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女小說家顧太清:瑤臺種,不作可憐紅
李芳
前人論清代詞人,向有“男有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稱。在清代滿族文人中,無論是社會地位、創(chuàng)作成就,還是文學聲望,足以與王孫公子納蘭性德比肩的,是才女翹楚顧太清。 顧太清,名顧春,字子春,又字梅仙,號太清,又號云槎外史,曾在作品中自署“西林春”、“太清春”,滿族鑲藍旗人,姓西林覺羅氏。太清生于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五,卒于光緒三年(1877)十一月初三,享年七十九歲,歷經(jīng)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朝。 顧太清出身貴族之家。她的叔祖鄂爾泰是清代雍正、乾隆兩朝重臣,祖父鄂昌官至甘肅巡撫。在雍、乾時期,鄂爾泰和張廷玉兩派斗爭,鄂爾泰的門生胡中藻撰文攻擊張黨,反被告發(fā)其詩集《堅磨生詩抄》中的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是對大清王朝的不敬與不滿。胡中藻因此被處斬。在文字獄大肆興起的背景下,鄂爾泰受到胡中藻一案的牽連,被賜自盡,家族從此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太清的父親鄂實峰,因身為罪人之后,唯有以游幕為生,窮苦度日,后娶香山富察氏為妻。生子鄂少峰;長女即太清;次女名旭,字霞仙,亦嫁富察氏。 顧太清出生名門,才貌雙全,書畫兼通,誠然為大家閨秀、名門賢淑。但是,她的人生,卻出人意料地跌宕起伏,歷經(jīng)波折。多年后她回憶自己早年生活,三十七歲時曾寫下“事事思量竟有因,半生嘗盡苦酸辛”。四十一歲時又寫下“不知今夕何夕,陳事憶當年。多少銷魂滋味,多少飄零蹤跡,頓覺此心寒”。與文人泛泛的感時傷懷不同,她的筆下確實字字血淚,凝結(jié)了一生無數(shù)的痛苦、心酸、委屈與不平。她的身世,她的情感,乃至她的姓名,都因為命運的捉弄與戲謔,在歷史的迷霧中愈發(fā)模糊不清,構(gòu)成一個又一個難解的謎團,讓后人為之爭議不斷。 謎團之一:卿自何來 顧太清出生于北京香山健銳營,幼年時期一直居住在北京,家庭生活貧困艱難。太清自幼即跟隨父親游幕四方,眼界、見識均與一般閨閣女子有著天壤之別。十一歲之后,太清流落江南,曾涉足福建、廣東,并在杭州和蘇州居住過一段時間。她的詩詞作品中存有大量回憶過去生活和經(jīng)歷的詩句、詞句,可為她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提供佐證。《暗香?謝云姜妹畫梅團扇》寫大庾嶺的梅花:“南國,夜月寂。記庾嶺五湖,千樹堆積。少年歷處,卅載相思夢魂憶。”此詞作于三十七歲時,上推三十年,太清在七歲前后,就已經(jīng)到過廣東境內(nèi)。另一首《賀新涼》中寫道“一幅新圖傳陳事”、“粵峭珠江當年景”,說明她確實踏足粵地。也許是因為庾嶺產(chǎn)梅,風姿清幽,讓太清一見難忘。她對大庾嶺的感情很深,“庾嶺”一詞,常常出現(xiàn)在她日后的詩詞里。譬如“庾嶺梅花發(fā),何如歸去來”;“此時庾嶺花深處,破繭東來第幾番”等等。 太清幼年曾四處漂泊,在江南僑寓時間很長。她曾與江南的才女們互相唱和,與之密切交往的詩友,大多是杭州人。回到北京后,她曾經(jīng)寫過《江城子?記夢》,記錄自己夢回江南的情景。詞作先從南京寫起“一路清溪雙槳破煙劃”,清溪是源出鐘山的水系,一路前行,到達姑蘇;“我欲遍游香雪海”,香雪海是姑蘇鄧尉山上方圓十里之梅林。