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紅樓夢”右手“金瓶梅”,中國茶葉早該這樣做!
謝付亮
對于一個行業而言,正如茶產業,我們看到了兩個極端,一端是茶葉賣不出去,另一端是難以喝到好茶。有矛盾就需要解決,有沖突就蘊藏機遇,于是,我們看到一個個專家和公司在開“藥方”。
這個“藥方”不僅要有道,還要有術,更要有具體的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所以遠卓品牌策劃公司也在和大家一起在努力,從戰略層面的《指點茶山》《茶翅高飛》到戰術層面的《點茶成金》,再到“戰詞”層面的《賣茶你要這樣說》,無論是高屋建瓴的品牌戰略咨詢服務,還是直插要害的茶葉品牌營銷培訓服務,抑或是提綱挈領的一本本實戰圖書,這些都是滄海一粟、杯水車薪,只能幫助到一部分人。對于大部分的茶葉從業人員來說,更多的是要及時轉變思維,挖掘自身的潛能、發揮自身的力量,整合利用方方面面的免費資源,以做好品牌營銷。
這種思維轉變,可以是在指導下完成,也可以是在壓力逼迫下完成。那么,現在我們需要怎樣的思維呢?
中國茶葉行業現在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需要“文盲營銷”!這是相對于文化營銷而言的一種茶葉營銷方式,其倡導營銷要回歸茶葉產品的本質,重心在于強調茶葉在物質層面的功效,同時淡化茶葉幾千年來的文化沉淀,讓目標受眾迅速知曉茶葉的益處,從而漸漸養成健康的飲茶習慣,最終推動茶葉企業乃至茶葉行業的發展。謝付亮在七年前就提出了“文盲營銷”,現在仍舊要呼吁這個茶產業要重視“文盲營銷”。換一個更加形象的說法,中國茶葉需要兩只“手”,一只手抓“紅樓夢”,另一只手抓“金瓶梅”。
為何這樣說?我們都知道,《紅樓夢》和《金瓶梅》都寫到茶,但我們對二者有明顯的偏見。把《紅樓夢》和茶聯系在一起,我們很樂意,覺得高大上,若要把茶和《金瓶梅》聯系在一起,很多人都會皺皺眉,感覺不舒服,就像很多人看到謝付亮這篇文章的標題一樣會不舒服,甚至不停地問,紅樓夢、金瓶梅和茶有何關系?!當然,我們中的不少人一定知道,不少人扛著《紅樓夢》的牌子,干著《金瓶梅》的事情,不用我說,你也能列出。
先看《紅樓夢》里的“茶”。我查閱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紅樓夢》,在第四十一回“櫳翠庵品茶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選出這樣一段對話: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你遭塌。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淳無比,賞贊不絕。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茶,是托他兩個的福,獨你來了,我是不能給你吃的。”寶玉笑道:“我深知道,我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了。”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
大家看了很明白,這里強調的是文化,更多是把“茶”當作文化的載體。我們真要將“妙玉”的觀點照單全收,那么,整個中國茶產業就必然“不妙”了!現在,我們這個行業似乎都在走著“妙玉”的路線,很高尚、很純真、很有內涵的樣子!背后呢?我們都有一雙眼睛、一對耳朵,文化不像文化、商業不像商業,太多當婊子立牌坊之事,自然無需細說。
再來看看《金瓶梅》里的“茶”。據新華網《問茶齊魯:<金瓶梅>中的茶俗》一文報道:現實主義古典名著《金瓶梅》中,關于當時茶俗的描述同樣非常多,據統計達到了629處,被評論家稱為:“一幅充滿市井野趣的明代飲茶風俗圖”。另一篇來自網易的文章《<金瓶梅>里,喝茶竟然都是重口味》則寫道:縱觀《金瓶梅》里出現的茶名,走的都是“混搭風”。在平時喝的茶中放入各種果品,是當時民間飲茶的一種風尚。
作者楊多杰列出了一串串混搭的茶品名稱,直接引用如下:胡桃松子泡茶(第三回)、福仁泡茶(第七回)、蜜餞金橙子泡茶(第七回)、鹽筍芝麻木樨泡茶(第十二回)、果仁泡茶(第十三回)、梅桂潑鹵瓜仁泡茶(第十五回)、榛松泡茶(第三十一回)、木樨芝麻熏筍泡茶(第三十四回)、木樨青豆泡茶(第三十五回)、咸櫻桃泡茶(第五十四回)、瓜仁栗絲鹽筍芝麻玫瑰泡茶(第六十八回)、姜茶(第七十一回)、土豆泡茶(第七十三回)、芫荽芝麻茶(第七十五回)。
作者楊多杰繼續分析說:《金瓶梅》中,描述的西門大官人這樣的富商生活。雖然經濟寬裕,但卻遠沒有文墨之士的高雅。他們并不將飲茶視為一門藝術,而更多的從實用主義角度考慮。正如元代王禎《農書》中所說:茶之用,芼、胡桃、松實、脂麻、杏、栗任用,雖失正味,亦共咀嚼。西門慶家中,茶不僅要好喝,而且還必須料足。因此點茶時,真是什么好東西都往茶碗里招呼。有錢就是任性,真是古今一理。料這么足的一碗茶,享用起來也絕非易事。其實不必為古人擔憂,他們早就發明了專門對付這種茶的餐具。《金瓶梅》中,常常寫道“銀杏葉茶匙”、“金杏葉茶匙”。一方面,茶匙可以撩撥漂浮在水面上的茶葉。另一方面,又可以撈取茶水中的蜜餞、果仁、鹽筍等食品。茶匙流行,也確與這混搭風的飲茶文化有關。
