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兩部現代漢語教材語法部分比較分析
佚名
論文關鍵詞:現代漢語語法詞類句子
論文摘 要:本文選取胡裕樹主編的《現代漢語(重訂本)》和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三版)》兩套教材,試從語法體系、詞類、短語(詞組、結構)、句子以及其它語法層次方面入手,進行語法方面比較研究,以期對今后的教學研究有所幫助。 現代漢語是中文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而關于這方面的教材也種類繁多,且各有優劣。本文就選取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胡裕樹主編的《現代漢語(重訂本)》(以下簡稱胡本)和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三版)》(以下簡稱黃廖本)這兩套現代漢語教材,從語法部分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它們的異同,試從語法體系、詞類、短語(詞組、結構)、句子以及其它語法層次方面入手,評述兩套教材的理論指導和編寫特點,以期對今后的教學研究有所幫助。 一、兩部教材版本介紹 (一)胡裕樹主編的《現代漢語(重訂本)》 本書第一版最早成書于1962年,由教育部組織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教育學院和復旦大學六所院校協作編寫。1978年修改再版,增加安徽大學為協作單位。《現代漢語(重訂本)》吸收了語言學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根據使用單位和讀者的意見,對原書做了必要的增刪和改動。 (二)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三版)》 本書是編者原“蘭州本”《現代漢語》的增訂三版。1991年出版的增訂版對原來的蘭州版做了大幅調整,增補了如句群、語體風格等大量內容。1997年的增訂二版,有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在語法章增加了語義、語用和變換分析等內容。而增訂三版在增訂二版的基礎上調整了部分章節,使教材編排顯得更加合理科學。 這兩本教材,胡本編寫的特點是簡賅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點,方便初學者了解現代漢語這門課程概況。本書出版早,流傳廣泛,影響深遠,是學習入門的好教材。而黃廖本是目前發行量最大的一種教材,影響也較為廣泛。本書與胡本比較,可以看出其編寫詳細,幾乎囊括所有現代漢語研究的內容,而且構建的現代漢語系統也很嚴密,能夠更好地為讀者提供幫助。而且本書的修訂一直不斷,作者能夠適當地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對書中的內容做出刪改,特別是在句法分析上,基本能夠為句子分析提供合理的解釋,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二、語法體系比較 在胡本中,是這樣定義語法體系的:“所謂體系,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它不是單一的東西,是許多較小的單位組成的;第二,這些單位不是孤立的,它們互相聯系,處于一定的關系之中。”“語法體系這個術語,也可以用于另外一個意義上,那就是指‘語法學家對于語法現象的觀點,及其根據這些觀點作出的一切闡述。’” 黃廖本認為語法體系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語法系統,即客觀存在的語法事實、語法規律的系統性。一是指語法學說的系統性。“它是研究和解釋語法事實時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分析術語等的系統性。” 從兩本對于語法體系的定義不難看出,二者對于語法體系在概念上看法大同小異,都認為語法是一個系統結構,由其下位結構單位組成,這些單位相互聯系,具有規律性。其次,我們所說的語法體系,實際上是語法學家用來分析客觀存在的語法現象所采用的一套理論體系。 三、詞類比較 胡本認為語法上的詞類,“指的是詞在語言結構中表現出來的類別。”“語法上區分詞類的目的是為了指明詞的外部機構關系,說明語言的組織規律,因此分類的基本根據是詞的語法功能。”并認為詞的語法功能首先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上,能夠單獨充當語法成分的是實詞,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是虛詞。 據此把詞分成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副詞、代詞等七類;虛詞分為連詞、介詞、助詞、語氣詞、嘆詞、象聲詞等六類。 黃廖本認為詞類是詞的語法性質的分類。分類的依據是詞的語法功能、形態和意義,主要根據的也是詞的語法功能。認為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有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分,只有語法意義的是虛詞。 實詞下位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區別詞、數詞、量詞、副詞、代詞、擬聲詞、嘆詞等十類;虛詞下位有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等四類。 從二者對于詞類劃分的標準來看,黃廖本主要依據詞的語法功能,同時以詞的形態和詞匯意義為輔助標準。而胡本在劃分上一般是詞的語法功能即以能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為依據。黃廖本認為“語法功能”指詞在語句中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詞與詞或者短語的組合能力。胡本也基本是這樣表達。二者都采用兩分法,把詞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但是,由于對詞的語法功能內涵的把握和采用其它輔助標準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兩家對實詞和虛詞所包含的范圍有不同的看法。具體表現為