太清曾履足浙江的痕跡,則保存在《續(xù)讀石畫詩十八首同夫子作》中。“猶記嚴江兩度游”,流經(jīng)富陽、桐廬的一段江水稱富春江,因為漢代嚴子陵曾在此垂釣,又名嚴江。太清此詩,說明她在春、秋兩季曾兩次泛舟游江。太清對于西湖梅花之喜愛與追憶,在她的詩詞作品中俯拾皆是,譬如:“愛孤山蹤跡,千樹橫斜,臨碧水,十里湖光冷照。” 一個滿族旗人女子,以漢人姓名“顧太清”垂名后世,確實讓人無法不好奇各種原因。關(guān)于顧太清的姓名問題,學界、坊間一直存有不同的說法,其中尤以冒廣生在為她的詩集《天游閣集》作序時所言“太清姓顧,或曰吳人,或曰顧八代之裔”最為著名。吳人之說,大概是因為太清曾在吳地居住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以訛傳訛造成的。顧八代姓伊爾根覺羅氏,并不姓顧,此說更不可信。太清的外孫富察敦崇則謂:“外祖母姓西林覺羅氏,鄂文端公之族人,幼育于姑母顧氏家,故又姓顧。”恩華《八旗藝文編目》采用此說:“太清幼育于姑母顧氏,故姓顧,名春。”關(guān)于顧氏是何許人,太清為何以顧為姓,楊鐘羲說:“寄食于顧氏,顧為榮邸護衛(wèi)。”啟功則說:“此顧為榮邸護衛(wèi),蓋以冒之報擋子者,或以避獲罪者后裔之故。”實在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實際上,顧太清這一姓名,與她的婚姻有著至為密切的關(guān)系。顧太清結(jié)束游歷生活,回到北京之后,曾嫁與一副貢生為妻,結(jié)婚不久,丈夫病死,太清搬回到西山娘家居住。道光四年(1824),太清二十六歲時,嫁為宗室貝勒奕繪的側(cè)室。奕繪,字子章,號太素道人,別號幻園居士、妙蓮居士,堂號明善。奕繪是乾隆帝的曾孫,榮純親王永琪之孫,榮恪親王綿億之子,嘉慶二十年(1815)襲貝勒,是宗室中著名的才子與飽學之士。奕繪通算學、工詩詞、通書畫,曾管理宗學、御書處與武英殿修書處,著作有《寫春精舍集》、《明善堂文集》、《南谷樵唱集》。 奕繪與太清的婚戀經(jīng)歷了一個非常曲折的過程。奕繪《生查子?記夢中句》曾記載他們相識的過程,描寫的是兩人在蘇州相識的情景。闔廬城指蘇州,寒山秀,應為楓橋寒山寺一帶的風光。太清嫁給奕繪之時,已經(jīng)二十六歲,“相見十年前,相思十年后”,可推知二人相識在十年之前,太清當時為十六歲,正值妙齡。據(jù)說太清自幼不纏足,天資絕美,又有天賦,時作男兒裝,難怪乎奕繪對她一見鐘情:“江月闔廬城,春風戀素手。”情思雖旖旎,境況卻不遂人意。他們在相識十年之后方得以結(jié)成連理,可見當時受到的阻力相當之大。而在兩人已經(jīng)結(jié)為秦晉之好的夢里,相會也是那么的短暫:“夢好合歡才,夢短將離又。惆悵倦游人,夢繞寒山秀。” 文廷式在《琴風余譚》中這樣記載這一段軼聞:“滿族女史曰顧太清者,為尚書顧八代之曾孫女,初適副貢生某,為鄂文端公之后人,夫死后,復為貝勒奕繪之側(cè)室。”這則記載中,真假參雜,如顧八代之曾孫女,并非實際情況,但說太清曾嫁給副貢生某,確為實情,并為太清與奕繪結(jié)合的一大障礙。因為身為罪人之后,太清被迫冒名榮府護衛(wèi)之女,改姓顧,方得以嫁給自己心儀之人。奕繪與太清結(jié)合之后,感情融洽,過著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奕繪與太清同年,嫡妻妙華夫人年長一歲。她對太清亦甚為友善,三十三歲早逝之后,奕繪并未續(xù)娶,也未納妾,直至四十歲病故。故此,冒廣生對她的婚姻生活,有著“九年占盡專房寵”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