這樣靈活多變地“喝茶”,自然會擴大茶葉的飲用空間,大大提高茶葉銷量,而這有的結果正是中國茶產業當前迫切需要的!其實,貫通古今中外的茶素,我們會發現,不僅是“金瓶梅”里這樣喝茶,將中國茶葉發揚光大的英國人也同樣有著類似的茶飲方式。
例如,記者孫琦子《經濟觀察報》上一篇文章中寫道:英式茶則不同。英國人喝茶以紅茶居多,除了經典的早餐紅茶,再就是加上佛手柑調制成的伯爵茶。需要的時候,一個茶包丟進開水里,高興的話加點奶和糖,或者放一片檸檬,簡單快捷。袋泡茶迎合了都市白領辦公室生活的快節奏需求。下午茶則是另一種文化。講究一點的下午茶,使用的不是袋泡茶,而是散茶,裝在精美的骨瓷茶壺里。19世紀的英國人不吃午飯,在晚餐之前為了驅趕饑餓,就著紅茶吃些點心,順便和朋友們聊聊天,打發打發悠閑的午后時光。這種源自英國貴族的社交活動在民間迅速推廣開來,如今也隨著西方文化一起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孫琦子還列出了一串數字:來自英國的茶葉品牌立頓自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之后,迅速推廣,僅用了5年就成了中國袋泡茶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立頓紅茶在全世界的年銷售額達到28億美元,甚至超過了中國所有茶企年出口額的總和。據了解,僅僅在廣東省,立頓紅茶2014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億元。
有沒有一點促動?抑或是還留著那份中國茶葉的自豪感,依舊鄙視立頓!
自豪感可以有,也必須有,但請你不要鄙視“金瓶梅”里的飲茶方式,也不要否定立頓的品味!源于真實生活的解決方案,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十多年來遠卓品牌策劃公司一貫主張茶葉品牌調研要取得突破,決策者就必須遵循“三個第一”原則,盡最大可能到達現實的第一現場或歷史遺址的第一現場,盡最大可能地接觸第一手資料,盡最大可能傾聽第一人群心聲,從而獲得客觀正確的調研資料。
千千萬萬茶農的生存和發展很重要,千千萬萬消費者享受健康茶飲很重要,這里的健康包括“紅樓夢”里的“茶飲方式”,也包括“金瓶梅”里的“茶飲方式”!
再次重申,人不只是一堆肉,沒有信仰的人生不值得過!我們的精神一樣需要凈化和健康,所以謝付亮認為“文盲營銷”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文化,但不是完全拒絕文化,中國茶葉本身就是一種歷史文化的積淀,拒絕文化來談“文盲營銷”,“文盲營銷”就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木。徹底拒絕“文化營銷”的茶葉品牌不會成功。
歸根結底一句話,中國茶葉需要左手“紅樓夢”、右手“金瓶梅”,并且早該這樣做!(更多快速實戰的茶葉銷售策略請訂閱“點茶成金”微信公眾號,可以搜索微信號“dianchachengjin”添加。)
超級鏈接:茶葉店如何在30天內銷售翻番?“賣茶萬里行”招募2015年度會員,一對一精準制定賣茶策略,手把手現場傳授“賣茶工具”,一步步快速實現業績翻番!有意者請添加QQ號:466804188,索取“茶葉店基本情況調查表”,如實填寫回傳,即行銜接。電話:18005888508。
謝付亮,品牌實戰權威導師,15歲進入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近20年品牌運作經驗,觀點、論著和案例被國內外1000余家媒體推薦或報道,著有《品牌天機——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條黃金法則》(機械工業出版社)、《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點茶成金——快速賣茶72招》、《指點茶山——中國茶業診斷與謀略》(福建人民出版社)、《賣茶你要這樣說——快速破解茶葉店的49個銷售困惑》、《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一位“營銷詩人”的人文詩選》(上海三聯書店)等10余部著作。個人微博:www.weibo.com/achievebrand,電話:13588268508;E-mail:zeroshel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