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歌曲與英語語言學習
衣媛群
Abstract:The intelligence of the music means the feeling and intuitional ability to the rhythm, tone and melody, and the ability of showing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with the music.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music are extensively used in developing various kinds of intelligence and potentiality of inpiduals. Teenager students have sharp sense of hearing, are good at imitating, and have potentiality of music. So, utiliz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or music resources, integrating the music and teaching content is the main way to train the musical intelligence of students. There are teaching ways of listening to the theme music or background music, singing the English songs which are in pace with teaching materials or the lyrical songs contacting closely with the life. Study have shown that listening to the songs can promote the input, internalizing and acquisition of languages; singing songs help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of music, strengthen sense of rhythm, study pronunciation, grammar, sentence structure, increase the vocabulary, strengthen the edifying of language culture, excite interest and motive of studying English. Arranging the right time for student to listen or sing English songs can dispel the fatigue, enliven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of class, strengthen the group's cohesivenes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 Key Words:English songs English study musical ntelligence English teaching interest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薛小芳,P117,2001)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并且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和探索,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目前,不少學生認為學英語很費功夫并且也很乏味,還有些學生對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英語可學可不學,所以大多數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造成這種情況有種種因素,首先是大多數學生忽略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與動機,其次由于沒有好的學習方法,致使長期學習效果不佳,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有些教師為完成教學進度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把教學內容全部“灌”給學生,使學生缺少了主動性,對英語這門文化課興趣就不大了。(薛小芳,P118-119,2001) 綜上不利因素,如不采取有效辦法控制,對教師的教學是極為有礙的,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的同時,培養和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和體會主動地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英語教學中的不利局面,提高教學質量。凡是能激發學生喜愛英語學習的方法,便是教英語的好方法。(薛小芳,P120,2001)在英語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英文歌曲輔助教學,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學中運用英文歌曲的理論依據 (一)運用英文歌曲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 1.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學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抽象思維依靠形象思維支持的。(胡蓉,P210,1998)他們喜歡直觀、形象,讓他們枯燥地背誦英語單詞,猶如把他們捆綁起來,學生能情緒高漲嗎?而采用聽、唱英文歌曲的教學手段,將語言與情境結合,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在獲得愉悅的同時,更激活了學習的心理內驅力,使大腦充滿生機和活力。 2.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獲得知識,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將英文歌曲引入教學正符合從感知到理解的認識規律。(胡蓉,P211,1998)它把語言知識融合于有趣的歌詞中,將知識與趣味、抽象與形象緊密地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識和形象材料;用旋律為學生架起了由感性認識通往理性認識的橋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和濃厚的興趣;在聽、唱英文歌曲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鞏固。 (二)運用英文歌曲符合生理學和心理學原理 1.符合生理學原理。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維,是音樂的腦、感情的腦。聽、唱英文歌曲可陶冶學生的情緒,刺激大腦,激活右腦神經,引起高度興奮,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感。與此同時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維和語言的左腦,使其興奮。這樣左右腦交替興奮,不僅使思維與語言引起共振,使口語通暢、自然,而且可以大大開發大腦的潛力。(曹理、何工,P156,1996) 2.符合認知心理學原理。認知心理學主張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情景中操練外語,那種無意義的模仿記憶、不理解而過多的死記硬背都是不可取的。聽、唱英文歌曲,就為學生建立起無意識的心理傾向,調動起高度的學習動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奮點,使其迸發出潛在的能量,這就為學生輕輕松松接受知識奠定了心理基礎。(曹理、何工,P157,1996) 二、英文歌曲的具體運用 英文歌曲教學,可以把所教英語知識或當天所學的英語單詞、句子,填入樂曲中。樂曲有新曲,有舊調。用什么樣的曲調,視內容而定,靈活機動。各樂曲的旋律應簡單易學且為學生所熟悉。 教學中在什么情境下運用英文歌曲,運用什么樣的英文歌曲,這都是有講究的。 1.導入新課。唱英文歌曲能巧妙自然地引出新授課內容。把確定的教學目標,需要學生掌握的單詞、句子配入學生熟悉的曲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有些新鮮,在輕輕松松中掌握了新知識。例如教句型“Who's the boy girl”,先將其套入“Hello Who are you”的曲子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演唱中感知,直到熟練。這樣在優美的旋律和和諧的氛圍中把學生帶入英語知識的殿堂。直至授課結束時,學生還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情緒仍然是那么興奮、激昂,嘴里哼唱不止,體驗了學英語的快樂。 2.復習舊課。復習舊知識更是學生大唱英文歌曲的好時機。一曲曲優美、熟悉的旋律,把學生帶入到以往的日日夜夜,引發他們美好的回憶,曾經學過的單詞、句子如潺潺的溪水汨汨流出。在這種情境氛圍中,那些先前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 3.調節情緒。每節課上課前或下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精神狀態,讓學生唱英文歌曲或用錄音機播放英文歌曲。唱英文歌曲能將學生課上的動作變成音樂聲中有規律的動作。這樣,上課前唱能使學生從下課10分鐘的活動中迅速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課中唱英文歌曲能消除學生的厭倦、疲憊心理,提高學習效率;下課前唱能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結束一節課的緊張學習,為轉入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精神上的準備。 4.調整注意力。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特點。采用聽、唱英文歌曲的教學手段,將語言與音樂情境結合,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們隨著歌曲的旋律,耳中聽、口中唱、腦中想,各種感官協調并用,既放松肢體,又舒緩腦力,從而精神振奮、興味盎然,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