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兩部現代漢語教材語法部分比較分析
陳輝
論文關鍵詞:現代漢語語法詞類句子
論文摘 要:本文選取胡裕樹主編的《現代漢語(重訂本)》和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三版)》兩套教材,試從語法體系、詞類、短語(詞組、結構)、句子以及其它語法層次方面入手,進行語法方面比較研究,以期對今后的教學研究有所幫助。 現代漢語是中文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而關于這方面的教材也種類繁多,且各有優劣。本文就選取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胡裕樹主編的《現代漢語(重訂本)》(以下簡稱胡本)和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三版)》(以下簡稱黃廖本)這兩套現代漢語教材,從語法部分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它們的異同,試從語法體系、詞類、短語(詞組、結構)、句子以及其它語法層次方面入手,評述兩套教材的理論指導和編寫特點,以期對今后的教學研究有所幫助。 一、兩部教材版本介紹 (一)胡裕樹主編的《現代漢語(重訂本)》 本書第一版最早成書于1962年,由教育部組織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教育學院和復旦大學六所院校協作編寫。1978年修改再版,增加安徽大學為協作單位。《現代漢語(重訂本)》吸收了語言學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根據使用單位和讀者的意見,對原書做了必要的增刪和改動。 (二)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三版)》 本書是編者原“蘭州本”《現代漢語》的增訂三版。1991年出版的增訂版對原來的蘭州版做了大幅調整,增補了如句群、語體風格等大量內容。1997年的增訂二版,有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在語法章增加了語義、語用和變換分析等內容。而增訂三版在增訂二版的基礎上調整了部分章節,使教材編排顯得更加合理科學。 這兩本教材,胡本編寫的特點是簡賅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點,方便初學者了解現代漢語這門課程概況。本書出版早,流傳廣泛,影響深遠,是學習入門的好教材。而黃廖本是目前發行量最大的一種教材,影響也較為廣泛。本書與胡本比較,可以看出其編寫詳細,幾乎囊括所有現代漢語研究的內容,而且構建的現代漢語系統也很嚴密,能夠更好地為讀者提供幫助。而且本書的修訂一直不斷,作者能夠適當地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對書中的內容做出刪改,特別是在句法分析上,基本能夠為句子分析提供合理的解釋,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二、語法體系比較 在胡本中,是這樣定義語法體系的:“所謂體系,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它不是單一的東西,是許多較小的單位組成的;第二,這些單位不是孤立的,它們互相聯系,處于一定的關系之中。”“語法體系這個術語,也可以用于另外一個意義上,那就是指‘語法學家對于語法現象的觀點,及其根據這些觀點作出的一切闡述。’” 黃廖本認為語法體系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語法系統,即客觀存在的語法事實、語法規律的系統性。一是指語法學說的系統性。“它是研究和解釋語法事實時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分析術語等的系統性。” 從兩本對于語法體系的定義不難看出,二者對于語法體系在概念上看法大同小異,都認為語法是一個系統結構,由其下位結構單位組成,這些單位相互聯系,具有規律性。其次,我們所說的語法體系,實際上是語法學家用來分析客觀存在的語法現象所采用的一套理論體系。 三、詞類比較 胡本認為語法上的詞類,“指的是詞在語言結構中表現出來的類別。”“語法上區分詞類的目的是為了指明詞的外部機構關系,說明語言的組織規律,因此分類的基本根據是詞的語法功能。”并認為詞的語法功能首先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上,能夠單獨充當語法成分的是實詞,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是虛詞。 據此把詞分成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副詞、代詞等七類;虛詞分為連詞、介詞、助詞、語氣詞、嘆詞、象聲詞等六類。 黃廖本認為詞類是詞的語法性質的分類。分類的依據是詞的語法功能、形態和意義,主要根據的也是詞的語法功能。認為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有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分,只有語法意義的是虛詞。 實詞下位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區別詞、數詞、量詞、副詞、代詞、擬聲詞、嘆詞等十類;虛詞下位有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等四類。 從二者對于詞類劃分的標準來看,黃廖本主要依據詞的語法功能,同時以詞的形態和詞匯意義為輔助標準。而胡本在劃分上一般是詞的語法功能即以能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為依據。黃廖本認為“語法功能”指詞在語句中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詞與詞或者短語的組合能力。胡本也基本是這樣表達。二者都采用兩分法,把詞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但是,由于對詞的語法功能內涵的把握和采用其它輔助標準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兩家對實詞和虛詞所包含的范圍有不同的看法。具體表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