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議高中地理課教學的語言藝術

程萍

古人說“一言可以定國,一言可以喪邦”,“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這充分肯定了語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和獨特魅力。地理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堂好的地理課,學生在獲得豐富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能感受到這種藝術所在,在這其中,地理教學語言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它是地理課堂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和保證。無論在傳統的教學階段,還是走向現代化教學的今天,無論教師使用何種現代化教具,無論教學方法和手段如何多樣,地理教學最后都要通過教學語言的表達來實現。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能以其出色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如若不然,課堂教學將是枯燥無味,學生視聽課為受罪。

我們這里所講的語言藝術,包括言詞語言和肢體語言兩個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到課堂言詞的生動形象和肢體語言的明快呢?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要多方位、多層次地挖掘生動形象的言詞材料

可以從下面幾個途徑中獲得:

1、深挖教材內容,從教材本身去發掘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材料,寓教于樂,激發學生興趣。現行的中學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語言是很生動形象的。如地形、地貌、地勢描寫的內容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藏北高原地貌特點是“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新疆的地形輪廓是“三山夾兩盆”等。類似的描述還有很多,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用表情去朗讀,或者繪聲繪色的描述一下,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突出主題,還能增強記憶,達到并超過預定效果。

2、注意學科的橫向聯系,結合其他學科中有關地理方面的片段來豐富地理課堂語言。可以把語文適當用于地理教學。如陳毅在《贈緬甸友人》中寫道:“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通過對橫斷山區怒江的描寫,歌頌了我國與緬甸的友好鄰邦關系,進而使同學們在詩中了解了怒江向南流入緬甸更名為薩爾溫江注入印度洋,同樣符合現行高考的文科綜合教學。還可以運用數學知識于地理。例如,可用“若將耀斑在短短幾分鐘內發出的能量折算成百萬噸級的氫彈,再按地球上現有60億人口均分,則每人可以分到一至兩顆氫彈”來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因地制宜地引入其他學科的一些與地理有關的精彩內容,不僅能加強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加強知識掌握的牢固性,而且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其知識遷移的能力。

3、運用地理詩歌來加強課堂的語言藝術。教師要善于學習,平時注意收集些詩、詞、歌謠,或自己編寫一些地理詩歌,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有選擇性地加以引用,不這樣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能擴大知識面。如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同學們對東亞季風的了解,引用了《黃土高坡》這首歌的一句: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聽完這段歌,同學們既記住了東亞的冬夏風,同時為解釋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礎。還有,唐代詩人張藉“天星附地能為石”的佳句,科學地說明了隕石的來歷和成因;劉禹錫的“海潮隨月大,江水應春生”,反映了海潮與南方河流漲落的規律。總之,運用生動形象的地理詩歌來增強課堂的語言藝術,已被大多數地理教師所肯定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相信地理詩歌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 4、利用課外時間收集諺語、古語、俗語、典故來豐富課堂語言。諺語、俗語等等都是人們長期生活和生產斗爭經驗的概括與總結,有些諺語或俗語看似粗俗,卻極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課堂教學言語中,準確及時地插入一些諺語或俗語,有時可以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在講授四季更替時,可指出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在歷法上一個獨特的創造,同時引用一些農諺來創設教學情境。例如江南農諺:“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種莫遲延”,“插秧過立夏,插無(不)插也罷”,“七蔥、八蒜、九蕎頭”(閩南話念起來都是有壓韻的),這些農諺揭示了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要求農民在生產過程中要因時制宜,如果違反農時,就會造成農業減產。

4、修辭是語言的美化劑。運用修辭可使教學語言形象生動、富有理趣情趣,從而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地理課堂上,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夸張和擬人等。如在講到抽煙有害健康時,我說:“抽煙有四大好處,一是可以演包公(很黑),二是可以防小偷(晚上一直咳嗽),三是節省衣料(很瘦),四是永遠不老(早死)。”

此外,在地理教學語言中,還可以使用成語、別稱、趣聞、謎語、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說節選等文體,只要運用適時適度且切換自如,加上豐富的感情、無限的激情,即可使教學語言熠熠生輝、妙趣無窮。

二、在藝術語言材料確定后,教師要在肢體語言上下工夫

肢體語言往往被老師所忽視。據國外一名心理學家測定:感情的全部表態=7%的言詞+38%的聲調+55%的表情(包括必要的手勢)。肢體語言是教師的第二張嘴,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來配合傳遞地理教學信息,則可以運用自如地進行直觀教學,通過學生的視覺感受,喚起學生的注意,長時間保持興奮狀態,精神振奮,增強學生記憶。比如“手勢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在高中地理中可多處運用:學習“大氣的水平運動”時,手心向上,大拇指與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拇指代表實際風向;學習“氣旋與反氣旋”時,稍握拳,拇指與四指垂直,四指圍繞拇指代表氣流的旋轉方向,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氣流上升,向下代表中心氣流下沉。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生動形象的藝術語言,并通過表情、手勢等輔之以簡單、明快的體態語言,使聲、形、情有機融為一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可以轉化為學生記憶地理知識和理解地理原理的一種強力催化劑,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地理教學的語言藝術,包括娓娓動聽的言詞性語言和簡單、明了、形象的體態語言,這兩種語言的巧妙結合與靈活應用,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大有裨益,應大力提倡。當然,教師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見效,因此,教師語言技能的修煉應該貫穿于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藝術風格。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