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芻議孔子的教學思想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張維港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學思想,在其后幾千年的教育發展史中,被歷代的教育者所繼承和發揚,對現代教育及今天的課堂教學,具有很多啟示作用。下面筆者略談一些個人見解。
一、孔子的教學思想
(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學原則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也是他在教學實踐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之一。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以了解學生為基礎的,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
(二)啟發誘導。“啟發誘導”是指,孔子面對學生們回答不出的情況時,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通過一些啟發、提示性的語言,引誘、引導學生進行找到問題的答案。孔子注重誘導式的啟發教育,主張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孔子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善于運用比喻或實物作為直觀教材,以闡明抽象的原則,使學生易于理解,樂于學習。
(三)以身作則。這是孔子教學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他個人人格力量的感化。他往往強調,要學生做的事情,首先自己也要做到,這樣自己說過的話才能在學生面前更有說服力,更好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
(四)學、思、行結合。孔子很重視學思行并重。
孔子主張學習知識要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學以致用,如果學了不能用,雖多也是意義不大的。此外,還要強調學習要與思考結合起來,光學不思是不行的。
二、孔子的教學思想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一)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實行“因材施教”
學生的認知水平、個性特征等各不相同,所以老師必須因材施教,使學生樂于學習、學有所得、學有所長。新課程改革也強調,要了解學生、順應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特殊才能。我們只有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教育,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二)發揚樂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是提倡樂學的人。我們也要發揚民主,熱愛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多肯定,多表揚,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情境和氛圍。適當地贊美和鼓勵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許教師的一句真誠的贊美就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然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并喜愛學習。
(三)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筆者認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在于不僅只是在課堂里獲得一時的成功,而且更要使這種課堂教學效果能夠引領未來。在如何學方面,孔子總結出了由學、思、習、行四個環節組成的學習途徑。那么,這也就要求我們,學習不只是看書、死記硬背一些書本的東西,而且還要學習思考、進行練習,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地實踐中去。只有這樣,學習才真正更富有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