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藝評點:清代書院文學教育側記
程嫩生 陳海燕
[摘要]課藝評點為清代一些書院的文學教育手段,清代鐘山書院與經古精舍的課藝評點都很重視文學創作的承嗣與求新、重視因材施教以及重視對生徒習作的褒揚,前者偏重于內容分析,尤其是道德教化滲,透而后者偏重于藝術評價與考據評判,前者對內發性文學創作有所關注,而后者對地位卑微的詞作積極肯定。這些評點對于提高生徒的文學創作水準、拓寬生徒的文學創作視閾以及增強生徒的文學創作自信心等方面大有裨益。不過。由于二者過于重視表彰成就而忽視揭示缺點,因而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徒更好的創作。
[關鍵詞]清代書院;文學教育;鐘山書院;經古精舍;課藝評點 清代書院刻書的一個亮點是出版課藝等連續性讀物,及時反映書院學術成就,開今日學報先河,絕大多數課藝為生徒習作,不過也間有掌教者范文或研究成果,由于出版課藝會宣示學術主張或展示研究成果,因此得到清代不少書院的重視。課藝內容駁雜多樣,有經史之學作品、文學作品、自然科學作品等,其中,文學作品占據著重要地位。清代不少書院通過課藝評點來對生徒實施文學教育,鐘山書院與經古精舍便是如此。這兩所書院均為清代漢學書院,位于江蘇省境內(前者位于南京,后者位于常州),前者在雍正十一年被定為省城書院,后者是由龍城書院演變而來。《鐘山書院乙未課藝》(清代梁星海編,收入《中國歷代書院志》第十一冊)刻于光緒二十一年,《經古精舍課藝》(清代華若谿、繆荃孫編,收入《中國歷代書院志》第十二冊)刻于光緒二十七年,刊刻時間較為接近。這兩所書院的課藝評點可謂清代書院課藝評點典范,因此,選定二者評點進行分析來展示清代書院文學教育之一面,頗有意義。 鐘山書院的課藝評點較為詳密,如潘宗鼎《君子固窮》所得的評點為:“寓牢騷于溫厚,托情抱于芳菲。短調長歌,低徊欲絕。然明珠必耀,幽蕙自馨,保此清寒,勿孤吾意。”吳鳴麒《君子固窮》所得的評點為:“文思深至,說理真切,極力寫出君子身分,大有長劍倚天之慨,非尋常文字也。”朱照《不信仁賢則國空虛》所得的評點為:“忠愛纏綿,詞盡意不盡,意盡淚不盡。一字一凄愴,一句一盤折,文品高絕,文心妙絕,真吾黨心。”鮑梓生《隱居放言》所得的評點為:“心志正大,風度端凝,于政教風俗之原能有所見,維持清議,抒寫深衷,得力亭林遺書多矣。作者潛心向學,心地志趣均好,他日有所成立,不專在文字也。”從中可見,鐘山書院的課藝評點偏重于內容分析尤其是道德教化滲透。經古精舍的課藝評點較為簡練,如張潮《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賦》所得的評點為:“使筆如劍,靡劍不摧。”呂景柟《擬孫可之罵僮志》所得的評點為:“詞旨俊邁,迥異譁囂。”魏聲龢《山濤論》所得的評點為:“一縱一橫,筆鋒可畏。”劉藹《小冠杜子夏賦》所得的評點為:“氣清筆潔。”謝天民《迎秋賦》所得的評點為:“組織工麗,極佳之作。”從中可見,經古精舍的課藝評點偏重于藝術分析與評判,充滿著濃郁的文學性意味。經古精舍的課藝評點雖有時也會涉及內容評判,但這些評判不太注重道德說教,如卜宗俊《輸攻墨守賦》所得的評點為:“樹義必堅,措詞無懦。”汪燮元《擬唐黃文江秋色賦》所得的評點為:“秀色可餐。” 西方文學尚創新,中國文學尚傳統。西方文學演進如放花炮,中國文學演進如滾雪球。與西方文學相比,中國文學具有內斂性。中國歷代文學的復古運動,正是中國文學內斂性的典型反映,中國文學的這種特質在鐘山書院與經古精舍的文學教育中有明顯體現。這兩所書院的課藝評點就極為重視文學創作中的承嗣,如鐘山書院課藝中,石凌漢《君子固窮》所得的評點為:“依仿《七發》,藻采紛綸,深思縹緲,不見三日,精進如此,喜之志。”鮑梓生《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所得的評點為:“奇字奧義,高志深懷,如讀鮑明遠寄妹諸作,又似李昌谷詩。”傅良弼《事前定則不困》所得的評點為:“中散如鶴,軒昂不群。見理明,論事切,良可寶貴。細觀此卷文字,有一種沉凝英邁之概,未知平日曾讀何書?仰慕古人取法何人?順一論之。”翁長芬《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所得的評點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樂天論詩之旨,賢乃得之。”經古精舍課藝中,沈時際《擬李文饒文章論》所得的評點為:“氣味古蕩,純乎魏晉六朝文者。”呂景柟《何易于腰笏引舟上下賦》所得的評點為:“筆力堅卓,詞旨雅贍,求諸近人,雅似陳秋舫《簡學齋集》中筆墨。”許國英《蕭望之論》(五篇)所得的評點為:“五論反覆抑揚,持論平允而波瀾起伏,頗窺古文家標格。”費葆謙《擬唐黃文江秋色賦》所得的評點為:“格摹唐律,詞托騷心。”黃雋《天寶小樂府》所得的評點為:“渾脫頓挫,樂府正聲。” 文似看山喜不平,文章忌諱平淡,翻新出奇,求新求變,力去陳言,戛戛獨造,是古今文學欣賞以及文學創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立意新穎、結構曲折的文章,才能令人耳目一新,給人以一種心靈滿足。有鑒于此,歷代不少書院非常重視此點,從鐘山書院與經古精舍的課藝評點也可窺幾斑,如鐘山書院課藝中,翁長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所得的評點為:“文如看山無一平處;如看花無一俗處。冰壺濯其魄,雪椀扇其芳,真是雅才。”郜懷沁《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所得的評點為:“運筆下字,無一處隨人,故奇崛如此,興采壯烈,心志悲涼,可歌可泣之文也。”楊炎昌《君子固窮》所得的評點為:“無一筆不曲,無一語不深,無一字不雅,氣味馚馥,神思幽微,直是散體文家妙境,此題得此文,吾滿志矣。此文不特文字好,并見志趣亦好。真能固窮之士也,愿守此終身,不負厚望。切屬!切屬!”楊熙昌《隱居放言》所得的評點為:“一講沉郁絕倫,大有長劍倚天之慨。以下兩比,詞意稠疊,無一直筆,無一常語,能手也。”徐德輝《隱居放言》所得的評點為:“吸諸子之髓,匯群言之宗,奇奧幽杳,無一字一語拾人牙慧,何處得此異才,驚喜之至。”經古精舍課藝中,惲寶元《中秋賞月詞》所得的評點為:“無語不新,無字不煉,名作也。”范耀宗《脈望》等四作所得的評點為:“君房言語妙天下。”黃雋《擬陸機演連珠》所得的評點為:“精言力透紙背。”呂景柟《九寒詩》所得的評點為:“格高意煉。”不過,與鐘山書院相較,經古精舍的課藝評點在此方面的措辭顯得較為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