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王美麗
一、語言的風格
教師的語言風格是指教師以自己的語言特色為基礎,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所形成的比較穩定而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有的教師的講授語言以文字修養高見長,其好處是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借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有的教師的講授語言循循善誘,能夠令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其好處在于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易使學生更輕松地接受知識;有的教師知識面廣,博學多識,因此在講課過程中,往往能夠旁征博引,這無疑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大有裨益。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理解事物的能力稍微差一點,但從另一方面講,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教師獨特的語言風格,是使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要在努力說好普通話的基礎上,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教學語言風格,為架起師生心靈之橋,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做好準備。
二、幽默感
幽默感是教師獲得教學成功的要素之一,具有神奇的教育功能。幽默的語言是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不僅不把學習作為負擔,反而會產生一種快感,從而對正確的知識加深印象,在笑聲中綻開智慧的花朵。
三、啟發性
思維的啟動往往從驚奇和疑問開始。目前教育界公認的看法是: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充分依靠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技能,發展自己的能力。
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設意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并發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四、語調、語速的選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聲音的高低、快慢必須適度。語調的強度和語言速度的起伏變化能使教學語言具有和諧悅耳、節奏鮮明的特點。以本班學生均能聽到為準,同時注重語言的抑揚頓挫和輕重強弱的變化,用自己體驗到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并啟發學生深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課文。聲調的快慢適中,能夠給學生悅耳動聽的美感;適當的停頓,可以給學生留下思索和聯想的余地,使學生有消化和吸收的空間。在強調某些內容時,不可用一種語言節奏,要適度地調節語言的快慢高低,這樣不僅會給學生新鮮感,也能使學生有充足的理解和思考問題的時間。在肯定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可用較高較快的語氣、語調去贊許,這樣會給學生以很大的鼓舞。
五、體態語言不可忽視
1. 表情語言。面部表情對講課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作為心靈之窗的眼睛,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也要得當。在上課過程中,若學生有違紀現象,可采用突然沉默或停頓的方法,用眼神去注視,給予警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就會達到。而對該學生來說,既使他受到了教育,又不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進程。
2.動作語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離不開手勢,手勢具有強調、示范的作用。恰當的手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形象的補助語言教學的效果。摸一摸頭,拍拍肩膀,拉拉小手,對于小學生來說,不但傳達出老師對他的信任,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