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申小龍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在課程改革中,小學數學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教師促進者的作用。要充分發揮教師促進者的作用,必須把握好課堂教學中的語言。
一、小學數學教學語言——多樣化的提問藝術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而深刻的提問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鑰匙。只有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語言盡可能的多樣化,再輔之以適當的肢體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靈感。如:提問時可說“你能幫老師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你愿將你的答案告訴大家嗎?”同時多設置一些不同層次的提問,這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勤于動腦、積極配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語言——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經常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如:在“一位數除三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出示題:428÷2,教師說:“根據這道題的特點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你有勇氣獨立完成這道題嗎?”當全班學生都做對時,教師說:“你們真聰明!”這樣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動,而且師生的情感得到發展。
在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境:當一名學生正確地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或一名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把問題回答正確,教師會說:“同學們,鼓勵他!”全班同學會熱烈的、帶有節奏地鼓掌;有的老師還會用親切的語調說:“回答得非常好!”我想,這樣一句話會使這名同學全天都能愉快地學習。
教育家赫洛克作了一個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四個組,學習同一難度的內容。第一組為受表揚組,經常受到表揚,成績扶搖直上。第二組為受譴責組,責備經常不斷,這些責備,開始起點作用,后來就“疲”了,成績持續下降。第三組為被忽視組,只是在一旁靜聽前兩組所受到的表揚與譴責,自己既得不到直接的表揚,也不遭受直接的譴責,學習成績比前兩組都差。第四組為控制組,既不給予任何表揚與譴責,也不讓他們聽到對前兩組的表揚與譴責,學習成績最差。由此,赫洛克得出結論:獎懲都是必要的,不給予獎懲會引起學習下降,而獎勵比懲罰對學習的促進作用更大。
教師要善于表揚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做一個細心的教師,只要發現學生有一點點進步,都應及時表揚。
三、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批評語言的幽默化
批評的幽默化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提醒他上課要認真聽講,真是一舉兩得。避免了學生的抵抗情緒的產生。有時剛過完節假日,學生上課不專心,課堂紀律不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喚起學生注意力,促其改正缺點的目的。
老師就像一個演員,但不是一個只顧自己的表演,也應該讓學生有機會展現自己,幫助學生把別人的話聽懂加上自己的理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進行提問時,應充分表現疑問的語氣,促使學生思考。對學生答案進行評價時,語氣要平和,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表揚是真誠的。對學生進行批評時,語氣要婉轉,諄諄教導。
總而言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科學、深刻、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親切、自然,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激勵和鼓舞。教師要善于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和教育性,用藝術化的優美形式和方法訴諸學生的感官。只有這樣,才能輕松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