(一)都把句子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種。根據謂語,大致都把主謂句分為名詞性主謂句、動詞性主謂句、形容詞性主謂句和主謂謂語句。黃廖本劃分更詳細,還對非主謂句進行下位分析。 (二)在句法成分上,胡本只有傳統的六種成分,即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六大成分,而黃廖本增加了動語和中心語兩個成分,這樣顯得更加嚴密,因為謂語是與主語相對的,動語是跟賓語相對的,中心語是與定語、狀語相對的。 (三)對于主語和賓語的分析,二者都注意從語義和語用平面入手,形成句法、語用和語義三個平面的語法分析。黃廖本進一步分析了主語和賓語在句子語義上是施受關系,指出主語、賓語與施事、受事不是同一個層面的內容,把它們分為施事主語(賓語)、受事主語(賓語)、當事主語(賓語)三個意義類型。 (四)兩本教材都把“把”字句和“被”字句作為動詞謂語句的特殊形式做了深入的講解,但在黃廖本中還有連謂句、兼語句、雙賓句、存現句,在胡本中把連謂和兼語這兩個放到動詞性謂語中講,比黃廖本顯得簡略一些。 (五)胡本所說的特殊成分跟黃廖本的獨立語相當,其中的全句的修飾語,一般是作為狀語分析,屬于黃廖本中的插入語,其他兩項相當于稱呼語、感嘆語、擬聲語。 (六)在句子分析上,二者采用差不多的分析法,即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綜合起來的直接層次分析方法,與短語分析相對應。 在復句章節中,胡本認為一個復句包含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有一定聯系,而這種聯系是通過一定的語法手段——語序和關聯詞語——來表示的。按照分句之間的關系,把復句分為聯合復句和偏正復句兩大類型。認為聯合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平等地連接起來的,分句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而偏正復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構成的,正句是全句的正意所在,偏句從種種關系上去說明、限制正句。按照分句間的關系把聯合復句分成并列、連貫、遞進、選擇關系四種復句,把偏正復句分為因果、轉折、條件、讓步關系四種復句。 黃廖本認為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上相關、結構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句子即分句組成。分句是類似單句而沒有完整句調的語言單位。根據分句間的意義關系可把復句分為聯合復句和偏正復句兩大類。聯合復句內各分句間意義上平等,無主次從之分。偏正復句內各分句間意義有主有從,也就是有正句有偏句。聯合復句又分為并列、順承、解說、選擇、遞進五小類。偏正復句又分為轉折、條件、假設、因果、目的五小類。 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二者對復句的大體認識相同,但在分句間的關系上存在著一些差異,胡本認為有八種復句,而黃廖本認為有十種。胡本的連貫復句相當于黃廖本的順承復句,胡本的讓步復句歸入黃廖本的轉折復句中,而假設復句又從胡本中的條件分出來。此外,黃廖本還另外分出解說和目的兩種復句。 胡本把分句間的停頓取消了,或者有一些詞語省去的復句叫做復句的緊縮形式。而黃廖本直接用“緊縮句”來表示這種形式,不過胡本只提到偏正復句的緊縮形式,而黃廖本包含聯合和偏正復句這兩大類。 黃廖本里還有句群這一說法。它由前后連貫,共同表示一個中心意思的幾個句子組成。根據句際關系,可以把句群分成并列、順承、解說、遞進、選擇、轉折、因果、目的、假設、條件等等。這與復句關系有對應關系。本書把句群編入語法部分,是從學習復句和連詞的用法角度來考慮,掌握句群知識有助于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而胡本不在語法篇章中考慮這些問題。 六、結語 上述兩部教材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繁簡與通俗的協調上,各有千秋。由于教學對象、教學目的的不同,這兩部教材的編寫在體系框架、語法點的選擇與分析上都有各自的特點。在上述比較中我們可以做出下面一些小結: 二者在大的語法框架上,基本一致,都能吸收新的語法研究成果,對現代漢語的語法系統做出較為科學合理的解釋。其次,它們又有不同的特點,相對黃廖本,胡本較為簡約。特別在句子成分的介紹上,黃廖本用了大量的篇章來構建這個系統,建立起相對嚴密的系統,并在邏輯推理和劃分標準上盡量做到一致,使其能夠量化,可操作性更強。再次,胡本采了用許多傳統術語,并進行了一些創新,現在大多數為大家所采用,而黃廖本在術語的規范性上更加科學合理。胡本提出的句法、語義、語用三平面的嘗試,現在也為大家所采用,這在黃廖本中更進一步做出論述。在實用角度,胡本體系清晰,而黃廖本有大量的例釋,并配有詳細的圖解,具有一定的價值,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 參考文獻: [1]胡裕樹.現代漢語(重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孫建強.論黃、廖《現代漢語》(增訂本)的語法體系[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 許光烈.黃廖本《現代漢語》求疵[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1). 徐曉琳.四本高校現代漢語教材語法部分之比較[J].東南傳播,2007,(10). 肖 鋼.幾部通行現代漢語教材語法部分的比較分析[D].吉林:延邊大學,2003. 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三版)教學說明與自考參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