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魯迅《復仇(其二)》中的宗教意蘊
蘇濛
論文關鍵詞:魯迅 《復仇?其二?》 宗教思想
論文摘要:魯迅的散文詩《復仇?其二?》是對耶穌蒙難故事的改寫?融匯了作家個人深刻的生命體驗?并從內容和言語敘述兩個層面對各種宗教進行了既有批判又有借鑒的理性改造。
宗教從)‘義上來說具有多力面的內涵小中一指有制度的組織而言而是包含一切人類心態中的崇敬包含無論哪一種民族或哪一種人類都具有的宗教思想。就以石似最無宗教傳統的中囚來說從古代的庶物崇拜天祖崇拜以及一切關于命運禍損的信仰到后世流行的孺、釋、道無一小是宗教思想的蔓延。人小一定有宗教信仰卻小可能沒有宗教思想。
角一迅對于宗教的態度是為我所用的“拿來卞義”。他否定并批判宗教叩心卞義的一面同時又充分肯定宗教合理性與積極意義的一面。據有關研究者統計角一迅7}一共購買宗教書刊130余種約400多冊僅1921年就購置佛經《長阿含經》、《中阿含經》、《)‘一弘明集》等小下ao種。其作品中引用有210多處其評論宗教的范圍遍及理論、戒律、制度、儀式、流派、人物等。在現代作家中氣一迅可謂重視宗教研究的第一人。也叩~其如此他的宗教思想可以說融通并覆蓋廠他的文學創作。而《野草》中的《復仇其一》則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散文詩。本文試圖探尋氣一迅在此作中所表現的宗教意蘊。
首先從《復仇其一》的內容層面上來看氣-迅選取廠《圣經》中耶穌受難的i}}事原型。《復仇 其_》直接取材于基督教《圣經》“新約個書”第27章關于耶穌之死的記載。耶穌的形象對中囚現代作家們來說是影響}大的。林語堂曾說“上帝已小再是虛幻的它已從耶穌身上具體地表現出來。這就是宗教完整而純粹絕對小是一種假設。”’耶穌是作為一種}’}JJ}身人格和愛的寬恕的人格被中囚作家接受的因此作為基督教核心概念的“上帝”與“耶穌”對于中囚現代作家來說與其說有著宗教意義小如更確切地說是文化的意義。
i一迅充分肯定廠耶穌基督的愛的人格他認為“我們民族最缺乏的東西是誠和愛”。2氣一迅對《圣經》.1次事的改寫中最為重要之處是將作為“神之r”的耶穌演繹、寫成為“人之r”的耶穌。而且令人}含涼的是他在《復仇其_》中賦予廠耶穌復仇心理將耶穌刻劃為一個為民眾謀}Q7-i }I卻小為民眾理解反遭凌辱迫害的孤獨的精神界之戰十。從宗敬的意義來說先覺的命運總是悲劇性的小為人所容其意義就在于悲劇本身總是通過毀火來顯示其價值。耶穌基督就意味著受難意味著遭棄絕這里小存在應該與否的問題耶穌小應該有一絲的世俗小平因為他來到人間就是要赴十字架的從來沒有人質疑耶穌赴死還有其他雜念。氣一迅卻以他那顆善感的心去揣摩耶穌將耶穌還原為一個活廠}一廠}一的人之r從正常的人性上去把握耶穌的心理他雖然博愛寬恕但也應當一并擁有人類正常健個的其他品格和人性。于是氣一迅筆下的耶穌面對“四面都是敵意”的環境進行廠復仇。他‘玩味”、“悲憫”、“咒詛”這此人們“小肯喝那沒藥調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樣對付他們的神之r而且較水久地悲憫他們的前途然而仇恨他們的現在?!痹跉庖谎傅墓P下耶穌被賦予作者個人的思想被描寫成一個有血_有肉的先知先覺者的形象。氣一迅認為“上帝離棄廠他他終于還是一個‘人之r’然而以色列人連‘人之r’都釘殺廠?!贬敋S‘人之r’的人們的身上比釘殺廠‘神之r’的尤其血污血腥。m}一迅借耶穌的形象對落后愚味且小覺悟的蕓蕓愚眾進行廠“復仇”式的激烈的批判。作者將“神之r”改為“人之r”的個部意義正在這里即為人群為人類謀求幸損的“人之r”遠比“神之rm有現實的與哲學的價值。
發廠}一在氣一迅身上也有相似的體驗。“愛”的人格在氣一迅身上最是難以理解。他治家、交友、培養文學青年與救助窮人均施以愛心。他深感到自己的這種“愛”小被他人理解甚至遭遇他人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背叛。叩其如此便產廠}一廠他個人的刻骨銘心的痛公體驗。他早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就自我肯定道“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到20年代與許)‘平心交之時仍然覺得“在廠}一活的路上將血_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但山于后來“人們笑我瘦弱廠連飲過我的血的人也來嘲笑我的瘦弱廠?!@實在使我憤怒怨恨廠有時簡直想報復?!?劉小楓以為“這種基于怨恨和報復的人道卞義精神小是把人類石作這一運動中的直接對象而是朝所恨的東西打出的一張牌而已?!薄斑@大概就是說角一迅的“愛”實(;rJ、上采用廠“恨”的形式。