模糊,導致許多學校對電子商務專業就業定位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