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王孝林
【論文關鍵詞】 新課標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閱讀能力有效策略
【論文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愈加重要. 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往往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閱讀能力普遍較低. 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進行闡述,為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課堂效率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對于小學生來說,書讀的越多其思維就會越活躍,對問題的思考就會越清晰,有效的數學閱讀會不斷地擴大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對于數學知識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會不斷的提高,同時還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體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數學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可以促進學生探究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不斷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閱讀的必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中,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實際的解題過程和相互交流中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讀題和解題的過程對學生進行引導. 例如在進行長方體表面積的講解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對長方體模型的研究和探討得出其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通過習題進行練習:長方體石凳的長是36厘米,寬是28厘米,高是25厘米,計算它的表面積. 學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積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計算. 然后進行另一個題目的計算:一個無蓋的正方體魚缸,其棱長是80厘米,那么做這樣3個魚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 學生在進行獨立解題之后,然后教師進行講評,存在一部分學生計算錯誤. 老師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最后得出學生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認真審題. 這樣學生就會在潛意識里形成一個慣性的思維,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對題目進行仔細的閱讀,讓學生意識到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