與耶穌的境況何其相似先覺之十被“暴君的巨民”謀殺廠中囚成廠蕭瑟頹敗的墳地尤其到廠寫作《野草》的1924-1926年蕭條肅殺之氣吏為濃重“叩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加上被周作人夫婦趕出八道灣寓所以及遭眾人背叛等眾多事件角一迅發出廠復仇的口y喊聲“東力發自人類I句各民族所要的是‘人’—自然也是‘人之r’……可是魔鬼手上終有漏光的處所掩小住光明人之r醒廠他知道廠人類間應有愛情知道廠從前一班少的老的所犯的罪惡于是起廠公悶張曰發出這口}I聲……我們還要口}I出沒有愛的悲哀口}I出無所可愛的悲哀。;s耶穌身上極具感染力的悲劇性正好與角一迅思想中那種“精神界之戰十”遭到庸眾嘲笑戲耍和謀殺的情形相對應。 可以說在這里角一迅并非是寫耶穌而是在寫自己是以己之心來感受和體驗耶穌臨死時的悲憫、仇恨和咒詛從而以此向這個黑暗的世界復仇。角-迅改寫這個.1改事顯然小在宗教解釋而是在于體味受難、蒙遭棄絕的意義是在以“圣經注我”的力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體驗。
其次從《復仇其_》的言語敘述層面上來石角一迅使用廠佛教語匯詩篇中多是許多模仿古代漢譯佛經的語詞。如“他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著可憫的人們的釘殺神之r的悲哀和可咒詛的人們要釗殺神之r而神之r就要被釘殺廠的歡喜。突然間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廠心髓廠他即沉酣于大歡喜和大悲憫中。”這里的“痛楚”、“大歡喜”、“大悲憫”都是出自漢譯佛經語匯作者用這此佛經語匯來形容耶穌受難時的心理。
從一此佛經語詞的“所指”意義上來說作者所要表現的是告訴讀者耶穌的受難與佛教中死亡的含義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同樣的小以死亡為公耶穌赴死是他的使命而佛教的死亡正是廠}一命的完滿大成。角一迅欣賞佛教的死亡觀將死亡石作廠}一命的極致與匕揚并非如佛教徒般地向剎_涅類的至i佰境界而是因為他深深地感到惟有死亡才是對人廠]-公痛的最快意的復仇力式。在氣一迅看來人廠卜充滿廠,u痛廠}一命的過程即是與,u痛搏斗的過程,u痛無處小在廠}一命也無處小緊張。當你在剎那間結束廠廠}一命,u痛勢力便失去廠他肆慮的對象為,u痛所折磨而無法可想的廠}一命便以最極端也最簡捷的力式復廠仇。廠}一命本身的意義也就達到廠匕揚與極致于是有大歡喜?!稄统鹌鋉》中耶穌因為即將要完成他神圣的使命他的廠卜命即將完滿所以他并小感到恐懼也沒有悲傷即使痛也“痛得柔和”“痛得舒服”。他“玩味”著釘殺者的“悲哀”最后“沉酣于大歡喜和大悲憫”中。耶穌以他的死亡既向折磨他的公痛復廠仇又向安于奴求命運的“可悲憫”和“可咒詛”的同胞復廠仇。
死亡問題是人類無可避免的水恒問題而對于當年長期遭遇病公的氣一迅來說死亡問題更是經??M繞心中。許壽裳曾稱氣一迅是大仁“最能夠感到別人的精神上的痛,u尤其能夠感到暗暗的死者的慘公0一迅早年刻意設法消磨自己的廠}一命并說這是自己所愿意的事情似乎對死亡有一種潛意識的神往與歡喜。他對自己的身體也一向隨便小甚關心自己的病公有時甚至視自己已死仿佛擁有無邊的空虛寂寞兒乎要與人間絕緣。在《復仇其 _》中他更是讓耶穌也經歷廠一次佛教式的死亡體驗讓耶穌超脫肉體的痛公潔醒地面對死亡面對眾廠}一。氣一迅早年培養的高度的科學實證與現代理性精神使他潔楚地認識到將死亡視作廠}一命的大歡喜這是叩心的他也早已看透佛家所謂的涅桑境界正是小說假話的出家人最大的謊言。氣一迅在《復仇 其_》里依照佛學義理來體驗與證悟死亡的意義并非為廠飯依佛門根本的原因在于借此表現耶穌視死如歸、超脫凡2{、的精神境界。
如此探究下來氣一迅亦可說是用“佛經注我”在文學創作中自如運用佛經語匯而絲毫小見其廠}一搬硬套的痕跡化佛經語匯為自己的語匯更以佛經語匯來體現自己源于佛教又迥異于佛教的死亡觀。
從《復仇其一》的內容層面與言語敘述層面的分析來看我們發現廠一個奇妙的現象此篇以基督教的經典圣經.1次事為里—內容題材卻以佛教語匯為表—敘述言語表與里一者渾然整合。山此可見氣一迅對基督教和佛教的研究與運用已達熟練的地步信手拈來皆成文章還能自如地融合運用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體悟并小受具體某種宗教教義所限?;浇膛c佛教已成為他思想結構中的淵源同達爾文的進化論尼采的個性卞義中囚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一樣雖然重要但小叩一它們都在氣一迅精神結構的各個相應層次上發廠}一著作用。以此篇為例可以看出氣一迅的宗教思想是開放的、包容的他從重鑄民族之魂的理想出發對各種宗教教義既有接受認同也有理性改造有吸收借鑒的一面亦有批判揚棄的一面?!八男叛鍪窃诳茖W小是在宗教。”